为了更深入地探讨精神心理诊疗现状,呈现多方意见,“渡过”的创始人张进老师又对美国著名的华人精神科医生、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即DSM-5)中文编译者张道龙教授进行了专访。年,我与张道龙教授曾就专业问题进行过沟通,在交流和碰撞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张道龙教授提到了更多有值得探讨的诊疗现象。求同存异,针对他的一些观点,我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张道龙教授认为,神经递质理论仍是主流学说,不过也同时指出,神经递质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病因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错综复杂得多。我认为,神经递质的紊乱很可能是个体面对应激时的情绪和心理变化所导致的,是抑郁症、双相障碍发病过程中的生物学结果,并又反过来作用于情绪和认知。因此,其并不是精神心理障碍最上游根源。张道龙在专访中也间接地认可了这个观点。而且,随着精神心理的临床诊疗发展,神经递质理论的局限性已经浮现,基于此理论研发的药物的效果,临床实践证实只对部分患者起效。不过,张道龙教授仍认为药物治疗具有美好前景,并认为只要搞清楚疾病机理(我理解为生物学层面的机理),精准化治疗肯定会到来。但我觉得,这个想法过于乐观了。目前,主流的精神病学界仍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认知存在偏差,仍高度重视神经递质、基因表达等生物学因素,对心理社会因素和科学心理学研究的进展如人类记忆机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293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