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它指的是人在情感关系里面的相处状态。按照安斯沃斯的依恋类型理论,一般会把依恋的状态分为三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

其中这里面回避型依恋是比较特殊的,一般婴儿对于情感没什么需求,自己玩自己的,母亲在场或者不在场都无所谓。长大以后变成成年人,要是早期的依恋类型没有调整过来,依旧还是回避型的状态,那么他们在感情里就会非常冷漠。

这里的冷漠,会泛化到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你关心他,他不会回应你;或者已经结交成男女朋友情侣的关系,你想牵他的手他都不会让你牵,会很快把手松开,表示出厌恶的态度,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受。

旁边的伴侣很想与对方亲近,可是越亲近越会发现对方跟榆木脑壳差不多,越敲越硬,没有任何情感的交流互动,时间久了就会感觉很不舒服,到最后会因为感情破裂而选择分手。

隐型npd,它更多指的是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是人格障碍的表现。如果说回避型依恋是一个人表达对方的态度和做法,那么npd就是根深蒂固的心理模式,扭曲和僵化的心理状态。

相比回避型依恋,npd是很严重的。如果一个人是npd,那么身边的伴侣就很难获得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每天都会处于争吵和恐惧之中,时不时就会有矛盾,闹得不可开交。

回避型依恋还有隐型npd的性格,两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呢?

我先讲一下共同点。共同点比较好辨别,就是这两个都是个体“心理功能缺陷”的具体表现。不管是回避型依恋还是npd人格障碍,它都间接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是有问题的。

这里的问题,可能会有多个方面,叠加起来的结果。

例如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一个是心理创伤。心理创伤很容易导致回避型依恋的存在。我被伤害了,原来感情里被伤害过,以后面对新的对象,我就不敢走近关系。我害怕再次受伤,于是会推开对方。

这是很常见的回避型依恋特征,也可以把它称之为“创伤型回避状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特点。

还有一个,可能也是回避型依恋会产生的原因,就是心智化能力低下。什么是心智化能力?这个主要指的是个体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情绪管理方面是否合理,具备正常人或者年龄阶段该有的心理特征。

就像成人三四十岁了,此时的心理特点应该是变得成熟,看问题具有辩证的逻辑思维,不再非黑即白,同时情绪方面也比较稳定,这是心智能力比较好的体现。

但是有的人,心智能力很差,即便长大成人了,内心的心理模式仍然还是跟小孩子一样,任性、固执、自私,那么这类人处理问题时就缺乏良好的心理功能。一旦人的心智较低,那么对于事情的决断和做法就会呈现出回避的特点。

打个比方,有的人能力很差,然后领导下了个任务,要让他独立完成。你觉得他会是什么行为?大概率就是拒绝或者回避别人的态度,因为他能力不行,没有坚韧的心理品质,无法独立承担责任,于是就会回避。

而回避型依恋的人,大部分也会像这种状态。由于害怕某些事情到来自己无法面对,于是回避了与别人的接触。

当然除了这两种,还有一种回避现象也会存在,就是“自责型回避”,常见于身体有重大疾病的人身上。由于疾病存在,害怕耽误伴侣,感情里会有回避行为,拒绝别人的示好和亲密接触。

如果是自责型回避,这个倒不一定是心理功能差,而是现实因素存在影响了人的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的伴侣是属于这种类型,那就请多表示支持还有理解,因为得了疾病人的情绪是很不好受的,有些严重的疾病还会害怕死亡的到来,心理有变化也很正常。

隐型npd,关于心理功能缺陷方面跟回避型依恋还有点相似,主要是在于人际关系的剥削与控制上面。跟显性不太一样,隐型npd的控制会带有隐匿性,藏于细节里面,在各种小事上表达出控制感。

例如他会暗示你,你要是公务员考不上,以后就别和我交往了,我会去找别的人;或者在言语表达里面,充满各种蔑视,对于对方的行为各种嗤之以鼻。你很差,你做得不好,在我眼里就是个烂人,我看不上你。

有些不一定会语言上直接表达,但是肢体行为也能够感受得到,他对你是不尊重的。

说到这,接下来我就要谈一下回避型依恋和隐型npd人格的区别了。会有两点:

第一,回避型依恋的伤害,是体现在不舒服层面,没有控制感,而npd会,这是两者之间的一个区别。什么是控制感呢?就是你能在关系里面感受到“我被控制,被束缚和绑住手脚”的感觉。

例如送礼物给伴侣,回避型依恋对于送礼物的行为,通常是拒收,收了之后表示我不喜欢或者不情愿,这是他们的态度;而npd人格会变本加厉,不喜欢的同时,还会指责你,说“你送的是什么东西?太糟糕了。我都不喜欢你怎么还送?我看你根本就不关心我,一点都不好。”

这种控制剥削的状态,是回避型依恋和npd稍微不同的地方。回避型依恋你顶多只是感觉不舒服,过后该做什么是什么,内心很平稳;npd就是像吃了辣椒一样,吃起来很辣,然后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辣,总之各种难受。

第二,回避型依恋可以改,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而npd没有。依恋状态是人的行为表现,不一定人的人格是有问题的,大多数回避型依恋的群体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愿意寻求改变。npd就不会了,死鸭子嘴壳硬,会一错到底,也不会认为自己有错。

即使你指出了他们的错误,他们也绝不会说“对不起,是我错了”类似的话,即使承认错误,那也是迫于无奈,眼见血包或者关系失去了为了挽回才假装认错,都不是真心的,这是npd与其它人与众不同的地方。

总之回避型依恋的状态是要比npd好很多的,不会让人那么痛苦。

然而还有个问题,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回避型依恋+隐型npd,存在共存的特点,该怎么办呢?该离开就离开吧,共存就没办法了。心理问题最大的痛苦就在这里,很多心理障碍是可以共病的,不仅相同类型的会同时存在,即使不同的特点也有可能共存,甚至一个人身上身背多个障碍的特点也会有。

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必要去过多诊断对方到底是不是回避型依恋或者npd,只要你觉得关系感觉不舒服,总是相处起来不适,分开就行了。人际关系是需要筛选的,而不是委屈自己的感受去适应对方。

当你能够理解这一点,那么就不会感觉痛苦,选择比什么都重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310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