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护理 >> 这绝不是家务事,对家庭暴力说ldquo
年11月25日,三名多米尼加女性——米拉贝尔三姐妹被杀害。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年7月,第一届拉丁美洲女权主义大会宣布把11月25日作为反暴力日。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未经表决通过了《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
年11月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由多米尼加共和国提出、60多个国家支持的倡议,将每年11月25日定为“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也被称作“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
那么,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常见吗?只有对身体造成伤害才是家庭暴力吗?哪些人可能会成为潜在的施暴者?被家暴了,受害者该如何自救与求助?社会系统该如何发挥作用?在上周陆家嘴读书会上,恰逢《人生中的家庭暴力(第三版)》一书出版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博导、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博士薛红,就以上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
谢斌(中)与薛红(右)对谈
01-家庭暴力并不少见,相关研究却较匮乏
家暴真的离我们很远吗?对于个人而言,这个问题答案不一。但是就现有调查数据而言,从全球范围内看,家庭暴力现象并不少见,并且呈上升趋势。美国年初的一项报告显示,由于新冠疫情居家令的影响,美国家庭暴力案件至少增长了8.1%。法国全国范围封锁开始以来,巴黎警方接到的家庭暴力报告上升了36%,法国其他地区上升了32%。黎巴嫩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女性拨打家暴求助热线的数量,比年同期增加了1倍。在澳大利亚,在线搜索“家暴援助”的点击量,增长近75%,达到5年来的最高水平。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年8月一篇文章,将家暴称为“新冠伴生的‘邪恶孪生兄弟’”。而根据全国妇联的两次抽样调查,年的结果显示,全国29.4%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年的调查发现,婚姻生活中24.7%遭遇各种形式的家暴,其中5.5%涉及明确的肢体暴力。那么,相关的研究情况如何?以医学领域为例,PubMed(医学领域的英文文献数据库)上,以“familyviolence”(家庭暴力)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多篇文章。最早的一篇发表于年,自年以来,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最近二三十年,突破篇文章的年份是在年,年突破了篇,到了年直接突破了篇。此外,在PubMed上搜索“domesticviolence”也有余篇文章。而与此同时,国内相关研究却较为匮乏。以知网为例,搜索关键词“家庭暴力”,一共有接近0条研究报告。按年度来看,最早有关家庭暴力的文章发表于年,只有一篇;年达到了两位数;突破三位数是在年,篇;突破四位数是年。到了年以后,基本上每年维持在篇左右。年有多篇,年多篇。而这两年会增加,可能就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是在年底通过,年正式实施的。所以说,这部法律推动了相关研究。但是在这两年之后,又基本上恢复到每年多篇的水平。所以,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在家庭暴力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当然,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