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护理 >> 心理研究吸毒赌博酗酒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可能大多数的人都听说过精神分裂症,而对人格分裂很多人还是相对比较陌生的。严格来说人格分裂离我们的生活更近,诸如很多吸毒、赌博、酗酒等成瘾行为,或是多数暴力犯罪行为几乎都与人格分裂有关。这就是以上“成瘾行为”的深层原因,但却很难被人发现!因此了解真相很重要。
在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中,阴影的构成主要包括羞愧、怨恨、敌意和恐惧,阴影最终只有借由情绪释放出来,但如果缺乏正常的途径,阴影就会以非常扭曲和非正常的方式释放出来,从而降低了人们抵御各种诱惑所造成的成瘾依赖。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人的多面性谈起,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另一面,通俗地讲,就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好人也有自己的缺点,一个被大家公认的坏蛋也会有一丝可能的善良。强大的人有他的软肋,弱小的人有他不经意外显得强大。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只有一面性,而人的多面性恰好构成了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但是在人的多面性里面,健康的心态又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都认同我们内在的每一面,人就有可能患有多重人格障碍,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格分裂症。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患有这种症状,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具有一种自我整合能力,这个能力就叫做“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来的,最通俗的解释就是,“我知道我是谁”。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表达了这样一种心理学意义:我们有我们的主人格部分,也有围绕着主人格的次人格部分。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主要人格的形成(我的概念形成)是在成年后,而大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主要的人格部分在幼年和童年期就已经形成稳固的基础;在青少年期,不过是继续强化了这个人格部分;至于成年后,我们只是在完善、充实人格的部分。所以很多心理研究的侧重都是针对人的幼年期和童年期。
“自我同一性”也是埃里克森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他发现那些成长良好的儿童和青少年都具备一些特质,比如:对人对物较为一致的情感和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有相对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实际上,“自我同一性”发展良好的儿童和青少年往往是那种遇事有主见,常常在生活中比较调皮,能够经常对家长的安排和命令说“不”的孩子,可是他们的父母却很少能看到这一点,在孩童很小的时候如果是这样,他最有可能的就是遭到批评和打压,最终,他可能成为了一个“乖”孩子。但不见得他成人后会感到快乐,因为他没有发展出“自我同一性”这种能力,就算是到了成人阶段,他还会苦苦挣扎在“我是谁”这个人生的命题中难以解脱。
显而易见,只有当一个人发展出了“自我同一性”,他才有能力整合自己的“另一面”。我们知道,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另一面”其实都是一些负向的情绪能量,或是令我们蒙羞和难以言说的、自觉比较丑陋的部分。
每个人都有丑陋的部分,应该怎样做,是让这种丑陋毫无遮拦地表达出来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良好的“自我同一性”会自动引领你转化这个部分,比如攻击性很强的人,可以通过他在事业上的高成就来享受他的这份攻击性,于是这份原初的本能攻击性就成为一种正向的能量源。
但如果有人没有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展出“自我同一性”的话,结果不被社会接纳和认同的人各部分,就可能会以扭曲的形式表达出来,造成一定程度的人格分裂,从而引发吸毒、赌博、酗酒等各种上瘾症,或者是引发具有暴力攻击特征的各种犯罪行为。这些都是应该引起家长、老师、社会以及心理机构重视的问题!
你们说呢?
作者白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