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网友留言:“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傻傻分不清。

在我们关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科普中,有网友评论:全中,但我确诊为“双相”。

那么,该如何区分“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呢?

易怒、冲动、情绪的反复波动,双相(特别是躁狂相)与边缘的发病症状很相似。

有一些双相患者在经历过躁狂发作后被诊断为双相,但在看到有关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介绍时也感觉到自己好像更加符合边缘型人格,两者都有剧烈的情绪波动,很难做区分。

据调查,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有10%~40%的人也符合边缘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实际上,边缘人格障碍与双相障碍,尤其是与快速循环类型的双相障碍有许多共同特征,但是二者也存在可辨别的差异。

电影《时时刻刻》

01.时间

根据DSM-5,双相患者的躁狂发作至少持续1周;轻躁狂发作至少持续4天;重度抑郁发作至少持续2周。

而如果在给定的一年中有四次不同的发作(连续的轻躁狂和躁狂症状算作一次发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就会表现出(躁狂、轻度躁狂或重度抑郁)的“快速循环”。

双相的情绪波动有相对长且稳定的周期,并且情绪的转变很大概率会毫无任何缘由地突然发生。

而边缘的情绪波动可以是瞬间且短时间内多次发生的,并且会有诱发事件,通常与关系里的拒绝有关。

BPD常常是在两级情绪中来回摇摆,可以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便暴怒,但也可以在之后迅速冷静下来,甚至表现出友善。

有位BPD患者分享:

可能现在我心情很好,因为和朋友约了午饭见面。

突然她发信息来:“抱歉我临时有事,可能要改天再约。”

瞬间,我感觉自己想要崩溃了:这是什么意思?讨厌我?我有惹她生气吗?她不拿我当好朋友了?之前她有次也是这样!她肯定是不喜欢我!找借口爽约!我真是失败,连饭都没人愿意和我一起。拉黑!统统拉黑!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算了。

而随后她要是再发来一条消息:“我把事情推掉了,老地方见!”

我瞬间又快乐了:她为我了赶工!她还是爱我的!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我好开心!

短短时间内便能在爱与恨之间来回,让BPD患者看上去总是阴晴不定。

电影《移魂女郎》

02.病因

双相虽然目前未有明确的病因,但在临床上更多偏向于神经功能障碍,激素和神经递质的水平不稳定,造成情绪状态波动的主流解释。

目前,双相障碍被认为是一种与基因高度相关的遗传性心境障碍,源于大脑一些化学物质的变化。

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还与人的气质类型、生活环境、早期发展、关系建立、父母教养方式等等环境因素有关。

边缘表现出来的情绪不稳定更多与他们内在自我核心的混乱有关,自我形象的脆弱和不稳定,自我身份认知的不连贯,极易受外界影响,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经历两级情绪的跌宕起伏,而且极易顺势改变。

同时因为非常恐惧和回避被抛弃的创伤体验,在与人交往中会非常敏感地捕捉任何有拒绝意味的细节,比如重重的关门、没有及时回复的消息、说话时升高的语调等等,一旦发现任何迹象,对他们来说便是“天塌了”,之后便是一系列的愤怒、攻击,自我否定,情绪崩溃,表现出高度的情感不稳定。

电影《一念无明》

0.类别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发作,关键特征是极端的心境波动,从躁狂的高峰跌到重度抑郁的低谷,影响着一个人的情绪体验和“情感”。

不同时期,双相患者的情感体验和对外表现都会有所不同。例如混合型躁狂发作时,患者会感到格外悲观、绝望、疲惫、不能全神贯注,但同时也仍感到兴奋、焦急、急躁、有紧迫感、缺乏睡眠,而且思维飞速转动。

对比双相,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障碍,是一种持续的人际关系和自我形象的纠缠和混乱。

边缘患者常常有一些鲜明的人格特质:“两极化思想”、冲动行为、被抛弃的强烈恐惧、尽一切努力避免被抛弃、自我认知模糊、强烈的空虚感等等。

单元剧《Modernlove》

04.亲密关系

双相患者在进入稳定期,又或是经过系统治疗后处于恢复期时,在亲密关系方面并不会出现特别紧张的关系问题。

选择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联合进行治疗的双相患者,心理咨询能够给他们以及身边的人起到很好的帮助。

因为心境的极端波动,双相患者的亲密关系模式会呈现出不可预测的、冲动、多变的特征。在不同时期他们表现出来的截然相反地行为常常会让伴侣感到头疼和心累。

但若是掌握了与他们相处的技巧,能够理解他们的种种情绪化背后的是难以自控的症状,也不是不可能经营好这段亲密关系。

对于患者本人来说,学会记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wh/292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