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苦命人面具的显现。这个面具平时躲在暗处,不为人知,一旦被某种因素激发出来,成为主导面具,就会使人陷入抑郁状态。

苦命人面具属于基本面具,每个人都有,因为每个人都经历过痛苦。

当一个人正在遭到伤害,毫无反抗的能力,也没有逃跑的机会时,他的内心是非常绝望的,心身医学称之为“无望无助综合征”(helplessness-hopelessnesssyndrome)或“放弃被弃综合征”(giving-up-given-upsyndrome),简称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这种状态就是所谓的“心死”。不会抗争,不会逃跑,因为抗争和逃跑是没有用的,无法消除痛苦。整个人被痛苦所笼罩,什么也不能做,全面压抑。

快乐使人兴奋,痛苦使人压抑。苦命人的特点就是压抑。

最彻底的压抑是死亡。有些低级动物在遇到危险或遭到袭击时会装死。苦命人虽然还活着,但心死了。

彻底压抑的苦命人不多,大多数苦命人多少抱有一点希望或幻想,所以,他们会求饶、逃跑,或者抗争。

苦命人面具有两个变体:弃婴面具和受害者面具。

每个人都有弃婴面具,因为每个人都曾经被“遗弃”,只因遗弃的时间很短,没有造成严重的创伤,对将来的生活影响不大。但是,如果遇到生命攸关的事件,这个面具还是会被激发出来的。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婴儿没有统合能力,它对事物的感知是分裂的。妈妈悉心照顾它,它就认为她是好妈妈;妈妈一时疏忽,它就认为她是坏妈妈。实时照顾、毫无疏忽的妈妈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妈妈大部分时间能够悉心照顾,偶尔疏忽一下,温尼克特称之为“足够好的妈妈”。有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孩子就能健康成长。这样的孩子有轻微的弃婴面具。如果妈妈不够好,疏忽多于照顾,弃婴面具就会很强大。如果妈妈彻底遗弃了孩子,弃婴面具就会成为主导面具。

弃婴面具的特点是缺爱、被忽视、不被人喜欢、无价值感、分离焦虑、被抛弃、被拒绝、无助、孤单,由此而产生两种相反的继发反应,一是索爱、依赖、讨好、自强不息、完美主义,称为“讨好者”面具;二是自我挫败、自怜、作贱自己、自虐。前者是为了摆脱被遗弃的命运,后者是为了维护弃婴的身份。两者结合,产生第三种继发反应:过分顺从、委曲求全、舍己为人、大公无私,表面上是试图摆脱被遗弃的命运,实质上是维护弃婴的身份。

奥托·兰克认为,最早的心理创伤是出生,称为“出生创伤”。孩子一出生,第一件事就是哭。哭是因为丧失,因为分离,因为无助。哭是求助。

离开子宫,切断脐带,等于被逐出伊甸园。从此以后,要靠自主呼吸来保持血氧浓度。所以,出生就是被遗弃。

过去,人们都是在家里生孩子的。孩子出了子宫,就来到妈妈的怀里。被遗弃的时间短,失而复得,不容易造成伤害。随着医学的发展,生孩子也变成了流水作业。孩子一生下来,就被送到婴儿室。许多孩子在一起,哭声此起彼伏,犹如弃婴大合唱。每隔几个小时,婴儿会被抱去吃奶,吃完了奶又被送回婴儿室。如此持续三到七天,终于彻底回到妈妈身边。这段经历大大地强化了弃婴面具。所以,现在提倡母婴同室。

如果孩子存在“出生缺陷”,就得在“保暖箱”里呆一段时间。这比婴儿室的伤害要严重得多。把孩子放在“保暖箱”里是为了保护它,可是,孩子不理解,觉得自己被遗弃了。

有一段时期,医院小儿科搞“无陪制度”,孩子住院,家长不能陪伴。这对年幼儿也是一种创伤。

上幼儿园,甚至上小学,都会引起分离焦虑,会不会激发弃婴面具,则取决于弃婴面具的强度。换句话说,上学通常不会激发弃婴面具。如果上学激发了弃婴面具,那是因为弃婴面具过强。

弃婴面具的另一个来源是母亲的疏忽。最称职的母亲,偶尔而会疏忽,不能及时







































看白癜风哪个医院看的好
治愈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205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