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症状 >> 姜老师课堂浅谈短程心理咨询
姜老师心理辅导
姜老师
黑龙江省首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大兴安岭地区“”青少年服务中心专家顾问团专家,大兴安岭地区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时长小时以上,擅长人际交往、婚姻家庭、青少年发展等领域的咨询与指导。9:00--15:00短程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新流派,也是一种整合与折衷的产物。说它是一种新流派,是因为它有不同于任何其他流派的特有的理论体系。说它是整合的产物,是因为它融合了诸多流派的理论,是以往各种方法的综合。短程心理咨询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心理卫生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大众心理保健的意识,寻求心理帮助的人数急剧增加,而专业的咨询师数量有限,于是不得不缩短咨询时间以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第二,由于长程心理咨询(如精神分析疗法)费时甚多,许多人难以承受,人们急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咨询模式;
第三,在西方,由于大多数第三方付费者和医疗保险公司对享受医疗保险的门诊次数有限制(比如精神卫生门诊治疗不能超过20次),不仅限制来访者也限制治疗师,这促使临床工作者不得不采取短程治疗;
第四,一些咨询流派,如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等,本身就具有短程咨询的特点,从技术上为短程治疗提供了保障;
第五,关于短程治疗的效果研究越来越多,促使咨询师和来访者更能接受短程咨询。以上这些因素,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短程咨询的发展。
事实上在我国,无论是学校、医院还是社区,目前开展的咨询大多都是短程的,尽管多数可能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短程咨询和治疗。这是因为我国的多数来访者由于时间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加之对心理咨询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在心理上更加愿意接受有限次数的咨询,如果不能在最早的一两次取得一定的效果,多数来访者可能会选择自动脱落。因此,短程咨询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同时,多年实践也证明,多数来访者也的确可以从短程中获得有效的帮助。
关于短程咨询的内涵和外延有多种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对短程咨询基本特征的概括是:及时予以干预;咨询师的活动水平较高;有明确的但有限的咨询目标;有具体清晰的问题焦点;与来访者共同商定咨询时间。从中可以看出,短程咨询中,咨询师的角色将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与来访者的互动更多,指导色彩更重,咨询以解决具体目标、眼前目标为主。
长期的咨询实践也发现了这样的一个规律,假如这是一个长程的心理咨询,那么,通常咨询师花费10%的时间就可能解决了来访者90%的问题,却在用90%甚至更多的时间面对来访者剩余10%的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咨询师要面对的那10%的问题可能是深层次的、人格层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改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费时费力,且进展缓慢。比较起来,咨询师在10%的时间内却可以解决来访者现实的,令来访者最为头痛、困惑、烦恼的,迫切需要解决的90%的问题。尽管这90%的问题与这10%的问题可能密切相关,甚至后者是前者产生的根源。但现实中,无论作为来访者还是咨询师,常常把解决现实的问题作为主要的任务,而且也容易见到效果。
同样的问题,如果咨询师把整个咨询的时间设定为一年或者更久,那么,就会把这种可能发生改变的时间拉长,在咨询过程中将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建立关系,去探寻过去,去把握来访者的人格及其与问题的关系等等,等把这些都弄清楚后,再来着手解决问题,并且把解决现实问题与调整人格联系起来。而假如咨询师把咨询时间限定在一个月内,那么他就可能会把前面的这个过程缩短,而且以解决此时此刻的现实问题为主,不太触及人格改变等较为复杂的改变。因为现实中有的来访者仅仅只需解决眼前的问题就可以了。
在现实中,许多问题是比较适合短期咨询的,比如,当前因新冠疫情引发的危机干预,由于现实原因引起的家庭矛盾、婚恋纠纷、考试失利、人际失和、工作压力等。这些问题往往起因于具体的事件,尽管来访者可能反应比较强烈,痛苦程度较大,但一般不明显涉及人格。当然,短程咨询并不适合于所有的问题,短程咨询对存在人格障碍、物质滥用或严重精神障碍的来访者效果不佳。因为改变这些问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通过短程咨询来实现。因此,充分认识短程心理咨询的适应症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正因为这样,有些人担心短程疗法是否会治标不治本,只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25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