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无法逾越的地方

一般情况:男,19岁,未婚,学生。

主述:

面部烧伤后心烦,暴怒3年,行为冲动半年。

现病史:

患者年高一上学期,在春节放烟花的时候,被烟花严重烧伤面部,致右侧面瘫,住院治疗一个月后面部皮肤挛缩,并且面瘫症状改善欠佳,自尊心强,心烦,恼怒,有时暴怒,发脾气,不想见外人,故休学一年,经过系统的治疗后面瘫症状好转,复学,上学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再次因为身体原因请假在家休息一段时间,自行服用中药进行治疗,经过一个假期的治疗,呕吐症状不再出现。

返回学校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在37.5℃左右,住院进行全面体检,未查出明确的躯体疾病,发热次数减少,一周后出院回到学校,回到学校后因为犯了一些小错误,被班主任批评,感觉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又出现低热症状,医院检查折腾了两三个月。

这样一晃就到高三上学期了,上学第一天感觉自己特别困乏,之后每天睦睡16、17个小时,又开始看病,中医调理,到高三下半学期3月份时,出现情绪上的变化,情绪波动大,在学校与同学打架,在家里和家人吵架,摔东西,虽然家人及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但是患者仍屡犯同样的错误。

在家人的陪伴下来我院心理科门诊就诊,给予药物及心理治疗后,上述症状有所好转,6月份参加高考没有考上大学,打算回学校复读,回到学校复习时,发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一集中精神就会出现低热,全身乏力,再次就诊心理科门诊。经门诊治疗定期随诊1年后,患者发热症状不再出现,情绪也较为稳定。

诊断:

1.烧伤后遗症;

2.心因性发热;

3.人格障碍。

1.有的家长由于工作或生活不遂意,常迁怒于“不听话”的孩子,习惯打骂并使早期教育蒙上“阴影”。为此美国现代心理学家指出家教是一门艺术,孩子是否听话,取决于家长是否教导有方,过多采取打骂来胁迫孩子“就范”“听话”,必将事与愿违。

爱是前提在凝聚力很强的家庭内,爱是沟通思想感情的桥梁。

2.心平气和大人一激动便可以讲出一些随后自己也追悔的话。如果有怒气先压一压待情绪稳定后再说,我们对成年人并不轻易发火,这个态度同样适宜对待自己的孩子。

3.话不宜多唠叨不休往往导致子女充耳不闻,这种说教经常用“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作开场白,继之以“将来你就会明白的”之类的词句由于孩子生长在现实环境中,家长教育最好用流行的语言因势利导就事论事。

4.尊重孩子要给予子女在讨论日常家务时的发言权。有事跟孩子商量商量事情总好办些。同时也好借此让他意识到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身份。

5.耐心倾听孩子有话让他说完,别随意打断话头,等他讲完后不妨把他的主要意思复述一遍,弄清究竟,然后提出建议。如果孩子丢掉了心爱之物即使那东西对大人微不足道,家长也要有足够的耐心来满足孩子稚朴的童心。

6.掌握时机谈家常最佳时刻是就寝前。开头可问问孩子当天诸事是否顺利等你一言我一语交换看法增进了解。另一谈心的黄金时间是趁小孩子随大人干家务活之际。

心理治疗后,我们得知:

患者父母的教育态度不一致,使患者幼年成长时期无所适从,例如对待是放学后先写作业还是先看一集动画片的问题上,父亲认为应该先写作业,完成学习才能玩;而母亲则认为孩子上了一天学,可以先放松下,看1集动画片,再写作业,这样也不会错过动画片的播放时间。父母甚至还因为像这样的事情经常吵架。这让孩子无所适从。

之后,在患者15岁的时候,父母离异。虽然患者嘴上说自己早就预料到父母早晚会离婚,一点也不难过。但是,在这十多年的父母争吵打架的日子里,怎么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不产生影响呢?

如现病史中所说,患者在学校后因为犯了一些小错误,被班主任批评,感觉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就和老师吵架,认为同学瞧不起他就找若和同学打架,还在家里和家人吵架,摔东西,屡犯同样的错误,在人际交往和感情中受挫等表现,均说明患者是有人格障碍的。

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是指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和功能损害的行为方式,具有明显偏离常态且根深蒂固的特点,给本人带来痛苦并影响社会或他人。人格障碍患者给人以与众不同的表现,在待人接物的言行方面尤为突出。人格障碍通常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川成年乃至终生。部分人格障碍在成年后有所缓解。

人格障碍很常见,在普通人群中,大约有10%~15%的人为人格障碍,精神科50%的住院患者和25%的门诊患者可能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

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不能混为一谈。人格改变是后天获得的,即一个人原来的人格没有偏离常态,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了人格改变。而人格障碍是自幼发展起来的适应不良,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或原因,多始于童年或青少年。

人格障碍常与各类精神疾病共病如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障碍、物质滥用等。

人格障碍的形成不乏以下原因:

1.幼年心理创伤在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精神创伤或精神、躯体虐待如父母离异、父爱或母爱被剥夺、情感忽视、暴力家庭等,成年后往往胆小、畏缩、焦虑不安。母爱被剥夺可能是反社会型人格的成因。

2.教养方式教养方式不当如父母的教育态度不一致,使儿童无所适从,或者在父母之间踩晓晓板,形成不诚实的习惯等,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

3.环境影响结交有品行障碍的“朋友”,经常混迹于恶习的社交圈子,

生活在大量淫秽、凶杀网络等内容的环境中,影响人格的成长。

人格障碍诊断:

(1)人格障碍一般早年起病,成年后发展为稳定的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不具备一般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病程特点。

(2)显著偏离正常的行为方式,具有持久、固定、泛化的特点,不局限于精神疾患的发作期。

(3)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调整等差。意识和智力无明显缺陷。一般无精神病症状。

(4)人格障碍者对自身人格问题无认识,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屡犯同样的错误,易在人际交往、职业和感情中受挫。

(5)人格障碍者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能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主观上常感到痛苦

(6)人格问题不是脑损伤或病变以及其他精神科障碍所致,无神经系统病理学改变。

(7)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再教育和训练效果是有限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中,通常要求至少有三条临床特点或行为的确切证据才能确诊。

儿童教育心理咨询扫码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82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