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0145.html

最近的我感觉迷恋上了对心理学的研究,认真地啃书籍,查阅了很多资料和网友的观点。

有个词深深地吸引了我,那就是心理学上的自恋型人格。

心理学上的自恋人格的解释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公感性。这类人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

我很好奇的是,自恋型人格是怎么由来的呢?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具体有哪些表现形式呢?还有,自恋型人格的诊断标准以及如何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

01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者弗洛伊德曾经对自恋做过深入的研究,并判断说:“自恋是对自我保护本能的自我中心(egoism)的补充,可以作为适于所有生物体的标志。”“个体的自恋将自身展示给这种新得理想自我,理想自我像早期自我一样(infantileego)一样,发现自己占有价值有价值的所有成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恋基本上定义为:一个人通过对自我和情感等调控方式来保持一个相对正面的形象的能力,以及从社交环境中寻找自我肯定的动力的基础。

拥有自恋型人格的人,通常都有很强的自尊(self-esteem),对自己的独特性(uniqueness)有奇高的要求,同时也是自卑自弃者的解毒剂。

如今“自恋”似乎成了贬义词,那是因为自恋分有层次。世俗的低层次自恋真的是令人敢打作呕的。

很喜欢木心谈论自恋的这段话:我觉得艺术,哲学,宗教,都是人类的自恋,都在适当保持距离时,才有美的可能、真的可能。我的意见是,将宗教作信仰来信,就迷惑来;将哲学做哲学来研究,就学究了;将艺术作艺术俩玩弄,就玩世不恭了。原因,在于太直接了,是人的自我强求,正像尔喀索斯要亲吻水中的倒影。

木心特别给力的一句话是:“生活要保持最低程度的潇洒,不要像王尔德那样弄到老脸丢尽,客死旅馆。”

木心在《木心上海往事》中说到:爱情,亦三种境界耳。少年出于好奇,青年在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老之将至,义无反顾。倘若俗缘未尽,宜作爱情之形上研究,如古希腊然。如果因爱情而丧失理智和道德,即可判断:这不是爱情,是性欲,性欲的恣睢。凡是因为爱情而丧失智慧和道德的人,总说:“请看,为了爱情,我不惜抛弃了智慧和道德。”滥情非多情,亦非薄情,滥情是无情,以滥充情。

轻浮,随遇所爱,谓之滥情。多方向,无主次地泛恋,谓之滥情。言过其实,炫耀技俩,谓之滥情。没条件地痴心忠于某一人,亦之滥情。

不过我比较赞同谓之后者。无条件地痴心某一人,真的是无耻的没节制滥情。我想这事儿应该只有无脑之耻徒所干之事也,非正常人之所哉!依总归拿自己对某一人的爱挂在泛滥的嘴上,一目了然,就怕别人听不到和不知道。

《只想和你过好这一生》这本书中写到:自我中心是自恋型人格的主要表现,即凡事从个人利益出发,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即使制造浪漫,也令人不舒服。本质上是一种绑架行为,令人生厌。自我中心的人,常会对自己的错误一笔带过,对别人的过错揪住不放。

《别让受害者心态害了你》这本书也写过:自体心理学创始人因茨·科胡特长期研究自恋型人格,提出独特见解:自恋其实就是力比多的本质,或者更直接点说自恋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的本质上是自恋的。自恋是一种借着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还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只是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对自恋许可的范围是病态的。

02

对于自恋型人格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心理学家认为自恋人格的产生源于自体客体(父母或主要抚养者)长期无法深入儿童的自恋需要,而使个体的自恋发展遭受创伤性挫折,进而导致自恋力比多固着于原始的自体客体——理想化双亲影像和夸大自体——之上,正常的变形性内化过程受阻,自恋发展停滞在儿童甚至更早的婴幼儿时期。

第二,如果孩子遭受严重的自恋创伤,那么夸大自体便很难融入到人格当中,继续以原有的形态追寻原始的好表现性和夸大幻想。同样的,如果孩子在与自己仰慕的成人互动时感受到创伤性的失望,那么理想化双亲影像便也无法转化为超我,而是以未改变的形态继续去追寻原始的、过渡的、完美的自体客体,只为了能够保持原有的自恋平衡。

也就是说,自恋人格的个体试图从成年时经历的客体身上补偿曾经的自恋缺失,他们将客体和自己都看作是完美的,无所不能的并且寻求无限的赞美。

比如某些人的父亲因为心脏病的原因去世的,属于单亲家庭,有处女性情结的,我想这也就符合以上自恋型人格的形成原因了。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有关《异常心理学课程模拟演讲之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视频,这里面提到:有研究表明过,7.7%以上的男性都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在当今社会下,患有自恋型人格的发病率要高了很多,这可能是因为当今的社会更能够支持那种更为极端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263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