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或称个性,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尽管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已取得一些进步,找到有效改变的方法。但对人格障碍的处理很大程度仍然是根据人格障碍者的不同特点,帮助其寻求减少冲突的生活道路。

回避型人格的形成:婴儿长期面对情感冷漠的妈妈。由于母亲对孩子在情感上是冷酷的,甚至很少愿意去抱一抱孩子,打骂孩子也是家常便饭。或者是有些母亲由于长期情绪处于抑郁状态,对孩子也是持续冷漠的。

这种母亲的孩子我们称之孤独儿童,他们往往惧怕亲密的接触,虽然事实上他们也曾象其他儿童一样需要妈妈的爱护,但是每次对母亲依恋的渴望和要求都会导致心理上的痛苦,因此婴儿自然而然地作出了一个痛苦的选择:回避一切亲密接触,并导致出了一个结论:我没有需要。他们不常哭闹,似乎很容易满足,给他什么就吃什么,并不要求更多的,并不在乎别人是否关心自己,似乎没有什么需要。他构造了一个不真实的自我,他们看起来很独立,实际上是否定自我的需要,恐惧与他人接触,其目的只是为了回避由此可能带来的痛苦。这样的孩子常常被认为是“好孩子”、“乖孩子”,妈妈为孩子早早就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而感到骄傲,在后来的生活中,孩子的这种所谓“独立性”也许会受到社会的赞许,甚至他自己也会为自己的“独立性”骄傲,但是不幸的婚姻生活在等着他。

  回避型人格的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回避型人格障碍表现为缺乏自信,怀疑自身价值,敏感,特别是遭到拒绝和反对时。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小事的不如意,或被拒绝即表现得很委屈,感觉受到了较深的伤害。逃避型人格障碍者从一开始就回避人际关系,要不就是无条件地接受他人意见。他们在生活中尽管有交往的需要,但大多数人仍与周围人保持一定距离。在丰富的情感世界中,他们很难同别人进行深入的感情交流。

  如果孤独儿童的生长环境不变,他在幼年时期的心理特点将随着他的成长而成为他的人格中的基本特点,成为一种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亲密关系中的回避型人格。如同在幼年一样,他否认自己的情感甚至物质需要。事实上他不是没有亲密的需要,而是在幼年时期把这种需要放弃了。他们的性格通常是冷漠甚至冷酷的,缺乏对生活兴趣和追求。因为总是回避过多的亲密接触,他们显得似乎很独立。

  他们在配偶的选择上往往与依恋型的人有缘份,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依恋型的人往往较为主动,从而缩短了由于他的冷漠和退缩造成的距离空间,使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得以建立。当然,回避型的人在恋爱初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热情,但是一但亲密关系确立之后,因为过多的亲近仍然是痛苦和恐惧的,他的冷漠退缩特点就会浮出水面。由于性格特点,这种人在社会生活上较少物质需求,并富于独立和忍耐性,在事业上往往成功,为人们所赞许。但是他们的婚姻生活则通常是失败的。

  谨记: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懦夫并不注定永远懦弱,只要他鼓起勇气,大胆向困难和逆境宣战,并付诸行动,便开始成为勇士。勇者并非凡事都无所畏惧,只是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已经超过了恐惧。

  

 

  

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就是自卑感强,行为退缩。他们不安于自己的孤独,很想与人交往,但害怕被人拒绝或嫌弃;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体贴,却害羞而不敢亲近。所认,他们从不主动与同龄青年交往,不愿意到陌生的环境中去。非常害怕见生人,造成孤独少友,沉默寡言。

  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多年研究发现,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此外,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工作单位等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这种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回避型的人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常常是内心冲突的优秀观察者。他们有自强自立的需要,这种需要的一个明确表现是足智多谋。此外,一种更不可靠的维持自力更生的方式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限制自己的需要。如果需要依赖别人,他宁可放弃快乐。这种人还有一个突出的需要———保守个人隐秘。自立自强与保守隐秘都服务于他最突出的需要———绝对的独立,所以,婚姻是令他们恐惧的事,因为这样必然会卷入人际间的亲密关系之中。

  回避型人格的另一特点是有一种追求优越的强烈愿望,他渴望成功,渴望成为独一无二的人。他对未来有丰富的幻想,但又畏惧竞争。在感情方面,这种人表现出压抑一切感情的倾向,甚至否认感情的存在。由于轻视感情,他们表现出对理性的强调,希望一切都仅凭理性思维得到解决,所以有不少奇思妙想出自这类人的头脑。

  心灵处方

  最重要的还是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看你的生活。如果你每时每刻的想法都是对那些不好事物的无奈,咒骂或恐惧的话,那你就只能被那些事物所折磨。周围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真实的自我。所以,不要轻易交出自己,放纵只能是坠入深渊,永不见阳光。所以,不要怕心灵的触碰,那次触碰可能正是治疗你心灵创伤的开始。不要逃避现实,要去努力改变。

  对于回避性人格比较严重的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

  生活中,许多人实质上都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才能,只不过自我评价很低,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自己瞧不起自己,在这种负性的暗示下,以至于在无形中错失了一次次原本可以成功的机会。非但如此,还可能因此而整天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觉生活在灰暗的天空下,甚至到了兴趣越来越狭隘,食欲越来越差,交往逐渐减少,走向孤僻与自闭、沮丧、失望甚至绝望的地步。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谁也不会比谁差多少,关键是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良好,那你的感觉就是良好的,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

  2.进行积极的自我鼓励

  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自卑,我自卑又如何?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3.按梯级任务作业订一个交友计划

  一般而言,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订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的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如:

  第一星期,每天与同学(或邻居、亲戚、室友等)聊天十分钟。

  第二星期,每天与他人聊天二十分钟,同时与其中某一位多聊十分钟。

  第三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一位朋友作不计时的随意谈心。

  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随意聊天,或家宴,或郊游。

  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

  第六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尝试去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上述梯级任务看似轻松,但认真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最好找一个监督员,让他来评定执行情况,并督促坚持下去。其实,第六星期的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但作为治疗手段,以在强度上超出常规生活是适宜的。在开始进行梯级任务时,你可能会觉得很困难,也可能觉得毫无趣味。这些都要尽量设法克服,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运用反向观念法

  具有回避型人格的人大都有认知歪曲现象,因此,重点应放在改正认知歪曲现象上。反问观念法是指与自己原有的不良自我观念唱反调,原来是自我中心,现在则逐步放弃自我中心,学习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原来爱走极端,现在则学习从多方面考察问题;原来喜欢一切都按规则做,现在则应偶而放松一下,学习无规则地自由行事。

  回避型人格的人的观念,可能是这样的:

  我必须是出类拔萃的。

  我必须万事谨慎。

  少介入他人的事务,以免麻烦。

  现在按照反向观念法,把以上错误观念改变成合理的、健康的观念。如:

  我希望自己是出类拔萃的,只要经过努力,我会有所收获的了。

  我必须做事谨慎、但并不排除勇敢与进取,即使失败,也应当作一次有益的经验。

  不管他人的闲事,但他入有难,我应当尽力相助。

  采用反向观念法克服缺点可通过自我分析来进行。先分析自己的错误观念,然后提出相反的改进看法,在生活中努力按新观念办事。这种自我分析也可以定期进行。认识上的错误往往是无意识的,通过自我分析,把无意识的东西上升到有意识的自觉的层次上,对于改进不良心理状态大有好处。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维权请联系我们。

1.润德读书会:《释梦》作者:弗洛伊德

时间:18:30-20:30,每周五,公益读书会等你来。。。

2、精神分析小组即将开课。学习内容:潜意识、失误动作、防御、阻抗、移情反移情、自由联想、面质澄清等精髓理念系统学习及实践运用!详情咨询,报名从速。

报名方式:电话报名或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治白癜风的外用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174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