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没有酒

讲个小分析

·

·

·

美国精神病学家Cleckley用了一生时间研究反社会人格,最后将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特征归纳为以下16条:

1.superficialcharmandgoodintelligence2.absenceofdelusionsandothersignsofirrationalthinking3.absenceofnervousnessorpsychoneuroticmanifestations.4.unreliablity5.untruthfulnessandinsincerity.6.lackofremorseorshame.7.inadequatelymotivatedantisocialbehavors8.poorjudgementandfailuretolearnbyexperience.9.pathologicegocentricityandincapablityforlove.10.generalpovertyinmajoraffectivereactions.11.specificlossofinsight.12.unresponsivenessingeneralinterpersonalrelations.13.fantasticanduninvitingbehaviorswithdrinkorsometimeswithout.14.suiciderarelycarriedout.15.sexlifeimpersonal,trivial,andpoorlyintegrated.16.failuretofollowanylifeplan.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反社会人格是怎么回答的:

我也很喜欢“体验”这类问题,不过我看待这类问题的角度可能与别人不太一样。阅读每个答案,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学习”,学习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不断的观察、模仿其他人的行为,并用这些学习经验来强化对自我的约束,这就是我在普通人组成的社会中最重要的体验。之所以需要学习,是因为我体验不到情感。比方说,亲近的人去世,我完全感觉不到悲伤。事实上“悲伤”这个概念也是我通过学习得来的。我知道失去令人悲伤,委屈令人悲伤,欲望得不到满足令人悲伤;我知道流泪代表悲伤,叹气代表悲伤,有时候笑也代表悲伤;我还熟知安慰一个悲伤的人的许多种方式,必要的时候我甚至会挤出眼泪来显得悲伤——你看,我学的很好。但是我从来无法从内心体会到“悲伤”究竟为何物。同理,还有恐惧、紧张、痛苦等等很多感觉,我几乎都无法理解。但没有情感不意味着我没有情绪,我的情绪主要来源于自身,而非外界。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你骂我一顿我不一定会生气,但是我不喜欢你的鞋子有可能导致我大发雷霆。除了缺少情感体验,我也缺乏“共情”,也就是所谓的“感同身受”。比方说看到别人挨打,普通人会本能的感受到这个被打人会疼。根据我的观察,有些人在这方面特别敏感,也有些人比较不敏感,而我几乎是完全无感。以前我经常打架,总是被人说“下手没轻重”,我后来才明白到是因为我感受不到对方的痛苦。影视作品和新闻报道里经常描写的杀人犯残酷虐待受害者,其实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他们并非不知道别人会疼,只是不知道别人有多疼,所以会用很多匪夷所思的酷刑来施虐。(声明:我对这类行为表示理解,但并不赞成。)后来我给自己立下铁律——绝不与人动手打架,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会干出什么蠢事。我从小就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不同,并且这种不同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大学期间我几乎读遍了图书馆里和网络上所有能找到的关于反社会者的资料和文献,并开始有意识的约束和训练自己。尽管在这之前吃了不少苦,也迷茫了很久,但现在至少可以作为一个普通人过普通的生活了——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和模仿,让自己显得“普通”。

:)

看来渴望正常生活的反社们也是不容易

另一种说法:

最典型的高智商反社会人格之一,苏格拉底的挚友亚西比德。评论民主制“公认的愚蠢”……反社会人格者其实是一种特殊的进化选择。大脑需要大量的养分,反社会人格者的进化选择是,抛弃情感,着重强化认知功能,把大脑一直开着。普通人类并不是总是在使用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的,哪怕智力相等,普通人类使用智识的频率也是低于反社会人格者。情感和下意识的行为很多时候已经足够维持人类的运转了,使用人类独有的智力有时候很多此一举。这种进化选择造成的结果就是,个体的能耗更大,因为使用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耗能太大。所以为了生存下去,必须更加主动的去掠取资源,争夺配偶,不然的话大脑过高的能耗得不到满足,又不能依赖能耗较低的诸如情感之类的本能行为,抢不到资源就活不下去。所以反社会人格者占人类人口的总比例小,因为竞争比普通人类更激烈。如果不能取得显著的优势很容易就会因为能耗过大挂掉了。但是攻击性很强,存活下来的那部分争夺资源的欲望都很强烈,不强活不下去。所谓的反社会行为不过是在演练可能遇到的资源匮乏的逆境罢了,提前准备进行掠夺的一种预演。

然后出现bug了……人类智力进化到一定阶段,发展了农业,资源突然不匮乏了。普通人类是农夫,而反社会人格者是猎手。猎手在资源不匮乏的情况下还是在照旧预演遇到资源匮乏的情况该怎么办,但是问题是农业这个bug导致这种结果根本不可能发生了。哪怕猎手的能耗比农夫高很多,也很容易就被满足了,但是出于本能猎手还是在时刻准备捅刀子的行为。比如盗窃,淫乱行为还有斗殴,这些都是在预演在困难环境下争夺资源和配偶的行为,提前做好准备。

再来看看影视中的仁兄:

骚年夏洛克总是说自己是高功能反社会人格。大概是的。他总是说:好无聊,恋爱无聊,普通人的生活无聊,各种社交无聊,甚至连吃饭都没有好好吃过。“情感冷漠”,不喜基础社交,可是他很喜欢跟花生唠唠叨叨,花生也说他憋着最后一口气都要回信息不然他会憋死,妙语连珠巴拉巴拉,可见他并不是自闭,不是情感封闭,他只是不喜欢基础社交。这是一点。很多人都在猜测,夏洛克喜欢的人是谁。他是否喜欢艾琳。有些人,精神层次高的人,他们在“基于肉体关系情爱关系的感情连结方面的需求”会很低,他们更倾向于柏拉图式的精神连结,也就是说,夏洛克倾向于喜欢能跟有着相似模式的人,这种不仅仅是爱情什么的,更是一种“灵魂伴侣”,一种能相辅相成的陪伴关系。处于自我实现层次的感情需求。而在这些人的认知里,都会超越”男女“这种概念。”人首先是人,才是男人女人“。艾琳女士很聪明,夏洛克喜欢在智商上能让自己多看一眼的人,于他而言就像一个玩伴,难得出现的玩伴,仅此而已。毕竟他的很多行为都显示,他只是一个高智商的单纯小孩,还有点幼稚:无聊破坏墙,踩着茶几走过,非要裹着被子去白金汉宫,思考时的手势,恶作剧式的小提琴,冰箱里的人头,手指,眼珠子什么的。大概是因为他从来都被双亲保护得很好,还有总是护着他的哥哥,虽然表面上总是在闹别扭,在他中枪那一刻,他的所有思考都显示,他哥哥在他的人生里影响很大。小时候被保护的很好的人总是带着一种“长不大的孩子气”,而哥哥对他的各种挑衅行为,无疑是他的“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因素之一,也正是因为父母的保护,还有一条能让他放松的狗狗,红胡子,这是夏洛克没有因为反社会人格而成为罪犯的原因。那个女警察都说了“他喜欢破案,总有一个会不仅仅只满足于破案,他会自己制造案件”,逻辑是讲得过去的,庆幸夏洛克有一对好父母,父母有这温暖健康的婚姻,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对人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即使夏洛克怎么样“反社会人格”,他也只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孩”,至少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是这样的。在花生出现之前,他的伙伴只是一个骷髅头,想必他很讨厌普通社交关系,他需要净化自己的环境,他会把房东太太调成半永久静音模式。他讨厌一切琐碎麻烦没什么学习意义的事情。华生无疑是一个普通版本的夏洛克,也可能是映射一个没有了高功能反社会人格,有了普通人情感需求的夏洛克——那与常人并无异样,花生在夏洛克面前连聪明都算不上,最多算是一个比较知趣,包容,周到的助手。反社会人格其中一个特点是攻击性:夏洛克毒舌,喜欢直言不讳,对警官,对客户,对周围的所有人都那么毒舌,也有可能只是因为他了解人,但并不了解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社交礼仪,毕竟他不喜社交。滥用物质:吸烟,还有麦考夫毫不怀疑他会吸毒。毫无疑问,夏洛克是长“DRD4-7R基因拥有者,这种基因在多巴胺的作用下,令人容易做出冒险行为比如喜欢探险,喜欢实践新的想法,尝试新事物,药物甚至恋爱关系,它还会令人喜欢赌博并且对某些事物上瘾。夏洛克喜欢尼古丁”有助于思考“,喜欢研究尸体,喜欢研究各种奇怪的事物,比如种烟灰,香水什么的,喜欢在各种线索之中抽丝剥茧,无疑这些东西都会激活他的奖励回路,带来精神快感,于本质而言,这些都可以取代感情需求。只是他很快就会感觉无聊,又会需要新的刺激。这也是长”DRD4-7R“基因的表现之一,容易获得满足也容易消失,需要不断的刺激,停不下来,坐不住。夏洛克在中枪的时候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倒下:脑海里是茉莉的声音,可见茉莉在他的基本生活里,还是占着主要地位的,他学习各种关于人体尸体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伙伴。第二个阶段是恐惧,能让他放松下来的红胡子,他小时候的狗狗,也就是说,夏洛克的童年是soft的,放松的,第三个阶段是疼痛,出现了莫里亚蒂,夏洛克问他:whyyouneverfeelpain?在这个显得”很boring的世界“,莫娘的存在无疑是给了夏洛克一些挑战的兴趣,第一季第一集那个大叔也说了,聪明如你,你早就对这个世界感到无聊了吧。在承受着身体巨大痛苦的时候,他需要莫娘给他的挫败感,毕竟莫娘曾经摧毁了他的声誉,把他推入身败名裂的境地里,这算是一种精神痛苦,用精神痛苦来忽视身体痛苦。由此可见,夏洛克的痛苦也就那么点了,多么单纯的孩纸啊!最后是命悬一线,是莫娘说的”华生正在危险之中“激发了夏洛克的生存意志,所以花生是夏洛克的好朋友,他从内心接纳的一个好朋友。而他的哥哥一直都是存在的,在引导他,麦考夫对于夏洛克而言,不仅仅是兄长,更是他的人生导师。夏洛克并不是一个自闭症,他只是有意识地在拒绝普通社交,这让他看起来很没有人情味,可是他要是很有人情味,还有时间进行”夏洛克式“的思考吗?应该没有了吧,看看花生就知道了。第三季说夏洛克变得有那么点人情味了,何不说他之前是在克制。最后他杀了那个恶心的新闻大叔,说”告诉mary她现在安全了”,为了花生的幸福,举枪杀人,这算是有人情味了吗?夏洛克自己也说了:我是高功能反社会人格。也许这个设定,只是对他一切自我的社会行为的合理解释而已,也算是一个不需要为很多麻烦事解释的理由。

当然我們反社會人格的特工也有笑的時候#疑犯追蹤

推荐电影

1、《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心理看点:ADHDRitalin,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点评:名叫Justin的男孩,17岁了还在像婴儿一样吮吸大拇指,戒不掉。2、《记忆碎片》memento心理看点:短时记忆障碍,海马体损伤点评:就不重复细节了,不是因为太经典而在这里设悬念,而是完全无法重复。3、《水果硬糖》HardCandy心理看点:恋童癖、犯罪心理学点评:看完这部电影后:基本上男人都觉得一阵寒意飘过,女人则觉得大快人心。4、《大象》elephant心理看点:校园暴力,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点评:这是一部关于校园暴力的片子,思考良久为什么名叫“大象”?——原来青春期的大象才是最危险的。5、《沉默的羔羊》thesilenceofthelambs心理看点:Abnormal的心理学,潜意识,人格分析。变态心理学,异性癖、食人狂点评:经典中的经典,强烈推荐!就算再多看上几遍,依然回味无穷啊。6、《心理游戏》thegame心理看点:人格/性格测试,应用,设计情景点评:一部标准的好莱坞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情节的接宕起伏会让你爱不释“眼”。7、《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心理看点:梦的解析、失忆、强迫泛化;精神分析中的经典点评:希区柯克的名作,也是心理电影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8、《梦旅人》picnic心理看点:精神病患者,精神分裂点评:影片并没有过多地表现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这些病人的单纯和可爱;岩井俊二的巅峰作之一。9、《约书亚》Joshua心理看点:儿童心理学、乱伦点评:九岁男孩Joshua,因为妹妹出生而失宠;在此之后,发生了一连串不幸的事。10、《圣女贞德》themessenger:thestoryofjoanofarc心理看点:精神分裂症另外:自闭历程、万能钥匙、梦之安魂曲、低俗小说、蝴蝶效应

如果大家对其他的人格障碍感兴趣也可以直接给我的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189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