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会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想中?又该如何从中摆脱呢?给出最明确回答的就是来自美国的精神科医生马莎.林内翰。林内翰在研究反复企图自杀及自虐行为的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治疗方法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BPD的根源在于统合对立的机能不健全,只有重新获得统合机能,克服二分法思维方式,才能改善这一心理状态。

对于具有二分法思维方式的人来说,失败与成功是对立的,不管自己怎么做都只会失败,他们陷人了这种思维方式中。可是,现实是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人们正是在经历了诸多失败之后才成功的。

也就是说,失败和成功虽然在语言上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但也仅仅是语言上的制约而已,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失败和成功并非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失败和成功具有连续性,它们是彼此的必要条件,只是截面不同而已。

对于能从统合的角度、广阔的视野看待事物的人来说,即使经历失败,他们也不会把自己的一切都看成失败,他们会觉得失败只是为了让自己做好成功的准备。而如果是具有过强的二分法思想的人,哪怕只是一次失败,他们也会感到一切都失败了,进而挫败不堪。

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并不代表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如此。有时坏事也会变成好事,正因为有坏事发生,当好事发生时才会有更强烈的喜悦之情,如果你能够这样想,你就是个有平衡感的统合思维发达的人。

对于容易陷人二分法思维方式的人来说,哪怕坏事只在自己身上发生一两次,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失败的,自己的将来也只能是失败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克服这种二分法思维方式呢?

为此,林内翰确立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叫作辩证行为治疗法。这种方法并不是以事物否定的一面为焦点,而是促使人们将事物的焦点集中在肯定的一面上。即使坏事发生了,其中肯定还会有些好的东西存在。辩证行为治疗法正是从这种角度来指导人们正确看待事态的发展。在医生为患者带头示范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的持续治疗中,患者也会渐渐形成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即使是已经失败的事情,也依然能肯定其背后有某种意义所在,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患者能够感觉到自我价值的存在,从而使其内心所具有的自我否定心理得到缓解。

这一方法与只有在孩子获得完美的成就时才表扬孩子的行为完全相反。这种辩证方法通过使人们认识到即使是在不完美和失败中也存在着价值这一点,来帮助人们从如果不完美就失去自我价值的思想中逐渐解放出来。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孩子以后的内心充满自我肯定感,并具有极其稳定的人格特征的话,比起只有在孩子出色地完成目标时才赞扬孩子,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没有顺利完成目标时也能从中发现孩子的优势所在,并对其加以肯定。

在这种教育方法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会害怕失败,也不会把失败当成失败,而是试图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且,孩子也不会因为失败就认为自己毫无价值,他们会认识到失败也有其意义所在,并从失败当中得出意义。教会孩子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多么有利,这一点恐怕是不言而喻的吧。

反过来说,陷人二分法思维方式,拘泥于追求完美的人,一般都是只在取得优秀成绩时才会得到肯定的人。他们大多是在不完美就没有价值的观念下长大。也就是说,从真正意义上来讲,与肯定孩子的价值、爱护孩子相比,他们的父母更注重的是在孩子取得优秀成绩的前提条件下给予孩子爱和认可。

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会得到父母否定的评价。他们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肯定。林内翰认为,二分法思维方式就是由父母对孩子直截了当的不认可态度引起的。

为了幸福的人生

完美主义及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维方式导致人们走向不幸。无论一个人有多大的才能,身处多么让人羡慕的环境,一旦他陷人完美主义或二分法思维方式,这个人就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从而导致自己走向不幸。为了不让我们的人生陷人不幸,我们必须防止自己受到二分法思维方式的侵害。

完美的自己并不是最好的。一个人若一味追求完美,他就有可能为自己不幸的将来“做准备”。与完美相比,不完美的事物才是最稳定的,我们只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将它展现出来,才会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可。

即使人生中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我们也要把它当作人生的一种乐趣。不如意之事也有它的意义,从这样一种角度出发,努力从不如意中找到其隐藏的财富,我们才会收获幸福。哪怕面对的是煎熬或失败,也要苦中作乐。

在事态进展顺利的时候,享受幸福就好;当事态进展不顺利时,也别有一番滋味。事后我们会感慨不如意、苦苦挣扎的时候才是自己最努力地为生存奋斗的时候。成功的光辉固然会带给我们一些幸福的感觉,可在痛苦郁闷的日子中更能体会到更深层次的人生哲学。无法言语的苦闷、悲伤、后悔和遗憾,正是这些消极情绪使我们的人生成为真正的人生。

只拥有幸福的人生就像只能吃甜甜的蛋糕一样,总有一天你会受不了。无论是幸福还是不幸,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好有坏。

说一个人有多幸福,不是看有多少多于他人的好事发生在他身上,而是看他能从坏事中发现多少可取之处。

注:本文摘自冈田尊司心理学著作《怪癖心理学:发现潜伏在你身体里的另一个你》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花多少钱
治白癜风的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211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