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天下客

家和万事兴

融家,一个有温度

更有深度的地方

期待你的加入

每周都有不一样的态度

融家导读: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他们好像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他们或许冷漠,喜欢独自生活,对外界的人或事漠不关心;或是经常有一些奇怪的想法,例如,我是国家情报局的探员,有人跟踪我......

在心理学中,一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并且这种偏离是稳定的、长期的,我们称这种人是患有人格障碍的人。

一切的愤怒,都是对无能的恐惧。当人们发现自己软弱无力时,就不由自主地发无名之火,变得怒不可遏,以此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相反地,当人们对自己有相当信心时,就会变得温柔。因为他自信能够轻松自如地处理好眼前的一切事物。

所以说强者总是温柔的,而弱者却往往表现出表面的强势。当你总是不由自主地发火时,你应该深究一下其中的原因,是不是有些失控的恐惧在里面?

一、适度控制是人们获得安全感的来源

人总是不能脱离实际而存在的,这个实际就是周边的环境。如果他不能适应环境,也就会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这就好比开车一样,你不能熟练地驾驶一辆车,你在驾驶过程中就会紧张出汗,担心害怕。如果你长期不能熟练驾车的话,你就得放弃驾驶了。但当你能够轻松驾驶时,驾驶又会变成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所以说,控制感是人们安全感的来源。

二、对孩子的过分控制是因为家长没有安全感

咨询中我们发现,有的家长对孩子控制得比较厉害。我们马上就会知道她在这个家族中没有地位,和周围人的关系比较紧张。传统中国家庭有“母以子贵”的传统,一个母亲生了男孩子,她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就会自然上升。但是如果这个母亲仍然没有处理好与婆婆家的关系,她还不能为这个大家庭所接纳。这个时候,她就会加强对孩子的控制,以孩子作为自己生存的盾牌。办法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孩子,牢牢地控制住孩子的一言一行,甚至于不允许别人对孩子多说一句话。表面上是别人不会“教育孩子”,实质上害怕失去对孩子的控制。

三、用情绪控制孩子是她们的常规做法

有的母亲,总是希望通过改变孩子,来改变她的情绪。当她焦虑时,那是因为“孩子让她担忧”;当她愤怒时,是“孩子惹她生气”;当她觉得沮丧时,那是因为“孩子让她失望”了。所以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你改变了,我的心情才会好。

这是母亲们惯用的一个技俩,是潜意识中形成的,她们并不自觉。根源在于她们没有自己的价值,把孩子和自己牢牢地绑定,好像一个人似的。在她们的潜意识里,孩子就是自己的未来的全部,如果孩子学习不好,没有好的前途,自己的一切就全完了。

四、家长的成长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基础

心理学上有“灵活而稳固的自我”的概念,“灵活的自我”是指一个人的自我,总是发展变化的,是适应的环境而改变的;“稳固的自我”是指有稳定的个人价值观,不因为外界的否认而改变。“灵活而稳固的自我”很像中国的古钱币,是“外圆内方”的,既有稳定的价值而又有灵活的适应性。

所有亲子关系问题,其根源都在此。

家长们没有自己稳定的价值观,又没有灵活的自我。她们把孩子看成是她自己价值的唯一来源,所以总是用情绪化的手段把孩子牢牢地控制起来;她们也没有灵活的自我概念,不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

自己僵化了、停滞了,还牢牢地控制着孩子,结果就是孩子人格发育的停滞。

家长必须同孩子一起成长。

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先要解决家长的心理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262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