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够治愈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几乎进入了末章,在了解了DPHP的评估方式,工作基础和工作策略以及技术后,章节进入到治疗阶段。如同动力学疗法的三阶段,即开始治疗,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DPHP的治疗阶段也是如此,三个阶段并没有明确的划分,而是从一个阶段逐渐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只是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其可描述的典型特征,治疗核心或是问题情境,因此了解这些过程,有一个框架性的理解,可以更好地进行概念化思考和制定工作目标,思考治疗进程。开始阶段的任务是探索早期的交流阻抗、建立治疗联盟,探索特征型阻抗以及识别主要的防御性客体关系。我也理解,这里所说的特征型阻抗更多是来访者自我协调的一种内在客体关系的移情阻抗。在这个阶段中,来访者可以领会无意识的,动力性的心理过程,增强自体的观察能力。在DPHP的治疗设置以及相对无结构的交谈性质之下,一部分的来访者完全有能力与咨询师建立治疗联盟和探索对治疗设置的早期反应,而有一部分的来访者则会迅速的,强烈的激活适应不良的防御性客体关系,在我的理解中,咨询师对于咨询中发生的互动的觉察,以及自己的反移情的理解就就变得尤为重要,将和这个部分的理解转化为对于来访者防御性客体关系的理解,并且反馈给来访者是化解负向移情阻抗的关键。因此,早期的负向移情需要及时的处理,并且需要使用诠释来干预。而在正向移情中,需要区别良性的正向移情以及防御表面上的正向移情,防御性的正向移情往往情绪负荷更高,整合不太良好,更具理想化色彩。因此开始阶段的重心探索治疗的早期困难,主要是对于阻抗的探索,尤其是在移情中被激活的防御性操作,特别是探索活现在和治疗师之间的特征型阻抗。此阶段的顺利进行,来访者便会发展出更强的自省能力,以及在冲突区域中观察自己的思维、感受和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说更多的观察性自我的发展起来,并且形成更多的容忍力,人格刻板的程度得到下降。中间阶段的工作对于DHPH的治疗策略,即修通来访者的核心冲突(冲突性客体关系在治疗和人际关系中的呈现),并且,修通过程呈现反复性和螺旋式。而在中间阶段中,因为防御性客体关系的探索深入,冲突性客体关系被越来越多的揭示,以及表现为更多的焦虑。来访者更多的接触到自己的内心生活以及之前不被接受和回避的部分。因此在这个阶段阶段,也许会看到一种想整合度更低的客体关系和情绪的“退行性”移动,称之为“疗愈性退行”或“治疗的深化”,这是治疗在中间阶段的进展,这也可以理解随着治疗的深入,当更深层情感揭露之后,往往情绪的负荷更为强烈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阶段当核心冲突性客体关系被识别,探索和修通时,在治疗中呈现的两组焦虑(偏执和抑郁),它们都是意识层面的,并且一组焦虑防御着另一组的焦虑。原则是先修通偏执性焦虑,再处理抑郁性焦虑,这样的处理方式使来访者可以更有能力维持一种逐渐深刻、稳定、复杂的对自体和客体的表征(偏执焦虑是相对极端和扁平的,全好全坏的自体和客体表征。而抑郁焦虑涉及内疚感以及丧失感,常伴有修复的愿望)。一个新的理解是,费尔贝恩的道德性防御的概念,从客体关系的理论来理解治疗性情境中一些高水平人格来访者的抑郁感和自尊问题,他们憎恨自己,把自己视为“坏”的,又往往理想化照料者。因为他会认为,孩子有强烈的动机去认为父母本质上是好的,也是所谓的坏的关系也比没有关系好,通过假设自己是错的,孩子便可以创造出一个理想化的照料关系,同时压抑掉关系中的偏执倾向。因为一旦意识到自己值得充满爱意的照料,便会引发对于客体的恨意,偏执性的焦虑被激发,丧失的痛苦便随之而来,而这往往伴随强烈的情感。我想,这也可以理解一些来访者总是归因为自己的糟糕,在自尊上有困难,并且难以表达负面情感的其中原因。因此在DPHP的修通阶段的过程中,需要涉及来访者容忍、哀悼依赖性关系的理想化表象的丧失,才得以更有能力的去体验、容忍攻击和怨恨,来访者才得以有值得被爱和被照料的感觉。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ofks.com//mjccyy/2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