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核心信念就是人格,在咨询中往往不容易撼动。很多来访者在进入中间信念之前或完成了中间信念阶段的咨询,就会选择终止,一方面是由于来访者的症状较轻,另一方面是核心信念的治疗需时更长也会经历更多的挑战。

是否有必要进入核心信念

进入核心信念的咨询个案往往有两个特点:

一是病程足够长,通常在3-5年甚至更长;

二是病情严重,给来访者带来严重的痛苦,显著影响来访者的社会功能。

能够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个案,通常有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饮食障碍、性心理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等严重心理问题。

在咨询中,当来访者对正向核心信念的相信程度高于50%,意味着咨询可以进入核心信念阶段。

核心信念的咨询阶段,需要完成解释和修正两项任务。

解释的目的是让来访者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增强改变的动机,做好解释需要咨询师充分掌握来访者的资料,了解来访者的自动思维意义和补偿策略的内容,并能厘清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的关系。

来访者同意咨询师对核心信念的解释,不代表来访者就接受对其核心信念的修正,也不意味着能接受咨询师提出的替代性核心信念,这需要来访者根据更多支持新信念的证据,来决定修正的方式。

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

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关于心理生活的某个侧面,关于现实生活的,后者是关于心理生活整体的,关于人的。

形象地说,核心信念是个体,中间信念是个体的各个侧面。

自动思维的行为改变是某个具体情形下的行为改变,中间信念的行为改变是行为方式的改变,是针对所有这类情境的行为改变。

核心信念的行为改变是行为倾向的改变,它不是如何做,而是要不要做的问题。比如,有正向核心信念的个体,对于未知的事情敢于尝试,成功了固然高兴,不成功也没关系,对于能做好的事努力去做,不擅长的事也可以放弃,也敢于面对,愿意发展自己。

简单来说,核心信念阶段的行为改变,是个体在“承受失败和享受成功”的心态下愿意采取行为的意向。

核心信念的识别与心理教育

核心信念的识别有三种途径:一是从某一自动思维中识别,二是归纳一系列自动思维来识别,三是应用箭头向下技术来识别。

箭头向下技术的提问模式是:如果你的想法是对的/真的/真的发生,它意味着什么/会怎么样/是什么意思?

咨询师在进行核心信念的心理教育时,可以强调几个点:

1、首先,中间信念是核心信念在某个领域的表现。

2、其次,核心信念具有维护机制,也就是一种认知歪曲的方式。它是在核心信念的控制下,对外部信息(事件或情境)进行选择性注意,个体有意无意地注意那些与核心信念一致的信息,忽略或歪曲、否认与核心信念不一致的信息。

3、再次,核心信念形成于童年时期,重点要了解来访者与重要他人互动的典型事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296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