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如何预防下一场公交坠湖悲剧
年7月7日,安顺市一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撞毁路边护栏,冲入安顺市西秀区虹山水库中。经公安机关深入侦查调查,通报了以下案情。
以上案情通报很客观,很合理,但是,问题是如何预防下一场悲剧?
有人分析张某钢是反社会人格障碍,认为对司机都要做筛查,排除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者,这种预防措施有效吗?当然无效,可以说很难从公交司机队伍中筛查出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者。到底什么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呢?不妨对照一下诊断标准:以下是关于DSM-5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诊断标准: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始于15岁,表现为下列3项(或更多)症状:
A.
1、不能遵守与合法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表现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动。(他过去23年都是一个固定的工作,如果有违法行为肯定被辞退了)
2、欺诈,表现出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次说谎,使用假名或诈骗他人。(他如果多次骗人,同事应该有反馈,到没有)
3、冲动性或事先不制订计划。(他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制造坠湖案)
4、易激惹和攻击性,表现为重复性地斗殴或攻击(他没有与拆迁队冲突,没有与原单位冲突,没有与乘客冲突)
5、鲁莽且不顾他人或自身的安全。(只这一点可能符合)
6、一贯不负责任,表现为重复性地不坚持工作或不履行经济义务。(他坚持在一个岗位23年)
7、缺乏懊悔之心,表现为做出伤害、虐待或偷窃他人的行为后显得不在乎或合理化。(这点符合)
B、个体至少18岁。(符合,但这点没有特异性,只是年龄限制在成人)
C、有证据表明品行障碍出现于15岁之前。(他上学的时候过去有品行问题吗?)
D、反社会行为并非仅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的病程之中。(他没有明确诊断)
对照诊断标准可见,张某只符合其中一条,并不符合反社会人格障碍诊断标准。那么,如果不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如何理解他为何这样报复社会?犯下滔天罪行呢?又如何预防呢?这就要从至少三方面原因来分析,即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
首先是个人原因,又可以考虑生理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目前无法得知他过去有无在这么多年的开车工作中出现过车祸而导致头部受伤史,如果有头部受伤、昏迷或脑部挫裂伤导致前额叶受损,可能出现额叶综合征,这可能导致冷酷无情,行为冲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下降,不过从他的行为分析并不是这样的人,基本可以排除。那么就要考虑个人的心理因素,要考虑他认知有无偏执?情绪有无抑郁?人格有无其他人格障碍?根据目前已知情况分析,他的认知肯定偏差严重,至少这种报复社会的心态背后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失意归结为社会就是歪曲的归因错误。另外,在价值观和信仰方面虽然不得而知,但是,如果价值观和信仰正确,就不会做出反社会性犯罪行为。另外一定有悲观厌世的消极认知,对未来感到没有希望,感到绝望,这明显偏离客观现实,属于绝对化和糟糕至极的灾难化思维。7.7拆迁是导火索,因为6.8日已经签署了合同,合同里面肯定明确了最后期限,7.7日拆除旧房,基于以上偏差认知可能产生抑郁及愤怒情绪导致攻击行为。情绪方面有明显伴随厌世想法的抑郁情绪,抑郁情绪源于无助,无望,他不知道未来该怎么生活,这会导致自杀行为。至于有无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已经分析过,从目前报道的情况,不符合诊断标准。有无其他人格障碍?如偏执型人格障碍,目前没有支持性依据。他到底属于什么人格?人格往往是与早年经历有密切关系,由于目前信息太少,很难判断。其实,如果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了,他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社会心理服务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来解决,法律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援助来解决,这场扩大性自杀导致的报复社会的悲剧也许可以避免。
另外,就是家庭原因,需要考虑家庭支持性因素。他几年前离婚,不知道什么原因,离婚时是否有房产分割?儿子随着母亲,与他是否还有联系?他家里除了姐姐还有什么亲人?他与亲人的关系如何?他姐姐帮他谈协议,应该知道他的心理状态。另外是他的女友,也许最了解他的情绪状态,是否发现他这段时间的变化?最后的电话是否明确要自杀?如何处理的?如果他的家人和女友都能积极支持,帮助他一起面对困难和生活问题或者疏导心理压力,劝解阻止他的自杀的极端想法,或者劝他看看心理医生,找找律师,也许也能够阻止这场悲剧发生。
最后就是考虑社会因素,要考虑社会应激因素和社会支持因素。既然他是报复社会,必然心有不满。他到底对什么不满?首先是如何理解他对拆迁不管不问,不去取补偿款,背后是什么原因?有没有遭到拆迁队威胁?有无黑恶势力介入?如果有,这也是报复社会的重要原因,这个环节相信会进一步调查。这些年由于拆迁导致的报复社会的案件还是不少。但是目前没有见到任何这方面的证据,只能存疑。另外,就是他申请公租房,是否符合条件?如果不符合,是否给予耐心合理的解释?他为何最后打电话申诉?其次是原单位情况,班组长是否知道他家里的事?有没有给予关心和支持?是否存在网络传闻的改制问题?工资待遇是否有下降?如果有,这也是应激因素。他最后调整接班时有无异常?他买酒时有无被人发现?倒酒入瓶时有无被发现?他最后有没有在电话里暴露自己的报复社会的意图?这些社会因素属于外因,但是,人在极端刺激下容易出现急性应激反应,这不是人格因素决定的,而是绝大多数人在严重的急性应激时都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所以,与其寻找不可预防的人格障碍的内因,不如调查有无可以预防的外因。如果能够得在社会因素找到可以预防的因素,就能预防下一场悲剧。
然而,没有如果,悲剧已经发生,罪犯嫌疑人已经死亡,我们都来谴责张某钢,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应该的,罪大恶极,该下地狱,是否能阻止下一场悲剧?是否应该对案件发生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对他生前心理行为进行分析?这就是要做好每一起恶性案件的心理解剖。没有谁不想好好活着,极端案件背后都有很多故事。每一场悲剧都不应该发生,悲剧的背后都有很多原因。只有深刻反思每一起恶性案件,才能找到预防的精准措施,而不是停留在加固栏杆的表面行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