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ldquo人格分裂rdquo你真
说到人格分裂
你会想到什么?
是《化身博士》里的杰尔基
《24比利》里的比利
还是《东邪西毒》里的慕容嫣呢?
在影视文学作品很容易找到人格分裂的例子
那究竟什么是人格分裂呢?
我们来听听比较权威的定义吧
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间歇性人格分离(DissociativeDisorder)[1],在《国际精神病学杂志》中,学者对多重人格给出的定义为“同一个人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格,这些人格每个都发展、整合良好,各自有其相对稳定、协调而丰富的生活”。[2]
人格分裂患者就犹如佩戴上了不同的面具,在不同环境下可能会“变脸”。而且共用一个身体的人可能会对别的人格毫不知情,每个人格都有独立的思考模式和记忆。
比如,《24比利》里的比利于年因犯下连续强暴案而遭美国俄亥俄州警方逮捕。但他却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毫无记忆。后来他经过彻底的精神检查,发现他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其中包含原本的比利,一共有24个人格在他体内,这些人格不仅在性格上,甚至连智商、年龄、国籍、语言、性别等方面也都大相径庭,所有的人格都居住在一个大厅中,谁走到大厅中心的一盏聚光灯下,谁就是控制比利身体的人格,但这些人格互相都不知道对方干了什么。
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比利最初的核心人格)
以此为例,人格分裂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三点:
(1)患者的每一个人格都是独立的。每个人格拥有独立的思考模式和记忆,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这也是多重人格障碍有别于传统的精神病的地方[4]。
(2)大多数患者常伴有失忆行为。人格之间并没有察觉彼此的存在,这会导致“遗失时间”现象。但有少数患者多个人格的并存意识较好,他们甚至可以内部沟通。
(3)患者主要和替代身份之间的性格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身份常比较被动,依赖,有罪恶感,抑郁。替代的身份通常有与主要身份相反的性格(如敌意、控制和自我毁灭)[3]。
看到这,相信你对人格分裂有了一定了解。最近我们也学习了有关人格的知识,人格是包含性格的。
那么性格的多样可以说是人格分裂吗?
其实多重人格表现的多种性格有别于正常人。正常人会用不同的性格来应对不同的生活情境,如在竞争前自信坚强,在亲人面前柔和脆弱,但通常,正常人都能将自己性格的不同面很好地统一起来,而多重人格患者分离的各个人格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相当于身体的一部分行为、经验、记忆被单独隔离出来,成为一个个孤立的“人”。当患者处在主人格掌控下的状态时,所有的情感、思想、言行都按照主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一段时间后或在特定的环境刺激下,会突然切换到另一人格,一切情感、思想、言行都按照这一人格的方式活动,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换了一个人[4]。
还好还好(松了一口气)!
正常性格的多样不能说是人格分裂
其实人格分裂患者有着异于常人的表现
如果还担心自己是否有人格分裂
那就来看看人格分裂患者的一些异常表现吧
(1)有遗传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反常的或特殊的言行。如服饰奇特、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的离题、表达不清等。
(3)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4)表情淡漠,对人冷淡。缺少温暖体贴,缺乏生动的情感体验。
(5)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6)意识恍惚或持续的意识朦胧状态。外界感知变得迟钝,出现睡眠障碍或产生痴呆样的行为表现[5][6]。
前面说了这么多
但还是没有解释人为什么会有人格分裂呢?
它的诱因是什么?
为什么一个人能分裂出那么多人格?
别急别急,待我们娓娓道来
其实人格分裂并不是无端产生的
它与遗传因素、成长环境
心理调节能力、外界影响等都有很大关系
(一)家族遗传性
一些研究者发现,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人出现人格分裂,那么其他人人格分裂的几率也比较高。同时也有报告显示人格分裂患者脑电图异常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所以我们能够了解到生物学因素也会影响着人格分裂的现象。
(二)心理因素
人格分裂患者往往在童年或青年时期遭遇过精神上的严重创伤,如遭受虐待、家庭的不幸、亲眼目睹杀人而又无法承受杀人的场景等[7]。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只有通过创造想象中的游戏伙伴,即把自我中的有些部分体验成客体,借此与孤独或寂寞作斗争,最终形成DID。所以有研究者认为多重人格都是被“打”出来的,都是由于精神世界受到了外界的巨大打击,无法承受,而分裂成了多个人格[7]。
(三)网络多重人格
凭空想象出自己所希望的、感兴趣的或者好奇的人格特质,并以此作为网络交往的基本个体特点,如同自己真的拥有这些人格一样。久而久之,这种虚拟人格固定下来,在心理上形成某种程度的分离。网络多重人格一旦形成,往往进入潜意识的层次,使现实人格有时也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8]。
对于多重人格的人有什么治疗方法呢?[3]
(1)心理治疗
①三分之一原则
②Kluft提出治疗DID的九个步骤
③一般性技术
A、“谈通”(talkingthrough)指的是把整个人格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与之交谈。
B、“绘图”指的是要求通常处于控制地位的替身(宿主)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的中间,并邀请其他的替身写下自己的名字。这一方法反复使用可以不断发现一些新的替身。
④专门的技术
专门的技术主要是催眠。催眠可诱发分离状态,便于接近分离的人格。催眠患者并使其年龄倒退,可帮助患者再适应不同人格状态出现的时期;随后让时间回到现在的指令通常会引出另一人格状态。可以教患者用这种方法来控制分离状态。
(2)药物治疗
至今为止,任何药物对DID患者的分离症状都没有直接的疗效。因此药物治疗仅用于控制折磨DID患者的其他临床症状或者共病情况,如抑郁、焦虑、假性癫痫、和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症状。
那如果双重人格的犯法了
又该如何定罪呢?
我们来看看法律怎么规定的吧![4]
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多重人格患者在行为时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可以认为多重人格患者属于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讲了那么多
不知道你是否想要对多重人格有更多的了解
这里推荐一部有关多重人格的电影《致命ID》
(小编觉得其很有意思)
剧情简介:一个典型而又引人入胜的悬疑故事:一个汽车旅馆里,住进了10个人,他们中间有司机、妓女、过气女星、夫妇、警探和他的犯人,还有神秘的旅馆经理。这天风雨大作,通讯中断,10人被困在了旅馆里,惊悚的故事开始了。
他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并且按照顺序留下牌号。10个人存活下来的渐渐变少,他们开始恐慌,互相猜忌,却无意间发现了彼此间的联系。但是,大家怀疑的嫌疑人却纷纷死去,谜团笼罩在旅馆狭小的空间里,这样的凶杀案件却有着人们猜不到的真相……
最后的最后推荐两个多重人格测试,仅供娱乐娱乐~
温馨提示:互动视频需要在APP观看哦~
多重人格测试_哔哩哔哩(゜-゜)つロ干杯~-bilibili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