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1.html

杠精明天会消失吗

咱们先来一波经典回顾

Round1

我:花儿真香!

1:你真是太以偏概全了,花儿也有臭的

2:u1s1,花儿除了香的和臭的,还有无味的

3:你居然直接说出花儿真香这么狭隘的话,好无语哦

4:只有我一个人很讨厌花吗...

Round2

我:我好喜欢吃苹果啊!

1: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苹果难吃吗?

2:你难道不觉得梨也好吃吗?

3:你平时只吃苹果?还是只能吃得起苹果?

4:你居然喜欢吃苹果?品味也太差了吧?

5:同意3的说法,怕是苹果便宜你也只能吃得起苹果了吧!

6:你喜欢青苹果还是红苹果?说话太不严谨了吧?烂苹果你也喜欢吃?

7:我身边几个碧池也喜欢吃苹果你们都是一类人吧??

我gameover!

显然易见,以上几位数字先生/小姐简直被杠精附体了。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打败ta必须得先了解ta,所以杠精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

杠精之缘起

杠,原本是一根棍子。被人类用于支撑物体的平衡,就这样,杠实现了自我价值。后来,在古代的希腊,有一个叫做阿基米德的人,发明了杠杆,使得这根棍子出了大名,杠杆原理被应用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

久而久之,人们只知道怎样使用杠杆,却忘了棍子的作用。杠不愿自己在被人使用的同时,又毫无功绩。于是他开始苦练,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后,自修成精,变为灵体,可附于人类之体。于是,被杠附体的人,称之为杠精。

以上故事,纯属虚构,让我们言归正传,杠精杠精,顾名思义,就是在网上精于抬杠的人。更确切地说,是对抬杠这门技艺纯熟到成精的人。无论你说的话多么有理有据,做的事怎样有条不紊,总会有不知从哪冒出来的路人甲乙丙,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极端夸大、以偏概全、非此即彼地杠上一杠,弄得人老大不快。

杠的门徒

当一个棍子,成精之后,它需要寻找自己的门徒,与宗教者不同,它寻找门徒需要一定的考核。很多传统的宗教,都是徒弟找师傅。而杠,却需要师父找徒弟。杠,在发现人世间的某些人具有某些特定的品质时,才会收之为徒。作为杠的门徒,需要拥有以下几个品质:

1.理解能力不好,战斗力爆表

2.表达能力不好,存在感爆表

3.别人说什么不重要,先反驳了再说

杠者的核心价值观:用‘个体代表整体’、‘极端代表普通’、‘小众代表大众’‘无知代表无畏’的态度与你死磕,把你的思维拉到和他们并驾齐驱的水平线上,最后用丰富的胡搅蛮缠经验击败你。

起初,它们会因为一个或者两个不同的意见,来与人打嘴炮。

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从而变化为杠精...

当执念不断加重时,就是它们的痛苦之日。去观察每一个杠精的面部神情,那都是每一次战斗,所留下来的狰狞的痕迹。

怎么杠

逻辑是杠精的切入点;逻辑谬误是它们进行心理攻击的工具。

如果你被杠精攻击过,你大概遇到过如下一种或几种情况:

1.偷换概念:他们利用词、句上可能出现的歧义来歪曲论据,进行诡辩。

“这个大米不好,煮的稀饭不够黏。”

“黏,你怎么不去挖一勺?”

2.红鲱鱼谬误:即转移话题,提出不相干的话题来转移原本的讨论焦点。

“昨天领养了一只流浪狗。”

“这么热心肠怎么没见你去福利院照顾老人?”

3.稻草人谬误:故意曲解对方的原意,使其容易受到攻击。

“谈了恋爱的人应该与其他异性保持一定的距离。”

“那还不许我跟别人讲话了啊?”

4.人身攻击:他们避开事件本身的因果联系不谈,为回避自己的逻辑弱点,选择通过批评或诋毁对方的人格和品质来反驳某项论证;

“班上那么多人,他不欺负别人就只欺负你?肯定是因为你做了什么坏事!”

5.假两难悖论:在具有多重可能造成的原因时,他们的论证却仅预设两种情况,形成一个假的“两难悖论”。

“不为你买包的男人,一定不爱你。”

6.轻率概括:仅通过观察一个或一小部分群体,就对一整个群体做出概括。

“乌盟人都是“澳门”人。”

7.错误的类比:预设在某些部分相似的事物在另一些方面也会相似。

“大家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怎么人家能考满分,就你不行?”

以上,逻辑谬误其实有很多种,上述七点只是挑出的比较经典的几例。当被杠精攻击时,我们所听到的那些“听上去好像没什么错误,却也没有什么道理”的话,便是这么来的。

杠精的身世之谜

若要从专业一点的角度来说剖析杠精,那必须要谈到“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命体中的心理情绪。围绕着自我意识,会产生“寻找自我意识”的行为,这种行为很低级,但又很高级。咱们先说说为什么低级。

几年前,有一部大热的科幻电影叫《侏罗纪世界》。里面有只从小被关在院墙里养大的大反派——“转基因恐龙”。这只恐龙后来越狱了,它越狱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戮。为啥要杀戮?它无聊?当然不是。因为它需要通过杀戮这种行为,来寻找与确认自己处在食物链中的什么位置,它需要知道在这个崭新的世界里,可以跟谁正面刚一下,遇到谁需要赶紧跑。这种“探寻我是谁”的行为,就是典型的“寻找自我意识”的行为。

别以为只有“转基因恐龙”或者动物才会去判断自己处在食物链的什么位置,我们人身上也有这种“探寻自我”的行为。比如,你被姐妹拉着去参加一个KTV局,推门一瞬间,你扫了眼全场,然后仅需0.5秒,你的大脑就迅速做出了反应。“杨翠花今天穿的太暴露,我不能跟她坐一块,要不就被她比下去了。”而当你的性别是男士时,在这0.5秒的时间里,你有可能会想“王泰迪今天这身行头,头发梳得油亮,坐他身边怎么可能有妹子跟我搭话?”又或者“赵二哈看着脾气不错,穿得也土,坐他旁边肯定不会调侃我。”

你瞧,为什么说“寻找自我意识”是一件很低级的行为呢?因为我们会回避那些比我们更有异性缘的人,我们会回避那些有可能刚不过的人。这些围绕着“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层面展开的“寻找自我意识”的行为,都很低级。

那为什么又说“寻找自我意识”是很高级的行为呢?因为,在这个星球上,已知的只有人类和极少物种具备高级别的“寻找自我意识”的行为。一只羊在河边喝水,当它看着水里的倒影,这只羊是不会产生“倒影里的羊就是自己”的认知的。只有人类这种极其高级的生物,才可以产生复杂的你、我、他、个体、团队,以及很多其它复杂的概念。在很多动物的意识中,只能处理简单的你、我,甚至连ta都无法意识到。所以我们会看到,绝大部分动物群体里,只有很简单的“头领”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它们连二把手都没有。

讲到这,各位可能有点懵,心想,这跟杠精有啥关系啊?其实杠精就是非常典型的“自我意识缺乏者”,因为缺乏自我意识,不知道自己在社会、集体、网络平台等这些特定食物链里所处的位置,所以他们就会通过一些具有攻击性的“寻找自我意识”的行为,来确认自己到底处在这些特定场合食物链的什么位置,以此来建立“自我意识”。

这么一说,你是不是顿时觉得,“杠精”其实就跟那个“转基因恐龙”没什么两样?没错,杠精们都不高级,没几个是过的如意的,因为没朋友,没事业,没有可以让他们确认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到底牛不牛逼的渠道,所以只好通过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来寻找自我意识。

而且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恶意的语言攻击,才算“”杠”。

前面我们讲到了,杠精的本质,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或生活没有给予他们“寻找自我意识”的渠道,简单来说就是一事无成。所以,他们才会无时无刻的,通过很多别的方式,来探寻“我到底是谁?”、“我比谁厉害?”。

来给大家讲这样一个故事:某日,你问杨翠花:知道哪里有地道的日本料理店子吗?杨翠花热心的跟你分享道:在某某大街的某某路某某巷子里,有一家深藏不露的小店。次日,你兴致勃勃的前去拔草,结果第一口下肚你就想骂街。这时候,你或许认为只是因大家口味不同。但其实,杨翠花在给你分享的时候,她自己都没意识到,她极有可能被伪装成“分享”的“寻找自我意识”给骗了。她或许自己都不知道在给你推荐那家店时,她内心的潜台词是“你瞧,这么小众的店我都知道,我多有品味啊!”人类由于生理构造的不同,使男女在“寻找自我意识”的道路上的表现形式有很大区别。

还是上面讲到的那个关于日料的故事。如果你问的是“缺乏自我意识”的王泰迪,那么你极有可能得到这样的答案:“日料多没档次啊,冷的吃了对胃不好,要吃就吃牛排,高级蛋白质。”所以你瞧,大部分男人“寻找自我意识”的方式,主要就是确认我比你厉害,而大部分女人只需要得到我很厉害的认知就够了。所以网络上男杠精们的语言大多给人感觉具有攻击性,而女杠精们的语言模式更多的是给人阴阳怪气的感觉。

而区区“寻找自我意识”的行为不足以解释杠精那特殊的体质。杠精体质与某些人格障碍也是有关的。

例如偏执型人格障碍。根据DSM的诊断标准,此类人格障碍的表现行为如下:在没有足够依据的情况下,对他人不信任和猜疑,总体倾向于把他人的动机解释为恶意的;将无恶意的谈论当作隐含有贬义或威胁性的意义;在没有足够依据的情况下,总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打击和冒犯,且迅速做出愤怒的反应或反击。

强迫型人格障碍对成为杠精也有助攻。此类人格障碍的特点是沉湎于秩序、完美,而不惜牺牲灵活性、开放性、高效性。具体表现为沉湎于无关紧要的细节而忽略了主体意义;对道德、伦理或价值观念过度在意等。

另外,在临床上还有一个概念,称为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其表现为用消极的、恶劣的、隐蔽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以此来“攻击”令他不满意的人或事,例如:做事不合作,故意作对,易怒,好争辩等。简单来说就是恶心到你我就舒服了。

难道杠精只与人格障碍有关系吗?当然不是!MBTI提出过一种人格类型,称为“辩论家人格”。这类人“喜欢故意持相反意见,善于把观点和信条剪的支离破碎”。MBTI没有被实证研究验证过,所以被诟病较多。但与该理论相类似的,年,一位学者对98名辩手进行了访谈,分析其心理特征。结果发现,辩手们普遍都想通过赢得辩论来获得个人的满足。他们擅长质疑别人,擅长从每一句话中挑刺,但目的并非为了解决问题或达成共识,而仅仅为了头脑和口舌的交锋,以及赢得争吵。这种心态与“辩论家人格”所描绘的特征有些不谋而合。

部分杠精往往还有“自我中心”的心理。

“自我中心”理论是由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请注意心理学上的“自我中心”和与利己主义中的“自私自利”不是一个意思,自我中心是指小朋友只能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去认识世界,而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理解事物,具体体现为“我认为蜂蜜齁甜,所以别人也必须认为它齁甜,否则就是不对的,是有毛病的”。

比如三岁多的小孩在观察蜗牛的时候就说:“蜗牛怎么将粑粑拉在自己吃的菜叶子上啊,太不乖了。”

大人说:“蜗牛又不用卫生间呀。”小孩一脸鄙夷地说:“我知道拉粑粑要去卫生间,饭前便后要洗手,但是蜗牛坏。”

你看,很多杠精的思路与儿童的思路可谓出奇一致——将你纳入我的评价体系,并以我本人为标准来衡量你的对错、好坏和真假。和我一样就是好的,是对的,是真的;和我不一样就是坏的,是错的,是假的。

杠精与质疑

杠精这个词到现在,似乎已经模糊了抬杠和质疑的界限。简单地说,你现在一质疑就会有人骂你是杠精。

一开始杠精的确可以用来回怼真正的杠精,但是久而久之杠精这个词也变成了杠精的武器,然后莫名其妙地看到观点不同的人也会称呼为杠精,很是迷惑。其实杠精抬杠和正常质疑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提出质疑的方面与讨论问题本身的关联性。

任何论点,说法,都不是不能质疑的。合理质疑和杠精抬杠的区别,临界点在哪呢?

1.正常的质疑者,必须明显反对某个观点,支持另一个观点。

2.正常的质疑者,所支持和提出的观点,必须和他反对的观点强相关。

3.正常的质疑者,对其提出的论点,和反对的论点,持有强有力的论据。

比如对于“苹果糖份高,水份高,很美味”这一说法

正常质疑者:苹果糖分百分比XX%,在人类味觉中不是很明显,所以称不上美味。

杠精:苹果没梨糖份高,所以梨才是美味。

看到区别在哪没?区别在于,杠精不跟你正常辩论,它会提出新东西来导致针对一个论点的议题进行不下去。

质疑的事物与讨论事物距离越远,就越属于抬杠。杠精的抬杠大部分都是它们要么抓住你一个微小的漏洞,要么主动扯上另一个话题,看似是有力且正确的反击,但是实际上和我们正在讨论的事情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听说了吗,肯德基要和周黑鸭打官司了。”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肯德基一点都不好吃吗?”

“小美分?肯德基是你爹?”

“肯德基一天杀多少只小鸡啊,太残忍了。简直是恶魔!”

“肯德基膨胀了,卖的东西越来越贵了。”

杠精总是从与问题本身无关的方面,对你提出质疑。它们不是想讨论问题,而是单纯的想给你带来困扰,贬低你。

而质疑可能存在一点优越感,但本质还是要讨论问题。提出质疑的人在于钻一个点,杠精在转移话题,提出质疑的人是为了一个结果尽己所能去阐述去证实去查询一件事,或让别人理解,认同自己的说法。杠精是不管自己懂不懂,都要反驳别人一下,来凸显自己比别人懂得多,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杠精破解术

杠精之所以是杠精,是因为它们的回复并不是基于你的回答,而是基于它们自己脑海里臆想出来的那一套。

它们看不懂别人的回答,所以你说的再怎么合乎逻辑,对他们都是对牛弹琴。你说东,他说西,你说抓狗,他说撵鸡。他还会把你拖到他的那一套节奏里,聊着聊着你就会发现它扯了半天的东西压根和你一开始说的话题没有任何关系,它压根没有反驳到你的任何一点,他却自以为你被说的哑口无言……

在网络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你发现他是一个杠精的时候就拉黑他,及时止损。

那在现实中,教你一招非常好用的招数就是:

第一,微笑,要真诚点。

第二,认同她,一定要说出来。比如:你说得对,我觉得有道理等等。尽管你觉得它有毒,但是还是要同意它,避免再次抬杠,螺旋上升式争吵。

第三,换个话题,不要生硬,可以想一想你们以前做过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让你不爽,你也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有一句话:不要试图去和杠精讲道理,只有不聪明的人才会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结束语

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杠精”这个词,因为它含义模糊,区间不定。你问“杠精”是什么?

实际就是在问抬杠是什么。而怎么才算抬杠,怎么算质疑,其实谁也说不清,谁的论断也无法成为一个统一的概念。

自从“杠精”这个神奇的词汇被发明出来,网友们都如获至宝,仿佛在网络世界里找到了自己命中注定的武器。这件武器属性变态,不仅杀伤力极大,攻击自带沉默效果,而且使用场合广泛,最妙的是门槛还极低,谁都能用。

当你长篇大论,虽是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但奈何它神兵在手,一句“杠精”,大巧不工,任你招式精妙,尽皆破解。逢人也甭讲什么道理,顶着个空壳似的脑袋,一顶“杠精”的小帽儿先给你戴上,再配上一副略带无奈的语气“哎呀,今天真倒霉,又碰上一个杠精”的表情真是绝了。而世间事大抵如此,当你被这词给噎住一回以后,你也就学会了这词的用法,然后像个小孩四处炫耀玩具一样开始自己无边无际的“征途”。

“杠精”这词,被用烂了。或者说,被滥用了。

我看到过许多无辜网友莫名其妙被扣上了这个帽子。“杠精”的滥用,像一架无差别扫射的机关枪,“真正的抬杠”不一定会被消灭,但“对真理的诉求”、“合理的质疑”一定会倒在血泊之中。滥用“杠精”的人,比真正的杠精还要可恨,他们使黑白模糊,让真理蒙尘。与其说是杠精越来越多,不如说是越来越多的合理质疑被杠精化,难道现代社会普通公民还没点儿言论自由了吗?别人不认同还不允许别人发表意见陈述观点了吗?

杠精的滥用将导致“杠精”这词迟早变成贴在你我身上标签,就像撕不掉的狗皮膏药。所以我们更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81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