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你知道正念与冥想有何区别吗
冥想
“冥想”来自于英文“meditation”的翻译,冥想(meditation)这个词来源于梵文的dhyana,中文翻译成“禅”。在英文里面meditation(冥想)与medicine(药)是同样的词根,所以在西方人看来,冥想是一种“身心治疗”的方法,有时“meditation”也被翻译为“禅修”。冥想是指个体通过调整自我的身体和思想所建立的一种特殊注意机制,冥想训练有助于改善个体心理过程(CahnPolich,)。其他有关冥想的定义:冥想,是在安静及静寂的环境中,闭眼后通过思维引导感官的思考及思维散发,是一种凝神缓解压力的方式。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知识和良好状态(来源中国心理学会)。印度瑜伽师们将冥想视为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但从佛法的角度来讲,解脱更重要的是”见地“,方向比努力更为重要,而不单纯依靠冥想或禅修就能够达到解脱的境地,因此佛法和其他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八正道“,以获得究竟的自在和无烦恼的状态。但是通过冥想,我们训练自己的心变得宁静平和、专注而警醒,这是共同的一个认识。正念
正念(Mindfulness)是一种存在状态。当代正念(指标准化、实证化和结构化的正念)发起者——卡巴金博士将正念/静观定义为:“有目的丶非评判的,留心当下此刻升起的觉察”。Mindfulnessispayingattentioninaparticularway:onpurpose,inthepresentmoment,andnon-judgmentally.
而古典正念的更多的源泉来源于佛法中的“身、受、心、法”四念处的记载和修习。我们这里更多讲述的是当代正念,其核心词:温柔且有意的觉知、不评判,如实看待当下。正念最核心的品质源于其所蕴含的9个态度(卡巴金,正念的九种态度(视频)可点击查看)。卡巴金,正念的九种态度(视频)
心理学家给正念的定义是一种与注意力和觉察相关的心理特质。虽然正念源于古老的佛教禅修(meditation),但在当前的入世应用中常常是不涉及宗教背景的。研究正念的心理学家约翰?卡巴—金(JohnKabat-Zinn)这样解释:“(正念觉知)就是有意识地摒除观念、专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