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shengming本文资源转载于

在几种常见的人格障碍里,只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才会对他人和外界有攻击性(这个很可怕),而其余的几种人格障碍,比如强迫性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等,通常只是对自己有很大的攻击性。边沿性人格障碍却有一定特殊性,它介于二者之间。但即使如此你还是不用担心你的同学或同事会对你进行攻击,由于他们仅仅对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材会有攻击性。如果你们只是一般的社交关系,他们常常都会对你非常礼貌周到,工作上也很出色,并且聪明,口齿伶俐,有才华,有些人看起来还很幽默大方,他们在日常生活的行动举止,看起来与常人无异。

为何会这样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病症的命名:“边沿性”人格障碍,边沿性,意思是说它介于病与非病之间,通俗来说,这个定义的解释是:看起来像是没病,但是实质上却又有病。

边沿性人格障碍,到底是否是有病呢?他们怎样就有病了?以下是医学上对边沿性人格障碍的表征描写:根据最新版的《DSM-IV-TR》的定义,的主要征状以下:

1、疯狂努力以避免真实或想像中的被放弃。

2、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特点为变换在过度理想化及否定其价值两极端之间。

3、认同障碍:自体形象(selfimage)或自体感受(senseofself)延续明显不稳定。

4、最少两方面可能致使自我伤害的冲动行动。(例如,消费、性行为、物资滥用、鲁莽驾驶、暴食)(注:不包括诊断标准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残行动)。

5、一再自杀的行动、姿态、威逼,或自伤行动。

6、由于心情过度易于反应,情感表现不稳定。(例如,强烈的发作性的烦躁,易激惹或是焦虑,通常延续几个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7、长时间感到空虚。

8、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

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说白了,边沿性人格障碍的人,内心总是有极度的、异常的恐惧被抛弃的感觉,由于太恐惧自己被抛弃,以至于她常常空想自己被抛弃的场景,然后就真的以为自己被抛弃了(那一刻她会深信即使现在没有被抛弃,不久也一定会被抛弃),就开始大哭,放任自己的情绪,会做一些歇斯底里的事情,以改变“被抛弃的结局”——此时她们的伴侣就遭殃了。

边沿性人格障碍的人,很大的一个问题是自我认同的障碍,也就是说她时而觉得自己像明星一般优秀得光芒万丈,时而又觉得自己差得像狗屎一般一文不值,并由于这样反复的差异过大的自我认同,致使她时而自信时而自卑,时而自尊自爱时而自暴自弃,让身旁的人,尤其是她的爱人产生很大的不适。

同时她们常常分不清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象出来的场景致使的感受的分别,她们也不相信自己的感受,明明对某事的感觉非常不好,却认为这是应当的,正常的,还是会继续去做那件事,但事后又感到很大的痛苦,并且常常那痛苦已超越常人能理解的范围。

之所以心理医生、精神科医师会认为边沿性人格障碍很可怕,是由于边沿性人格的人常常会用自杀去威逼最亲近的人,而作为她们最亲近的人之一,心理医生常常是最常被威逼的人。但尽人皆知的是,边沿性人格障碍的人之所以要用自杀来威逼最亲近的人,她不过就是要用这类疯狂的行动来证明:“你是爱我的,你是重视我的,我对你来说是重要的”这件事,但是对边沿性人格障碍患者来讲,只有一次的证明是不够的,你必须要一遍一遍地证明,一直证明到让我的内心相信为止,只要我的内心还没有相信,你就必须要不停地证明。

边沿性人格障碍的人情绪极度不稳定,她们可能上一刻还在喜笑颜开,1分钟过后就开始声泪俱下,感受到极度的悲伤或愤怒,她们常常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到了负面情绪来到的那一刻,她们常常是任由那情绪对自己的控制,疯了一般地把想做的事情和想说的话,一股脑都给倒出去而不顾后果。固然事后等她们苏醒过来,又会觉得很懊恼自己的行动,可是下一次她又会继续那样做。

边沿性人格障碍的人在爱情中,最常表现出来的就是反复无常,她们对爱有着一种近乎饥渴般的渴望,所以常常会奋不顾身地、像自取灭亡般地扑到她认为的爱情中去。但是当这段感情趋于稳定,她就会开始患得患失,既怕靠得太近会遭受被抛弃的痛苦,又怕离得太远让她感受不到爱意,所以就会表现出分分合合:当你离她近了,她会想办法推开你(吵闹、要求分手、出轨等),可是当你离她远一些,她又会拉你回来(哭泣、哀求、保证爱你)。如此这般的,会让她们的爱人感到非常困扰。边沿性人格障碍的人常常体会到极强的负面情绪,而她们在与这些负面情绪的相处方面,商数几近为零,因此她们最亲近的人,亲人和爱人,常常是最大的受害者。

她们的病从何来?

有一部分边沿性人格障碍的人会警惕自己的状态,在一次又一次的歇斯底里中,发现自己的情绪常常处在一种边沿性的状态,因此决定要改变,但是这改变之路是漫长和艰苦的。由于和其他人格障碍一样,边沿性人格障碍常常也是和人格特质有很大关系(人格特质是天生的,很稳定的,后天很难改变),固然我认为边沿性人格障碍患者,与童年经历的关系也非常大。

什么样的童年经历会致使边沿性人格障碍呢?

1、童年曾遭受过性侵犯,而当时又没有被很好的处理,成年后患边沿性人格障碍的几率就会大增。

2、童年期父母离异,或有被亲人抛弃的经历;

3、童年期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感觉与身体的分离状态,即内心感觉是一种状态,但是身体和行动却是另一种状态,两种状态是分离的,即心理学所说的“抽离”状态;

4、童年期曾经历主要亲人死亡,且那死亡对自己的冲击非常大;

5、童年期曾长时间主动或被动参与父母的关系,成为隐形的“第三者”。

6、童年期被主要亲人虐待,身体、精神或性虐待都可致使成年后的精神问题。

7、主要抚养人情绪极为不稳定,当事人无从预测抚养人的行动反应,从而内心分裂;

8、其他的创伤经历。

固然,这里有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样都是在关键的成长期遭受重大的成长事件,比如父母离异、虐待、亲人死亡等,对有些孩子的影响就会微不足道,而对另外一些孩子的影响却是毕生的,所以不见得所有小时候经历过以上事件的人,成年后都会遇到精神或心理问题,这还取决于生活事件经历者本身:

1)他天生的人格特质;

2)他当时发展出来的应对方式;

3)和成年后他本身做出的选择。

生活事件本身的产生是没法改变的,而以上3点的不同,却决定了不同的发展结果。

我们该怎么办?

论述了那么多,或许你会问:如果我的男/女朋友就是边沿性人格障碍,我该怎么办呢?

值得一提的是,边沿性人格障碍的人都非常聪明,大多数人都会有着敏锐的嗅觉,他们常常会在人群里挑出最好的男人或女人来作为她们的伴侣,所以一般边沿性人格障碍患者的伴侣都有以下特质:

1)稳定而又温和的个性;

2)一夫一妻制的坚实拥趸者;

3)喜欢婚姻生活,喜欢安定感;

4)负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有能力负;

5)内心里有很多的安全感,对自己和生活都有确信感。如果你自我评估发现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而你的伴侣又有一些上述的特点,那末极可能他就是边沿性人格障碍。极可能你们已顺利地度过她的情绪起伏期,也有可能你们还正处在煎熬中。

通常来讲,边沿性人格障碍的患者,需要有一个稳定的人,连续三年给他抱持性的爱和

如果你新交往的女朋友,看起来就像是边沿性人格障碍,那末你就需要评估自己是不是具有以上特质,和你对她的爱,是不是能深到愿意坚定、稳定地抱持她三年的时间,不管她怎样闹,怎样若即若离,怎样变化无常,你都愿意一直耐心地站在原地,看着她,爱着她,不离不弃。

如果你发现自己可能就是边沿性人格障碍,但是又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那末建议你从现在开始,首先在心理种下一棵“我现在的内心状态并不是健康的”的种子,然后在生活中注意视察自己的行动和反应,多做与自己连接的工作,尤其是停止头脑里对自己的批评,方法是:

那声音出来的时候就疏忽它,不回应它,只是看着它,不久你头脑里的声音就会消失,你的内心会逐步恢复宁静。在宁静的基础上,其他的症状才有得到减缓的可能——重要的是你需要时刻提示自己:被爱的感觉和安全感,来自于你的内心,而不是外界的任何人——虽然你此时感觉不到也没法认同这句话,但也请硬性地把这句话植入到你的头脑里。

同时你也需要最少有一个可以安全地袒露自己的朋友,而你的朋友是足够健康的,让她来陪伴你,给你稳定的抱持性环境。

在临床的心理咨询工作中,面对边沿性人格障碍,咨询师会放下所有疗法,而是以自己全部人来给她做医治,用健康的亲密关系中会有的:无条件

最后,我个人常常会质疑一些心理学中的病理性命名,总觉得“XX症”的名词,会不由得就给人很大的心理压力。

比如边沿性人格障碍,其实只是内心里的空洞太大了,才致使在行动和情绪上有这么多的问题出来,在我看来那还没有上升到“病”的程度,最少当事人还是有自知能力的,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并且她们常常都有着某方面的才华,非常出色。

如果什么时候,“边沿性人格障碍”1词,变成了“自我困惑”、“内心空洞”或“情绪困扰”等更中性一些的词来表述,就好了。

附文:关于边沿性人格障碍代际传承的讨论

来源:









































北京中科给我打电话
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16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