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娱乐头条被乔任梁刷屏了,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却在命运巅峰的时候戛然而止,世人惋惜。各种抑郁症的心理知识扑面而来,相比其他致命之疾来说,抑郁症是完全可以预判和治愈的。那么,公众对抑郁症知识的了解便尤为重要。希望我们能共同向抑郁症宣战,让更多同伴早日走出它的阴霾。

  

  抑郁症是什么?它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首先想知道的是,究竟什么是抑郁症?通常它有哪些诱因?为什么心理上的抑郁会造成身体状况不佳?

  心理导师李雪介绍,抑郁症是心理疾病,但也常常伴随着生理上的疾病痛苦,这让抑郁患者更加难熬。抑郁的心理状态会对身体健康产生损害。可以说,很大部分的疾病是心身疾病,也就是未被觉知未被疗愈的长期的心理痛苦,会转化成生理疾病,让人承受身与心的双重煎熬。

  抑郁是一种外在的症状表现。比如打喷嚏流鼻涕,造成鼻涕喷嚏横流这个外在症状表现的,可能是伤寒感冒,也可能是肺炎,还有可能是肺癌,了解深层的原因,才可能做出有效的治疗。所以光有一个抑郁症的现象诊断,不足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疾病严重程度,还需要更深入的理解成因。

  长期的较重的抑郁,是由童年跟父母之间的关系造成的,尤其是母婴关系。如果母亲和婴儿之间,无法形成亲密感,婴儿在母婴互动中极少有愉悦的感受,这是抑郁症形成的根源土壤。

  后天可能由于感情失利、工作受挫等诱因陷入抑郁,也可能没有任何外在原因,内在就是长期感受到痛苦煎熬。而一个母婴关系较为健康愉悦的人,或许也会遭受同样的外在挫折,也会失落痛苦,但却不会持续的陷入抑郁。

  当然后天环境也有重要影响。如果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一个大众对心理疾病普遍有了解有重视,不歧视不掩盖的社会环境,被朋友同事理解支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会有利于心理康复。

  

  抑郁症的症状有哪些?如何确诊?

  那么一般来说,如何判断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是怎样确诊的?医生是否有责任通知患者的家人呢?

  抑郁的核心表现是长时间的心情低落,身心处在低能量状态,对外界不怎么感兴趣。内心持续感受到痛苦,甚至想要自杀。再次强调,抑郁只是一个现象,并不能仅从这个现象就给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定性并给出治疗方案。就好比同样是打喷嚏流鼻涕的现象,起因是伤寒感冒还是肺炎,显然是不同的治疗方案。

  所以当一个人内心感受到持续的难以排解的痛苦,并且有意愿认识自己疗愈自己,那么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跟治疗师一起进行工作。

  是否通知家人,这个首先需要尊重来访者本人的意愿。除非来访者有自杀自残意图,治疗师才有可能违背来访者的意愿,通知其家人。

  很多人羞于承认自己的抑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外在原因,如果社会上普遍对抑郁患者有偏见,就像早年大家对同性恋有偏见和厌恶,同性恋会尽可能隐蔽自己的取向,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公开性取向。所以社会对心理疾病的普及认识,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

  但是更重要、更根本的原因是内在原因。当内心受到痛苦煎熬,很多人不愿意被别人知道。因为在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中,被人知道自己有难以解决的痛苦,会被人看不起,会拖累别人,给别人带去负能量。觉得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感,这是一种很可怕的失控。宁愿隐藏起来,就好像一切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可能也是抑郁症不被大众所知,甚至很多患者产生轻生倾向后其家人才得知其病情的原因。

  然而这个内心世界并不等于真实的世界,真实的朋友们或许能够理解和愿意帮助。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内心世界,来源于童年尤其是婴儿期,当自己感受到无助恐惧悲伤时,并没有得到父母的安抚,反而被父母无视、甚至是厌恶和攻击,比如婴儿越哭父母越不肯抱他,甚至呵斥他。所以潜意识学习到了,隐藏自己的痛苦,尽可能的自我掌控,最有利于生存。这个潜意识编码,会使得我们越是在内心痛苦的时候,越自我控制,表现得越要强。直到有一天被痛苦彻底击倒,进入重度抑郁甚至自残自杀。

  

  抑郁症能根治吗?会不会反复发作?

  据李雪介绍,如果是神经症级别的抑郁,就好比伤寒感冒造成的喷嚏鼻涕,治疗起来相对容易,一定的自我认识和觉知,就可能根治。但重度抑郁症较难根治,可能需要长期的治疗。

  较为轻度级别的抑郁,绝大多数跟攻击性被压抑有关。也就是说,关系中我们感受到自己的界限被侵犯,比如被控制被无视被评判,愤怒是非常自然的情绪反应,愤怒的情绪在提醒我们要捍卫自己的界限,拒绝自己不想要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做真实的自己。

  愤怒的情绪能量,心理学上叫做攻击性。攻击性不是说就要去攻击别人,而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力,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能量。良好的母婴关系中,婴儿的原始攻击性还会升华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热情、创造力。

  攻击性如果被压抑,我们觉得不能拒绝别人的控制和索取,过度为别人的感受负责,不能按照自己真实的意愿生活。隐藏了的攻击性,它去哪里了呢?它去到了自己,精神分析心理学中叫做:攻击性转向自身。攻击性转向自身,就好比一脚踩刹车一脚踩油门,内耗严重,外在自然没有什么活动热情了。

  攻击性转向自身导致的抑郁,通常在我们认识自己潜意识中的愤怒,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敢于在纠缠的关系中划出界限后,会很大的减轻抑郁,重新恢复活力。简单的说,就是学会勇敢的说“不”。

  但还有另外一种抑郁,属于人格障碍和精神病性的抑郁。这些就难很多,容易反复复发。

  重度抑郁不仅有攻击性转向自身的问题,更底层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母婴无链接,导致的孤独灰暗的生命底色。观察大量的母婴互动录像,会看到有一类妈妈,几乎不愿意触碰婴儿,不懂得如何跟婴儿互动,不回应哭泣的婴儿,甚至会厌恶和攻击婴儿对链接的渴求。处在无回应之地的孤独婴儿,会感受到自己是被厌恶的,不应该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一种最严重的自我攻击,是自杀的主要深层动力。

  不被回应的孤独婴儿,生命早期被决定了黑暗的生命底色,未来无论有多少才华、财富,被多少人喜欢,都无法改变这个底层的阴郁。等孩子大一些,一些父母会反过来要求孩子安抚自己的情绪。你要听话,你要懂得照顾父母的情绪,你自己有情绪却不能流露。你要好好学习受父母控制,按照父母的意愿来生活。

  婴儿期的阴暗底色,童年时期的被迫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照顾父母的感受,甚至有的人成年后依然为了父母而活,这几乎注定会产生重度抑郁,而且难以根治。需要长期的自我认识,最好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所以有句话说,心灵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

  

  抑郁症是“明星病”?患者需要安慰吗?

  “以我有限的所知,并没有可靠的研究资料表明娱乐圈的抑郁要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娱乐圈的抑郁更容易被大众   她表示,娱乐圈的特别之处在于一举一动会被大量   很多工作都是起伏较大,需要强抗压能力,总体上来说,抑郁的根源是内在而不是外在环境。

  大众目前对于抑郁症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认识。比如通常会去劝处在抑郁状态的人:别想那么多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多想点开心的事儿,多出去走走,呼吸下新鲜空气就好了。

  这样的劝解虽然是为了对方好,出发点是善意,但对于陷入抑郁的人来说,这种轻描淡写的劝解,是对巨大痛苦的否定,好比你对一个刚摔骨折的人说:没事儿,多喝点热水就好了。

  对待患有抑郁症的朋友,首先不要轻易尝试劝解对方,好比不是外科医生就不要拿手术刀给人开刀一样。亲人朋友的关怀如果选择了恰当的方式,对患者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持。

  恰当的方式是:当患者不想工作不想外出不想搭理人,陷入痛苦中时,允许他如他所是,允许他表露出痛苦、悲伤、愤怒等情绪。不要去改变他。如果内心有爱,就让患者感受到:我无论怎样都是可以的,都是被爱的;真正的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还有一个要非常需要警觉的事情,是某些抑郁患者会在经过一段时间调节,尤其是做了抗抑郁的药物治疗,突然间活力大增,非常喜欢跟人沟通,肢体语言表情丰富,觉得未来一片光明。表示自己已经彻底走出抑郁,要投入到美好新生活去啦。

  这种过于突然的变化,需要警觉,到底是抑郁的真正康复,还是进入了对抑郁的一种防御,也就是躁狂状态。一些重度抑郁患者反而是在看似非常好的状态下,其实是躁狂状态下自杀的。

  如何区分躁狂和真实的疗愈?真实的疗愈往往是患者一步步的感受到跟现实的链接,跟周围人产生真实的关系,活得更踏实更放松。痛苦会反复,但是每一次都会有一点点进步。而躁狂是直接进入想象中的世界,好像所有的痛苦、困难都一次性被克服了。虽然很爱沟通交流,但实际上并没有跟对方发生真实的交流,更像是自编自导自演。

  进入躁狂性防御,往往受到周围人鼓励,甚至经验不够丰富、心理动力学功底不够深的治疗师,也会开心患者发生这样的光明的变化。躁狂防御状态下的人,意识上也不知道自己在自我欺骗,但是潜意识明白这都是“假的”,如果这层假面具受到周围人的认可,那么潜意识会感觉更加绝望,更加孤独,增加自杀的风险。

  进入躁狂状态的抑郁患者,最好的方式还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的治疗,周围的人要更加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动,保护好患者的人身安全。

  专家简介:

  李雪,心理导师,著有畅销书《当我遇见一个人》。从事心理学研究近十年,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详解童年关系对人一生性格、命运的影响。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28岁的乔任梁走了,又一个年轻生命因抑郁症而凋零。近几天内,大众关于此事件的讨论声不绝于耳——一方面由于乔任梁是公众人物、明星偶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种身份与抑郁症之间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产生了冲突。

  有人疑惑:明星才貌双全、名利双收,为什么还会抑郁呢?

  有人猜想:可能是演艺圈压力太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明星得抑郁症吧?

  还有人问:乔任梁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一时间没想开?

  在专家看来,尽管目前全球已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年抑郁症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致死原因,公众对这一病症依旧知之甚少。按比率来算,中国保守估计约有万抑郁症患者,也就是说平均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抑郁症并非明星独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劝解身边那位抑郁症朋友的:多休息休息,别给自己那么大压力,想想开心的事情就好啦。

  然而想要应对抑郁症这个潜伏在人群中的隐形杀手,绝非调整心情这么简单。善良的无知与那些恶意的流言蜚语、肆意揣测一样,并不能帮到他们一点半点。乔任梁的去世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是时候正视这名杀手了。与抑郁症的抗争不仅是患者一个人的事,也是作为亲朋好友每个人的事。

  因此新浪娱乐邀请到心理导师李雪老师,为我们详尽介绍了抑郁症的病因、本质、发展阶段、应对措施等知识。从她的分析中我们得知,乔任梁也曾试图以各种方式放松身心、努力自救,但重度的抑郁症并非靠一些放松身心的方式就可以治愈,还是需要专业的治疗。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我们在为乔任梁寄托哀思的同时,决定加入到科普抑郁症常识的队伍中来,希望我们挚爱的爱粉红色、爱音乐、爱笑的大男孩能一路走好,也希望更多抑郁症患者朋友能重新拥抱生活里的爱与阳光。

  

  这场悲剧是否本可以避免?

  乔任梁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有网友通过旧有信息扒出乔任梁曾经服用思诺思、西酞普兰等药物,旅行,研究易经八卦,远离社交,写字画画听音乐等等,现在看来这些可能都是他与抑郁症斗争做出过的努力,令人扼腕叹息。在李雪看来,听音乐写字画画、旅行放松等虽然都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式,但重度的抑郁并非仅凭这些自救就可以治愈。尤其是个人努力的出发点若是自我掌控,避免向外寻求帮助,那么可能最终导致痛苦的大爆发。

  “抑郁症就像一个信号,提醒自己,内心世界需要被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张弛有度的工作节奏都是必要的。乔任梁在生前最后一段时日里仍在剧组高强度拍戏,可能对病情也是不利的。

  可惜乔任梁的痛苦最终导向了令我们心痛的结果。为什么很多抑郁症患者最终走上自杀道路呢?这是否是病情恶化到一定程度时无法扭转的结局?

  对于这个问题,李雪表示,自杀是攻击性最严重的指向自身的结果。日本小说《人间失格》那句著名的“生而为人,对不起”,就是在描述这种无回应的绝境:我生而为人,我渴望父母的爱,然而却无论如何得不到,所以我的出生必定是个错误,对不起。

  李雪还为我们摘录了一些小说里面的句子来形容这份绝望的感受:

  “一旦别人问起自己想要什么,那一刹那反倒什么都不想要了。怎么样都行,反正不可能有什么让我快乐的东西——这种想法陡然掠过我的脑海。”

  “从孩提时代起,我就一直在讨好周围的人,这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177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