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对话题:1万名成年人的ACEs得分以及个人健康状况,其结果显示:儿童期不良经验非常普遍,64%的人至少经历过其中一种。1成受访者遭遇家庭暴力,2成受过性侵害,近3成有过被肢体暴力的经验??;而且,儿童期经历的负面经验越多,健康状况越糟糕,患身心疾病、上瘾问题的比例越高。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保护每个孩子健康安全长大,即是保障国家的繁荣前景,没有人会否定这样的理念。但无法享有充分保护的孩子,童年经历对日后有何影响?生命早期的苦难,到底是磨练心智的历程?还是一生不幸的开端?国家若坐视儿童不幸处境,未来又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美国联邦疾病管制局(CDC)很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这个议题,不只分析极端个案,而是广泛讨论儿童期不良经验,包括遭遇──被忽视、贫困、身心虐待、家庭变故等情况,日后带给成年人的影响,从名长期追踪案例以及相关研究,所勾勒的事实,令人不由得心生警惕,也带动美国医疗、教育、社工等领域的实务调整。

儿童期负面经验(AdverseChildhoodExperience)的研究,始于30年前,医院在诊治肥胖症病人的意外发现。

年左右,美国开始流行液体减肥法,美国大型医疗机构凯萨(KaiserPermanente)的内科医师费利帝(VincentFelitti),便用这种方式帮助一群严重肥胖的人减重,按部就班的治疗效果也很不错,有人甚至1年减掉多公斤。

许多肥胖症患者突然放弃减重治疗,原因是??

但另一方面,减重治疗的中辍率(dropoutrate)也高达50%,许多原本减肥进度领先的患者,会突然放弃治疗,迅速复胖到原本体位,让医疗团队很洩气。费利帝在深入研究2,个病例后发现:

多数减重中辍者,出生时体型很正常;

他们体重数字并非逐年增加,而是突然大暴走,之后瘦不下来、也不会更胖,体位稳定维持著。

他开始询问患者可能原因,其中有个问题是:「几岁开始有性行为?(Howoldwereyouwhenyoubecamesexuallyactive?)」有一次费利帝口误,不小心把问题说成:「开始有性行为时,体重多重?(Howmuchdidyouweighwhenyouwerefirstsexuallyactive?)」

对方回答:「40磅(18公斤)。」当时费利帝并没有会意过来,又再问了一次。对方回答一样,然后大哭说:「4岁??跟爸爸??」

行医23年的费利帝之前只遇过一位乱伦病患,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反应,以为是特殊个案,怎知不到10天,另一名病患也说了相同情况。他询问其他人是否有相同经验,结果令人难以置信。(注一)

接著,费利帝跟同事约谈了个病患,这些患者过半有儿时受虐经历,还有一名23岁遭性侵的女病患,受攻击后1年胖了47公斤,只因不想被人注意??;对于这些超重45到公斤的人来说,太胖似乎不是问题。

一名减掉三分之二体重之后放弃减重的女病患(见下图)死前曾告诉医生:「除了吃东西,我找不到面对痛苦的其他解决方法。」还有一名戒掉每天3包淤后又迅速增胖公斤的女性坦言:「变胖是为了保护自己。」

费利帝医师每次演说都会提到一名名为派蒂(Patty)的病患,她28岁时主动报名减肥,原本一年减掉公斤,庆祝减肥成功没多久,体重却猛然失控,3周胖16公斤,回诊时告诉医生,瘦下来以后,已婚年长的男同事调戏她,开玩笑要搞一夜情,当天她就开始梦游暴食(sleepeating)。医生持续追问下,派蒂坦承,她在10岁到21岁间,遭祖父长期性侵,但从此中断治疗。12年后,家人筹钱让她接受胃绕道手术,好不容易减下94公斤,却出现自杀倾向、多次进出精神科病房、健康每况愈下,后来才再找上费利帝,重拾12年前中断的治疗。一生境遇乖舛的派帝,42岁时死于肺部纤维化病变。

也就是说,看似健康问题的暴饮暴食,其实是他们面对痛苦的解决之道;医治肥胖问题,反而挪走她(他)们逃避问题的出口,放弃减肥的人很多都有类似情况。

费利帝后来在医学年会发表这个病患的临床研究,遭在场讶异听众猛烈攻击,同业甚至质疑病患说谎,患者应是为贪吃找藉口??。但当时一位美国疾管局官员认为,儿虐经历如果影响如此深远,有必要针对一般人展开调查,也因此意外促成了横跨地域与学门的大规模研究。

儿童期负面经验越多,健康状况越糟

费利帝开始探索,除了严重肥胖,童年的负面经验在日后是否会带来其他衝击?他与疾管局流行病学家安达(RobertAnda)合作,彙整资料后提出10种「儿童期不良经历」(AdverseChildhoodExperiences,ACEs)问卷。

问卷通过专业审查后,研究团队在年到年间,医院附近地区展开调查,回覆问卷的1万人当中,多半来自加州圣地牙哥的中产阶级社区,男女各半、平均年龄57岁;8成是白人或拉丁裔、1成黑人与1成亚裔;75.2%大专以上学历,职业与健康情况都在医疗保险受理的正常范围。(注二)

参与调查的人,在家填写上述的问卷,告知自己在18岁以前,是否曾经历身体或精神虐待、性侵、失亲、家人入监、无人照料、与吸毒或酗酒者同居一室等不良经历,总计有10个问题,回答「是」者得一分,答「否」者不计分。(注三)

年的后续研究,交叉比对了1万名成年人的ACEs得分以及个人健康状况,所得结果显示:儿童期不良经验非常普遍,64%的人至少经历过其中一种。1成受访者遭遇家庭暴力,2成受过性侵害,近3成有过被肢体暴力的经验??;而且,儿童期经历的负面经验越多(ACEs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糟糕,罹患身心疾病、上瘾问题的比例越高。

初步调查发表后,吸引更多专家投入研究;童年的负面经验对成年后的健康影响,逐渐清晰。科学数据揭示,经历4种以上ACEs的人:

86%有淤瘾、肥胖、退缩、忧鬱、蛀牙、或自杀倾向等危害健康的问题;

成年后酗酒、性爱成瘾、罹患忧鬱症、或有自杀倾向的机率,(比其他人)高了4~12倍;

自我形象低劣、染上性病的比例高了2~4倍;

严重肥胖的比例高1.4~1.6倍;

长期流浪街头的游民,逾半数有4种以上儿童期的负面经验;

罹患肺栓塞、肝炎的比例高了2.5倍??

受虐儿罹患癌症机率高,平均寿命少19年

而研究也指出,经历7种以上ACEs的人,罹患癌症、狭心症机率更高出一般人3倍,平均寿命仅仅60.6岁,比其他人短少19年以上。

儿童期创伤对健康的影响,最突显的例子,莫过于美国联邦女法官布勒克(JudgeMaryElizabethBullock)的故事。她曾出书公开童年的不幸遭遇,布勒克长达10年遭父亲性侵、凌虐、奴役、甚至被迫卖淫,虽然她没有放弃自己,靠著坚毅与努力取得高学历与成功事业,但健康上却灾厄不断,罹患了4种癌症、红斑性狼疮、以及多发性硬化症。

这些研究让费利帝意识到,过去看到的肥胖、烟瘾、酒瘾等健康问题,一般人视为残害身心的习惯,其实是许多童年创伤者面对痛苦时的唯一答案,用以麻痺那些羞于启齿的感觉与回忆,他以抽烟作比喻:

「抽烟的人,并不是想得肺癌、高血压、心脏病,而是期望能从中立刻获得好处,而忽略了长期的坏处??正因为几乎有效,所以永远嫌不够(It’shardtogetenoughofsomethingwhenitalmostworks)。」

除了赖以逃避痛苦的不良习惯,严重的童年创伤,让人长期处于沮丧、焦虑状态,不由自主的想起可怕经历,精神压力让身体分泌化学物质,造成持续性发炎反应,混乱免疫系统的同时,也导致微血管末端纤维化,对组织器官造成无法复原的伤害。

儿虐问题不解决,将造成国家经济损失

ACEs的评估量表后来被美国其他州所採纳,21年来已有万多人接受评估;世界卫生组织(WHO)自年起,也鼓励会员国跟进,英国、挪威、菲律宾、加拿大、中国、捷克等国陆续投入相关调查与研究,以因应相关成人健康问题。(注四)

因为,童年创伤若严重影响成年期健康,必然衝击国家生产力,无论是个人健康受损、情绪障碍、社交或经济困难、医疗成本,都是全社会须共同承担的代价。

年美国疾管局以当年资料,计算出儿童虐待与照顾不当的经济成本,估算每一位受虐倖存孩子的终身照护成本,包括医疗、社会救济、司法或矫正机关的支出、劳动生产力的损失,累计金额约为21万美元(约新台币万元),远高于中风病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照护支出。

而那些未能存活的孩子,国家估计会损失生产力每个人万美元(约新台币4,万)。可以说,好好保护儿童,也保护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即时阻止儿虐暴力,也比成年后修补与治疗效果更好。

面对创伤:揭露、曝光、消毒

成年人若察觉自己身心失衡,原因可能跟儿童期阴影有关,并不需要独自承受。成年人的复原,虽比儿童更艰难,但费利帝曾表示,只要愿意面对,把痛苦说出来、填写问卷或透过书写,都能抚慰心灵。

台湾文心诊所院长、权威精神科医师文荣光也证实,成年人许多身心问题如毒品、药物滥用、饮食障碍(厌食或暴食症)、病态肥胖、边缘人格障碍(恐怖情人、分离焦虑),都与儿童期不良经验高度相关。长期的压力对于内分泌、免疫系统、甚至基因表现都会有影响,成年人容易生病、寿命会比较短。

如果没有磨难,孩子如何锻炼挫折容忍力?

压力不见得会造成伤害。

就像是身体负重有助于骨骼、肌肉发育,情绪压力也能帮助儿童,发展耐性、以及处理问题的技巧与能力,只要不会造成永久伤害,压力有其正面价值。面对压力,每个孩子会有的反应不一样,若儿童能处于体谅与支持的环境中,压力不必然会导致危害身心的后果。

但是,当儿童压力来自严重、频繁、持续性的身心虐待、冷漠忽视、照顾者不正常行为或精神疾病、贫穷家庭等困境,孩子又缺乏成人的支持,不良经验就会持续触发孩子的压力反应系统,对健康造成有害影响。(注五)

在各种负面经验中,性侵害、性虐待的创伤最严重,一方面患者最难启齿,二来若加害者是亲属,受害人会更加矛盾,可能误认为自己有错,或是害怕家人被抓去关。即使是主动接受治疗,通常需要一段时间,信任医生才愿意讲出来,不过一旦能讲出来,患者精神上会感觉被洗涤。

古典精神分析认为,让隐藏在潜意识裡的创伤经验投现、洗涤,就能发挥疗效。对于儿童期不良经验,在良好医病关系的基础上,让那些痛苦记忆能够见光、重新解读,透过讨论,处理自责与内心衝突。情感压力纾解后,就比较能够放下、解除不必要的罪恶感。

若是有自我伤害的情况,除了心理谘商之外,通常也会辅以药物、甚至入院治疗,一旦情况稳定后,就会强化患者的自我功能,同时鼓励患者面对、接受,才能放下烦恼与苦闷、过去的经验。

带著儿童期创伤成长的身心症、或心理疾病患者,治疗后复原良好的案例非常多。文荣光强调,理解力好、性格成熟的人,比较能够克服障碍;虽然也有人治疗十多年,还是无法化解心结,但文荣光说,即便是人格障碍,只要能有好的治疗,都能够避免不幸,「医病关系良好,就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至于,ACEs评估是否能在台湾推行,文荣光认为,若缺乏足够信任,这种问卷可能会让许多人有顾虑、害怕别人知道,宁可隐瞒。

童年经历形塑我们的个性与价值观,成年后可能因此乐观、阴鬱、自信、或自卑。那段记忆如果像挥之不去的恶梦,不断把人卷进痛苦的情绪深渊,压力将毒害身体健康与人际关系,或因此让不幸持续下去。

不幸中的大幸是,如今精神医学、心理治疗与辅导,能够充分帮助人,无论是儿童或成人。面对痛苦,卸下那些侵蚀自尊与健康的重担,只要我们愿意求助。

注释:

1.对于「儿童期不良经验的终身影响(TheLifelongEffectsofAdverseChildhoodExperiences)」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费利帝年初的演说,影片蒐罗许多儿虐倖存者的现身说法。欲进一步涉猎相关介绍、研究探讨资料者,可前往以下网站:

儿童期不良经验研究资料网

美国联邦疾管局的ACEs研究专页

ACEsConnectionNetwork

WHO的ACE-IQ调查推广专页

儿童创伤如何影响一辈子的健康

儿童早期逆境与毒害压力的终身影响

电子书《透视儿童虐待与精神疾病之问题》

2.费利帝所服务的凯撒(KaiserPermanente,KP)医疗机构,是美医院,KP集团也提供平价医疗保险服务,保医院求诊。KP集团的37家分院、合约诊所,服务全美超过万名病患。

费利帝所服务的圣地牙哥分院,每年有数万人接受常规医疗评估,他便以KP保户为基础,于年到年间,分两次发出26,份问卷,最终有17,人回覆,并接受长期追踪。

3.儿童期不良经验不止这10种,但在加州中产阶级社区,这10种不良经验最为普及。

4.除了成年人的评估,独立研究机构「儿童趋势(ChildTrend)」引用儿童健康调查(NSCH)资料库,分析由父母亲所填写的儿童健康资料,年发布全美儿童的ACEs评估,显示46%的孩子至少有1种不良经历。

ACEs研究成果,让儿童创伤的影响获得更多重视,医院、学校、社服机构,都开始调整实务工作,以因应受创成人与儿童的需要。

ChildTrend评估的ACEs只有8项,比成年ACEs问卷少,研究重点在于了解各州不同族群儿童遭遇经济、失亲、暴力、家庭失能问题的盛行率。

5.资料来源: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ThelifelongEffectsofEarlyChildhoodExperiencesandLifelongConsequencesofTrauma

6.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公约》要求全球各国作出承诺,保护每个儿童免于伤害,有充分机会发展潜能,并为将来生活预做准备。台湾虽非缔约国,在儿少团体的努力下,也于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施行法》,并于年3月由台湾大学的儿少暨家庭研究中心发表我国首份《台湾童权指标》报告,纳入我国诸多18岁以下人口的处境统计,不过,目前尚无针对成年人所作的ACEs影响。

更多精彩,请加我的私人









































北京治疗白癜风口碑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有什么特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178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