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饮食 >>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究竟要去责备谁nb
责任
在讨论内疚感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问,“如果我不用为父母的行为或反应负责,那么谁该负责?父母本人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正是边缘性人格障碍使这个问题变得复杂。这种病的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极大的情绪波动,并使他们的感受和行为显得令人困惑,前后不一,充满矛盾。随后,他们可能会感觉到极端的内疚和羞耻,甚至会因此而自责,这就使得他们很难承认自己的行为。他们可能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羞耻感和自责,他们可能也缺乏那种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影响的洞察力和敏感性。
你可能很想知道你的父母是否意识到他们在你儿时(或成年后)对你说过一些很不好的话。
你的父母在将你和你弟弟深更半夜赶出家门时是否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尽管他声称自己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你的母亲有没有意识到每年冬天你的衣服都不够,尽管她在回忆时总是说自己将你看作是小公主。
他们真的不记得了吗?他们真的重写了历史?他们那时候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多么危险、多么病态、多么残忍?
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答案可能会因人而异,也可能会因事而不同。在一个情景中,父母可能会对自己的愤怒感到极端的羞耻,并将这种感受投射到你的身上,然后又强烈地否认自己感到愤怒或者否认自己将情绪投射到了你身上。在另一个情景中,同一个人可能会真的陷入狂暴并在事后记不得自己砸碎了车窗。在第三个场景中,面对质问时他可能会告诉你,他不记得对你说了什么难听的话,但事实上他记得。
一位女士表示,这完全需要碰运气,当她指出母亲对她们几个孩子做了什么时,有时候母亲会痛哭流涕地说,“你们知道我爱你们,我已经尽力了。”另一些时候,面对同样的情况,她的母亲则会愤怒地大叫,“你们两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你们知不知道你们俩有多难伺候?”那位女士还记得,有的时候,她的母亲会直接否认事情曾经发生过,即使她在之前的场合已经承认过同一件事。
不论你的父母有什么反应,结果都会导致你的经历不被承认。如果父母不愿承认他们自己的行为,你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起责任,就像我们在前文中讨论过的那样。你可能会很同情他们,并想,“她只是忍不住,她有病。”或者“他的父母对他就不好。”有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没有人希望自己得边缘性人格障碍;你的父母不是自愿患上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这种疾病也使他们的生活变得艰难——想想看,无时无刻不感觉到羞耻,感觉到人人都在盯着他,感觉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感觉你所爱的人随时都会离你而去,并且感觉脆弱而没有控制力。
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或其他影响与人交往能力的疾病的人有两种选择——无视这种疾病,或者想办法控制它。一位男士将他那不愿意承认病情的母亲比作不愿意放弃餐后甜点(或不愿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另一位女士在互联网论坛上写道:
想象一下,你认识一位残疾人,如果这位残疾人努力参加复健治疗——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漫长而痛苦——他们很有可能会在最后过上一种相对健康的生活。他们很有可能会学会自己走路、跑步、做运动。再想象一下,这个人如果拒绝寻求帮助,只是终日坐在那里抱怨。希望别人来满足他的要求,照顾他。这时候你还有多少同情心?
我知道边缘性人格障碍这种病会使人难以承认自己不完美,需要治疗。但是这种病也有治愈的先例。这是可能的。但我们的父母选择不采取行动。我为我母亲所要忍受的痛苦而感到悲伤,但我也知道只有她自己可以帮助自己,但她选择什么也不作。我什么也做不了,我对此也没有责任。而且我也不容许她将自己的痛苦强加在别人身上。
如果你的父母不承认自己的某项行为,那么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可能做出改变。密歇根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肯尼思·希尔克出版过两部人格障碍方面的专著,按照他的说法:
因为治疗方法有限,所以(边缘人格患者)需要相信,他们有能力来战胜挑战。他们需要为自己的作为负责。我不是说他们是故意的,也不是说他们的症状是假的。但我们都需要决定自己释放压力的方法,并承担相应的后果。他们会倾向于为我们认为不可接受的行为辩解,并将其外部化、合理化。但如果他们不承认自己的行为,那么他们就不会改变。
对成年子女而言,他们最最看重的,就是他们的父母承认自己的行为,并承认这种行为对他们的影响,甚至为此道歉并做出改变。这是有可能发生的,尽管可能并不完全如你所愿,或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者你的父母只会承认其中的一部分但否认另一部分。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都面临着一个选择:盼望你的父母继续承认自己的感受和行为,事实证明这是没什么用的。或者,你可以接受这样的事实——父母在现阶段没有这样做的能力。然后专注于你自己的生活,看看你可以做出哪些改变。
自己做主人在感觉到痛苦时很容易想要去问究竟要去责备谁,要让谁来负责。这种反应很正常,专注于“谁该负责”、“他们到底有多糟”会让你不那么介意不好的感觉。不过在指责别人影响了你的心情的同时,你也将自己摆在了受害者的位置。这意味着你将大把的权利交到了别人手上——鉴于你与你所指责的这个人交往的经验,这可不是个明智的举动。
重构将你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重新解释为需求的不同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例如,你的父母需要将他们的感受投射出去,并否定自己对过往行为的责任,以便保护自我并将自己的羞耻感压缩到最小。而你,则需要别人承认你所受到的虐待,并拒绝再接受他们的投射(如果你想要过上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的话)。从这个角度来看,指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你不再是“坏蛋”手里的无辜受害者。你可以自己控制局面。
下面是一些关于个体责任的理念。这些话初听上去可能有点激进,但请记住,这些理念并不是要否定你或淡化你的经历,而是要帮助你通过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清自己的心情。
与自己选择的人交往,获得怎样的满足感,责任完全在你。
如果你与他人交往的策略不成功,那么责怪别人是毫无意义的。
最该要问自己的问题不是“谁要为我的痛苦负责?”而是“我该拿痛苦怎么办?”
不要期望别人改变。
任何人际关系最后面临的都是两个基本选择:适应或放手。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从来都不是受害者(尽管在童年时你可能是,因为被那个本该照顾你、养育你的人背叛或无视)。
约翰·布莱德肖在他的著作《创造爱》中引用了一段治疗师弗吉尼亚·萨特尔的话,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健全的人都有五种自由:
问其所闻,见其所见,而非问其应闻,见其应见。
思其所思而非思其应思。
感其所感而非感其应感。
求其所求而非求其应求。
想其所想而非想其应想。
这五种自由不是你可以做到的,而是你有责任让自己做到的!
停下来,想一想:掌控下面是几句关于掌控自己的想法、感受、行为和反应的陈述,将它们补充完整。这个练习没有标准的答案;填上你的真实想法就好:
我有权利想……,不论别人说什么。
我有权利感受……,不论别人说什么。
我有权利做……,不论别人说什么。
我可能没有去控制……,但我有权利去控制……。
我有能力做出……的选择。
当我……的时候,我感觉生活正握在我自己手中。
记下自己填空之后的感受。你感觉害怕、放松或者愤怒吗?在记事本里记下自己的反应。
摘自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
作者
金伯利·罗斯、弗雷达·弗兰德曼
父母学点心理学初级班·招募课程内容?第一课:宝宝太粘人怎么办?
——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
第二课:送给孩子一生的礼物?
——培养孩子的内在安全感
第三课:如何让孩子感觉幸福?
——善待彼此的情绪性记忆
第四课:无理取闹为哪般?
——读懂家庭系统,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第五课:总被别人抢玩具?
——帮助孩子学习冲突应对、不再害怕社交
第六课:孩子好像不自信?
——从自我认同到高自尊养成
第七课:什么比聪明更重要?
——提升孩子情商的技巧
第八课:内向外向哪个好?
——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关键
第九课:心病高发怎么办?
——有归属感的孩子不抑郁
第十课:宝宝只想当“江左梅郎”?
——增强抗逆力、有心理弹性的孩子输得起
课程设置系统学习
共11课,每课1小时,每周一课,三个月完成一期。
个别选修
学前班为必修,以帮助形成系统的养育观,其他课可选。?
课程形式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1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