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袁绍的为人,浮于表面的士族阶层习惯性吹嘘抬高袁绍的优点;善于看人的郭嘉曾经对袁绍做出“十败”的评价显然更接近于真实的袁绍。在我看来,袁绍的种种看似反常的行为,更多的是反映出了他的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所有反常行为的火山式集中爆发,导火索在于击败了纠缠了他长达6年之久的公孙瓒后,天下再没有能跟他匹敌的对手,袁绍自恃天下无敌,开始肆无忌惮。他固执的本性开始显露无疑,谋士田丰、沮授的建设性意见他统统不予以采纳;他自视甚高,反倒更醉心于谄媚和奉承,于是给了谙于此道的许攸、郭图得宠的机会。敏感多疑,以至于逼反名将张郃、高览;反复无常,使得害怕受到惩罚的许攸只好转身降曹。如果他不是对事态的前后关系缺乏正确的评价的话,就不会在战争已在进行的过程中犯下诸多兵家大忌,乃至削弱了自己,壮大了敌人。正是他不接受质疑和批评,所以官渡一败田丰非死不可。有的人说袁绍的反常行为是得意忘形,可是如果把袁绍看做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你会发现他的行为个个能跟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对上号。

那么袁绍这偏执型人格障碍是怎么患上的呢?我认为是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往往人格障碍患者都有一段甚至很多段儿童阴影。而袁绍的儿童阴影,莫过于尊贵的背景和自卑的出身这一对矛盾。高贵的家庭出身要求他高高在上、获得绝大多数身份地位比他低的人的尊重甚至膜拜。但是庶出的他俨然就像中世纪的欧洲的私生子一样饱受轻视、怠慢甚至偏见、蔑视。一方面他有渴望获得尊重的诉求,可是另一方面,他的父亲,特别是他的弟弟袁术却对他冷眼相待甚至拳打脚踢。长期在这种环境之下长大的小孩,人格已经在潜移默化之中悄然发生变化。袁绍与曹操成为了挚友的事实说明有同样处境和经历的人更贴近于他的内心,这正是所谓的惺惺相惜。袁家在汝南的祖业最终不由身为长子的他继承,激变出了他怎样的极端人格?他从来没被他的父亲当过亲生儿子,不为人所尊重,一旦他获得了绝对的权力,他将会把他痛苦强加他人。这就是袁绍一切看似反常行为的原因和动机。

没有人不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不尊重他人的人当然也就不值得别人尊重。今天我们的社会提倡和谐,而我们所谓的和谐社会首先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真谛在于相互尊重。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医院的偏方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185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