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边缘性人格障碍在精神疾病诊断中是一个新的疾病类型。今天,这种障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它在发达国家的认识过程也是近三十年来的事情,在中国的历史更为短暂。这类人格障碍以愤怒、乖僻和自我毁灭性的行为以及严重的人际关系障碍为临床特征。(自我毁灭性行为包括性乱、药物和毒品依赖、性倒错、自杀和自残等行为。)   研究者们相信,这类综合征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会呈上升趋势。有些研究者甚至认为这种障碍是“我们不稳固社会的一种象征”。   在病因学方面,边缘性人格障碍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观念是生命的第一年心理发育的阻滞。至今为止,最大量的在病因学上的理论建树和治疗方法是基于精神分析师们对这类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治疗经验。因而,目前在国内外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界,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认识是遵循的心理动力学的观点。(1)一般的认识:   最早的精神病学文献报道,边缘状态是指患者行为在正常和疯狂之间。   克雷丕林(krapelin)称这种“心理病理状态”是在病理状态和古怪人格的边缘。   弗洛伊德(Freud)将神经症区分为移情性神经症和自恋性神经症。前者适合分析治疗,后者因缺乏对人的移情关系故不能被分析。   但后来发现一大批的处于边缘状态的病人,他们似乎也处于可被分析的边缘。所以称这些为边缘的案例。在精神分析的文献中可见这样的描述:   边缘状态一方面是处于精神病与神经症之间,另一方面是在正常心理和心理病理之间。   Knight强调这类型病人常常过渡地显现一些神经症的症状。这些神经症的症状表现出一种表面“不再继续恶化”的现象。遮掩一些严重的退行和脆弱的自我功能。比如现实计划维持客体关系,抵制原始的冲动。   最早的“边缘”概念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在文献中可以见到诸如:隐性精神分裂症可变的精神分裂症假性神经症性精神分裂症或前精神分裂症这样一些混乱的概念直到DSM—Ⅲ试行方案中才将其与边缘状态这个概念区分开。   在DSM—Ⅲ中将边缘性精神分裂症命名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最终在DSM中将边缘性人格障碍单独列出的是两位著名的人物:肯伯格(Kernberg)和Millon。   他们都认为这是种严重的人格组织障碍。   Kernberg坚持传统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病理是在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   Millon认为边缘性人格障碍是属于最严重的人格障碍的范畴。   (2)边缘的含义:   精神病与神经症之间;心理病理与正常之间

2、诊断标准:   一种弥散的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以及不稳定的自我印象和情感反应。开始于成年前期的显著的冲动行为并延续至今,且符合下列五条或以上。   (1)极度地努力避免真实的或想象中的被抛弃。注:不包括第五项的自杀或自残行为。注:不包括第5项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2)不稳定的、激烈的人际关系模式,具有极度理想化和极度贬低对方,在两者间摇摆的特征。   (3)认同混乱:显著和持久的不稳定的自我印象和自我感受。   (4)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潜在的自我损伤冲动。(比如:乱花费、性乱、药物滥用、暴食、飞车等)。注:不包括第五项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5)重复的自杀行为、自杀姿态、自杀恐吓或自残行为。   (6)由于显著的心境不稳导致的情感不稳定。(如:激烈的持续的烦躁不安、易怒或常常持续数小时,很少超过几天的焦虑。)   (7)慢性的虚无情感。   (8)强烈的另人生厌的愤怒或难以控制的愤怒情绪。(例如:时常发脾气、持续的愤怒、经常的肉体攻击。)   (9)短暂的、与应激相关的偏执意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3、主要病因:   这种人格障碍的病因不太明确。临床研究发现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病人被广泛见于有童年的性、躯体、或情感的虐待。   如果虐待发生过的话,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诸如分离、分裂、压抑、心境不稳定、认同障碍以及一些其他的症状。   另外反复无常的父母,比如忽视儿童或贫乏的情感表达也可能是病因的一部分。有些病人来自于混乱或破裂的家庭。父母的一方或双方有精神类疾病或药物滥用、生活的放纵也可带来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另一病因:基因。有些研究者认为基因的问题导致焦虑和情绪的不稳定。   基因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生长在相同环境中的人有的患这种障碍,有的不患。4、流行病学:   边缘性人格障碍相当普遍,在人群中流行大约2—4﹪,被诊断了的人格障碍中占1∕3或1∕3强。这种人格障碍在住院的精神病人中也非常常见,大约20﹪的住院病人符合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边缘性人格障碍被认为在女性中比男性中更多见。   这种人格障碍特征地常见于年轻的成人。许多分裂性的行为特征可在中年期减少。   尽管认同混乱和喜怒无常在青少年期常见,但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其他特征多见于青春后期。

5、临床表现:   表现为期待亲密的人际关系,但时常对这种人际关系的些许变化表现敏感。这类患者趋向于对人际冲突表现出戏剧性的情感反应以及冲动性的自我毁坏。   他们常常伴有心境障碍诸如抑郁症的诊断。但他们有个特点,心境反应对外在事件特别活跃,一天中情绪常常在狂怒、绝望、焦虑之间转换。多种自杀姿态和自残行为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这样的行为多见于亲密人际关系的破裂后。当自杀姿态再现时,趋向于毁灭性。将近10﹪的病人会自杀成功。   这类病人常常给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以格外负性的评价。病人也呈现出非常广泛的负性症状。如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精神病的特征、偏执观念或身心症状。临床症状可能比文献资料对这类人格障碍的描述更加丰富。   也可见性乱和药物依赖、吸毒行为。

:--

:szsylcxlk-

qq.







































白癜风早期症状有哪些
北京现在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211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