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

五、人格障碍

(二)常见的人格障碍

1.偏执性人格障碍

偏执性人格障碍是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

一是敏感多疑。患者易把别人无意甚至是好意的行为当作恶意,经常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暗算”自己,对周围的人们过分警惕或怀有敌意;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则归咎于周围环境或他人,夸大对方缺点或失误,易与他人发生争执;常有病理性嫉妒观念,怀疑恋人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二是容易记恨。患者对别人的拒绝、轻视、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久久不能释怀,易引起强烈的敌意,常有报复之心。三是固执己见。患者总认为自己有非凡的能力,感到怀才不遇,遇事好争辩,以为自己才是最正确的,听不得反面意见,不相信与其想法不符的客观证据,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其认识和想法;固执地追求不合理的利益或权利,经年累月纠缠不休,甚至上告、上访,要讨个所谓的“公道”。

诊断要点

一是易走极端。患者常常把事情看得极好或极坏,人际交往充满矛盾。二是有过分情绪化的超价观念。患者对自我能力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评价,这使得其更加固执,极力维护自身的利益或权利,过分警惕他人对自己的侵害。

治疗

通过会谈诱导患者细述人际交往中的种种表现,使其逐渐悟出和觉察自己人格中的缺陷,激发其治疗动机;鼓励患者主动地与同辈健康人群交往(如果难与同辈健康人群交往,也可以多与少年儿童等低龄健康人群交往),以无批判知觉的形式接受种种健康的影响,以逐渐地被健康心理环境同化而使人格趋于正常。

2.冲动性人格障碍

冲动性人格障碍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是以情感爆发伴有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

一是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可因一点小事就产生愤怒情绪和攻击行为,难以自控,虽然事后也感到懊悔甚至自罪自责,但事后又会复发,具有明显的一贯性。二是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三是产生冲动情绪时,常伴随有攻击行为,也可自伤、自残甚至自杀。四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会表现出冲动性,缺乏目的性和条理性,做事虎头蛇尾,很难坚持长时间完成某一件事情。

诊断要点

一是具有阵发性,患者情感爆发和冲动行为事前难以预测。二是难以自控,事后会有后悔感,但无助于防止再发。

治疗

一是运用认知疗法改变患者与冲动性情绪和行为相联系的错误认知。二是运用“厌恶疗法”抑制和消除病理性冲动行为。通过各种活动磨炼意志,提高自控力。

3.强迫性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障碍是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以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

一是墨守成规。对任何事患者都要遵循自己特定的习惯或方式,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仅要求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别人也这样做,否则就感到焦躁不安,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难以适应新的情况。二是过分疑虑。患者常有不安全感,总是担心生活发生什么意外和变故,疑虑重重又难以摆脱;对实施的计划反复检查、核对,唯恐出现差错;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常常犹豫不决,借故拖延或避免作出决断。三是苛求完美。患者过分注重细节,整日沉浸在细节琐事之中,事事小心,唯恐不够完美,因而显得拘谨、刻板,缺乏满足的内心体验,反而常处于自责、内疚和悔恨之中,易产生焦虑情绪。

诊断要点

一是患者凡事都要遵循严格的习惯或规则,否则就难以忍受。二是常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常处于紧张焦虑和自责之中。三是不容许生活习惯和规律的变更,难以适应新的情况和环境。

治疗

一是引导患者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自知力,激发治疗动机,树立治疗信心。二是让患者通过自我观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种种表现,并用“夸张疗法”对这些表现进行戏剧性夸张的想象和描述(正面或反面都可),使其达到荒诞的程度,以至于自己都感到可笑、无聊为止,由此来消除其人格障碍中的强迫性表现。

4.分裂样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是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以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

一是患者性格极端孤僻。表现为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等),喜欢独来独往,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难以与他人建立信赖关系,缺少亲密朋友。二是情感冷漠。表现为面部表情呆板,对人冷漠,与人交往不露任何情感,对批评和表扬都无动于衷,缺乏情感体验,给人一种冷酷无情的感觉。三是行为怪异。患者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常不修边幅,着装怪异,行为古怪、不合时宜或目的不明确。四是喜欢幻想。爱进行深远但缺乏情感内容的幻想,沉溺其中,有奇异信念(如相信心灵感应、特异功能、第六感觉等)。

诊断要点

一是性格过于孤僻,不好交际,常独来独往。二是缺乏丰富的情感体验。凡事漠不关心,面无表情,给人冷酷无情的感觉。三是行为和想法怪异,不合常理。

治疗

一是运用“现实疗法”向患者阐述生命的“向上目标”,帮助其获得成功的“自我识别”,使其面对现实,发挥自身潜能,在不损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去满足自己的基本心理需要。二是让患者通过饲养喜欢的动物等来激发其生活乐趣,实现自我满足愿望和改善其冷漠的心境。

5.表演性人格障碍

表演性人格障碍也称为癔症型人格障碍,是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

一是患者过分情绪化。表现为情感强烈而又极不稳定,常感情用事,按自己的喜好判断事物的好坏。二是过分追求他人







































白癜风医院西宁哪家好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212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