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球14-65岁的人群中,非法药物使用者达1.62-3.29亿(3.4-7%),其中约9%因毒品、酒精及烟草使用死亡或致残。重度、持续或慢性复发的物质使用障碍患者健康结局不佳的风险增高,如酗酒者易患肝病、胰腺炎、心肌病,烟草滥用者易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

了解物质使用障碍的自然史(如病程、病因及个体及环境特征)有助于理解该病及进一步发展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在这一背景下,SarvetAL和HasinD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研究5月5日发表于《Currentopinioninpsychiatry》。

研究者对PubMed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检索,筛选条件包括采用前瞻性队列设计,随访期超过36个月。仅针对某一特定亚人群的研究被排除在外。以下为主要发现:

发病

全国酒精及相关问题流行病学调查(NESARC研究)是首项针对物质使用障碍的大样本量全人口研究。该研究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开展,两波调查相隔3年时间。该研究发现:

▲酒精及药物使用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1.65%和0.31%。

▲酒精及药物使用障碍与男性、低龄、独居/离婚/丧偶相关。

▲双相Ⅰ型障碍、边缘型/分裂型/自恋型人格障碍可预测药物滥用行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可预测酒精依赖;躁狂障碍、分裂型/自恋型人格障碍可预测药物依赖;双相Ⅱ型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是酒精滥用的保护因素。

▲暴露于应激事件是酒精使用障碍的预测因素之一,且在女性中关联性更强。

▲基线时的大麻使用可作为3年后非大麻药物使用障碍、尼古丁依赖、酒精使用障碍的预测因素。

抑郁心境与物质使用障碍的相关性一直存在争议。“沉积”模型(‘precipitation’model)认为,物质使用障碍患者因神经毒性物质罹患抑郁障碍;“自疗”模型(‘self-medication’model)则认为,患者将物质作为抑郁心境/症状的应对机制,进而导致了物质使用障碍。

研究表明,两种模型均有依据,但可能在不同人群、不同时期中的作用不同。如在俄勒冈青少年抑郁症计划中,青少年时期的酒精使用障碍可预测成年早期的重性抑郁障碍(MDD),而这一关系在生命后期逆转:成年早期的MDD反而成为成年后酒精使用障碍的预测因素。

缓解

缓解定义为不再符合物质使用障碍的诊断标准,不再存在任何症状。

▲酒精依赖一般为慢性病程,而酒精滥用相对容易缓解。

▲大麻使用障碍者患者中,42.4%在3年后达到戒断性缓解,并有24.7%达到非戒断性缓解。

▲大麻使用障碍缓解的患者中,存在大麻依赖(并非仅滥用)、使用频率较低(低于每日1次)、3年内开始全日制工作者更可能达到戒断性缓解。

持续时间

▲早先研究表明,人格障碍(特别是反社会型、边缘型、分裂型)可显著预测物质使用障碍的迁延不愈。

▲某些儿童期的虐待,尤其是性虐待,可作为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的预测因素。

▲荷兰研究表明,由于大麻使用造成的“角色受损”可显著预测3年内大麻依赖的持续性。

▲酒精及大麻障碍的诊断在成年早期到成年期间较为稳定,而从青年期到成年早期则否。

复发

▲分析发现,与低风险及无症状风险者相比,基线时戒断性缓解的患者在3年内不易出现复发。

▲基线时的高危饮酒者、存在终身严重酒精使用障碍历史、存在“使用相关失控”症状,均为酒精使用障碍3年内复发的预测因素。

▲酒精使用障碍缓解者中,吸烟者较非吸烟者更易在3年内复发。

▲大麻使用障碍中,缓解时间较短、存在重性抑郁障碍是复发的预测因素,且复发通常发生在缓解后36个月内。

启示

物质使用障碍的自然史是公共卫生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严重的物质使用障碍亚型,亟待进一步研究澄清疾病的生物机制及行为特征,以及影响持续性、复发的危险因素,从而减轻疾病负担。此外,中等及低收入国家目前缺乏相关前瞻性研究,而这些国家也正是物质使用障碍的“重灾区”,迫切需要开展基本的流行病学研究。

双相障碍共病酒药滥用:自杀风险加倍

入院:治疗共病物质滥用的契机

文献索引:SarvetAL,etal.Thenaturalhistoryofsubstanceusedisorders.CurrOpinPsychiatry,29:–.May5.DOI:10./YCO.医脉通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患白癜风可以要孩子吗
长春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215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