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饮食 >> 精神障碍治疗学第15章致幻剂大麻和
被滥用的致幻剂有麦角酸二乙酰胺(LSD),它是所有这类被滥用药物的原型。其他还包括:吲哚烷基胺类,有裸盖菇素(psilocybin,磷酰羟基二甲色胺,俗称“magicmushrooms”)及二甲色胺(DMT,美国南部地区有一种植物饮料ayahuasca中含有这种物质);苯烷基胺类,有仙人掌毒素(Mescaline,麦卡斯林)、2、5-二甲基-心甲基苯异丙胺(DOM,“STP”)。
致幻剂是一类导致思维、心境和知觉改变的药物。其效应因使用剂量、患者期望以及周围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还会导致自我陶醉感和类似超凡体验的状态。其中一些人能产生听幻觉和视幻觉,当这种幻觉伴随着判断力、定向力、智力、认识和情感的混乱时,可视为震颤谵妄的一部分。药物戒断同样可以导致震颤谵妄(例如,镇静催眠药/酒精戒断)。过去,在物质滥用的章节里,“致幻剂”这个词通常指一类能改变意识但不产生震颤谵妄、镇静、刺激过敏及智力和记忆损害的化合物。对于反复使用致幻剂者,突然停药不会产生戒断症状,也几乎无需药物治疗。因此,我们将讨论的焦点放在这些药物的急、慢性作用以及对患者的社会心理干预上,这些干预对他们相关的不良行为反应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将具体讨论。
生理效应
诸如LSD的致幻剂能产生显著的自主神经效应。可导致瞳孔扩大、心跳加快、轻微的血压升高及低热。患者出现面部潮红、深腱反射亢进。在特殊情况下,可引起毛发竖立、流涎、恶心、轻微震颤和流泪。此外,还可引起轻度的运动失调、焦虑和视物模糊。可以表现为一种伴随着17-羟皮质醇升髙的应激反应。ayahuasca(含DMT)也可以加快心率、扩大瞳孔和升高体温。同时,DMT能升高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及催乳素的含量。这些自主神经效应可使用药者处于焦虑状态。LSD还可以导致恶心,尤其是口服麦斯卡林者,其恶心、甚至呕吐现象尤为显著。在生理效应这方面,LSD有着非常高的安全指数,其致死量尚未被确定。在已有的死亡报道中,往往主要的原因是意外死亡,像是知觉扭曲造成。这种引起神经错乱的药物几乎不存在过量。事实证明人们在服用了lugLSD后依然存活,而这个剂量是普通量的倍。然而,据报道,LSD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栝截瘫、肠系膜纤维炎性包块,毒蘑菇使用者可出现大脑多发性病灶脱髓鞘化。尽管仙人掌毒素通常被视为对健康的损害很小,但有个案报道口服仙人球膏引起了食管贲门纵行撕裂而致死,而食管贲门纵行撕裂可能是由仙人球膏引起的呕吐所致。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吲噪类致幻剂和仙人掌毒素会导致脑细胞损害、染色体变异及致畸。药物之间的交互作用看起来并不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报道称,长期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0I)和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抗抑郁药后,LSD的效应会下降;而长期使用锂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后,LSD的效应加强。
心理效应
口服致幻剂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随着使用剂量、使用者期望和当时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有致幻剂的心理效应十分相似,但其始发时间、持续时间和发作强度各异。LSD能快速通过胃肠道及其他黏膜吸收,且药物分布在所有组织中,包括脑,而且还能透过胎盘抵达胎儿。口服后大概30~60分钟开始出现心理和行为效应,2~4小时达到高峰,8~12小时后逐渐从体内清除。DMT的效应基本相似,但口服无效,必须通过注射、鼻吸或烟吸。它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约60~分钟。裸盖菇素的作用时间大概为2小时,ayahuasca的作用时间接近4小时。然而有报道称D0M的作用时间长于24小时。各致幻剂的不同心理效应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中一部分药效广,且剂量-效应曲线平缓。LSD是我们已知的最强烈的致幻剂,有人使用20mg就会出现行为效应,而街头使用剂量(Typ-icalstreetdoses)范围是70~mg。由于作用很强,LSD可以被涂在吸墨纸或邮票背面(便于携带)。一些传言指出现在的来自街头的LSD(streetLSD)要比20世纪60年代时效力低,现在的~mg约相当于60年代时的20~80mg。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来自街头的LSD剂量的报道常常错误百出。
人们已经知道致幻剂能产生知觉改变。比如说:往往首发的主观效应是当使用者闭上双眼时,眼前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几何图形。还可出现一些扭曲的人和动物或其他一些形象。当使用者睁开双眼时,这些物体的色彩增强,影像滞留的时间显著延长,且上下波动或流动。这些错觉十分普遍,而且被赋予个性化特征和特殊意义。很少有对听幻觉的描述,但听觉过敏的现象十分普遍。触觉敏感性加强的现象常常发生,而且有时候味觉和嗅觉也会发生改变。联觉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听到”颜色、“看到”声音。主观时间也常常发生偏差,用药者经常觉得时间静止了。
致幻剂引起的情感反应十分丰富。开始时常表现为不安和轻微焦虑,但更常见的是一种欣快感,使用者常常表现为情绪髙涨、描述自己处在一种“愉悦的平静”状态中。其次,会出现紧张和焦虑感,甚至产生恐慌感。用药者心境不稳,在幸福感和沮丧感之间快速转换,表现为不合时宜的、过长的大笑或哭泣。用药者还可表现出完全僵住状态与重度偏执。致幻剂使用者在一种如痴如醉的状态中进出转换,与我们观察到的心境障碍的患者的情绪变换十分类似。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使用者因致幻剂中毒而出现注意、专注及动机功能损害。使用者的智力得分下降,像是由于动机受损或感知混乱引起。致幻剂的使用还可引起神经心理损害。尽管使用者的定向力保持完好,判断力并未受损,但是其思维过程显著改变,思维松弛十分明显,可发生思维奔逸和思维完全丧失。偏执型夸大妄想和迫害妄想的发生非常普遍。使用者常常还会出现体象扭曲,看到自己的身体变大、变小或完全消失。
致幻剂的长期效应包括持久的人格改变,这种改变伴随着敌意增加和异想天开。有种精神异常的症状与精神分裂症十分相似,但目前还不清楚是否由致幻剂所致,或是患者原先就存在思维异常而导致行为易感。但是,自残行为却在药物的急性或慢性效应下都可出现(比如说,患者认为人可以飞而朝窗外跳)。此外,致幻剂还通过各种尚不确定的途径影响人格,这也许对发育中的青少年的影响尤为大。如今,许多长期使用LSD的人群最后选择多药合用或复合用药。特别是大麻、镇静-催眠药及兴奋剂合用。这一点与60年代的I5D使用者截然不同,那时他们的整个生活型态都是围绕致幻剂而存在,并且沉浸在由致幻剂使用而形成的亚文化圈内。他们遵循这样的座右铭:“turnon,turnin,dropout”。(译者注:TimothyLeary相信LSD可以改变人的行为和个人品质,拓展心灵,有可以作为精神成长工具的潜力,是有可能改变社会的工具。所以他开始宣传LSD的好处。“Turnon,tunein,dropout”是他提出的口号。这句话鼓励嬉皮士通过使用迷幻剂和从现有的社会中摆脱出来以发起文化变革。“Turncm”是指激活神经和遗传特质,打开心扉,也指使用LSD或鼓励推荐别人用药。“Tunein”是指自身和外界环境达到和谐,“Dropout”是指从非自愿的约束中(如:学校、军队、公司)自动地脱离,也就是从体制、社会当中摆脱出来。这句话包含了自身、精神和行动三个方面。TimothyLeary对LSD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诊断
我们通常根据患者及其陪同人员的陈述来对致幻剂中毒进行诊断。其临床诊断还可根据个体产生的幻境、妄想、错觉、体象改变、感觉时间变慢和这些症状的变化,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症状来判断。通常患者能够告诉我们出现这些急性症状前使用过药物。且瞳孔扩大、心动过速、深腱反射亢进具有诊断意义。常规的临床致幻剂检测不包括体液测试。但是,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气体色谱分光仪及液体色谱分光仪来探测血液及尿液中是否存在致幻剂成分。放射免疫法对LSD的检验有效,口服致幻剂所致的代谢变化尚不足以引起血液生化、血细胞计数及尿液检测指标的改变。
鉴别诊断主要包括致震颤谵妄类药物使用,如阿托品类药物,及非经典致幻剂苯环己哌啶(phencyclidine,PCP)和从大麻中提取的四氢大麻醇(Tetrahydrocannabinol,THC)。许多药物都可导致药物中毒性精神异常,但这种精神异常与致幻剂所致的精神异常往往很快就能区分开来。致幻剂所致的知觉改变比较特别,患者的定向力完好、感觉清晰、近远期记忆完整;而在其他药物中毒所致的精神异常中,患者常出现知觉障碍及部分定向力丢失。此外,在脑电图测试中发现致幻剂可激发脑电波,而致震颤谵妄类药物却减慢脑电波(Fink和Itil)。阿托品类药物因其明显的抗副交感神经效应,如口干、绿视,而被区分幵来。THC所致精神效应常常表现为嗜睡,与LSD所致的警觉增强不同。PCP所致的精神效应常伴随着显著的神经学特症,如眼球纵向震颤、共济失调,及明显的自主神经效应。苯丙胺的使用者常不能区分自己由于知觉扭曲而感知到的事物与现实世界的差别,而LSD使用者却能察觉到这些差异。
我们还需对精神分裂症与致幻剂所致的精神障碍进行鉴别,而且两者之间鉴别还有一定难度。这重新激起了人们研究LSD的兴趣,因为也许可以通过LSD建立精神分裂症的模型。但是关于“通过LSD建立精神分裂症模型”的假说还是存在许多严重的缺陷。有研究者通过单项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SPECT)发现仙人掌毒素主要产生额叶功能增强效应,而精神分裂症的额叶功能降低。然而,Gouzoulis-Mayfrank等()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探测到,裸盖菇素(Psilocybin)引起的糖代谢变化类似于急性精神分裂症。那些原先就有精神疾病或有精神分裂症倾向的患者,在使用了强效致幻剂后可诱发精神异常或使旧病复发。鉴别LSD所致的精神病与其他类型的精神病同样十分困难,特别是临床上患者常偏执的认为自己是LSD中毒所致。与致幻剂所引起的幻觉形式为视幻觉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表现为听幻觉。例如,最近有一项研究,将人按药物所致的精神异常与原发性精神异常分组,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所致的精神异常组更容易产生视幻觉。
考虑到患者的安全,我们在做出诊断时应该首先排除普通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异常,排除由心理障碍所致的精神异常。同时还要考虑到致幻剂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致幻剂所致的震颤谵妄、精神异常、心境混乱及异常焦虑。而且当致幻剂导致的这些症状超过幻觉时,我们应该将其诊断为致幻剂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而不是致幻剂所致幻觉。
干预
急性不良反应的干预以前关于LSD的急性不良反应的报道很多,现在却很少。一些使用者会在发生急性不良反应时寻求医疗救助,这也许反映了这部分吸毒群体对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相比以前,现在的使用者会通过减少使用剂量来减少不良反应。药物引起的个人体验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知觉扭曲及错觉的发生会令一个人感到焦虑和愤怒,但也可以使另一个人感到偷悦。社会因素、媒体宣传及公众感受都参与形成个体对毒品药效的感知。那些被鼓励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计划及控制冲动的吸毒者在使用了LSD之后容易感到特别不适。关于那些吸毒者必将有不良反应的断言是值得怀疑的。曾经使用过LSD的人并不会对急性不良反应产生免疫力,但是精神创伤和应激事件却可以促进不良反应的发生(比如,被警察抓到可以使对毒品的愉快体验骤然变得焦虑)。大多数情况下致幻剂的药效与剂量相应,但有时候一些人在使用不到40mg时出现了不良反应,而另一些人却在使用了mg后仍安然无恙。因此,其急性不良行为反应与个性倾向、精神状态和(或)社会环境有关,而与剂量无关。
急性情绪烦闷反应常常被看作“空虚”或“倒霉”。这种反应与失去自控有关,还可导致焦虑,甚至恐慌。急性偏执状态与过分戒备、暗示强化及由此引起的异常信念有关。有时候患者看上去耀武扬威,但实际上他们疑虑重重,甚至存在被害妄想。有时致幻剂的使用会加重脑器质性病痙。有的患者在使用致幻剂后的一段时间里会产生重度抑郁,并伴随着自杀念头。口服致幻剂引起的副作用中有一部分是因为药片中混杂有其他毒品成分,如:马钱子碱、PCP或苯丙胺。
治疗致幻剂所致的急性不良反应首先应该确保安全,防止患者自伤或伤及他人。因为致幻剂所致的焦虑和偏执反应会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暗中保护。最好能在一种安静、愉悦的,像家一样的环境下对患者进行安慰、支持及说服。闭着眼睛会加重患者的焦虑及偏执,因此可以让患者坐着或是随意走动。提醒患者这些药物会引起非同寻常的体验和感受,但是又会很快消失,这样会对患者有所帮助。同时我们也需要跟患者解释,是因为自己的时间感觉扭曲而导致一分钟像一个小时那样长。
如果患者出现持续焦虑,可以给予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治疗轻度躁动的患者,但对重度焦虑的患者,要劝他服药恐怕有些困难,这种情况下家属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那些对苯二氮卓治疗无效的极度躁动者,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须小心,因为可以诱发抽搐,特别是致幻剂与可致抽搐的药物,如马钱子碱同时停止使用时。有人提出肌肉注射氟哌啶醇与劳拉西泮对治疗急性反应效果不错。理论上,选择性5-HT2A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断许多急性反应。而且,其他具有5-HT2A受体阻滞效应的药物同样有效,如氯氮平、奥氮平和利培酮。Vollenweider等()发现裸盖菇素所致的类精神病症状可以被5-HT2A受体阻滞剂阻断,如ketanserin和利培酮;然而,氟哌啶醇加重类精神病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有人指出利培酮可以加剧闪回现象(请见“闪回现象”一节)。
慢性不良反应的干预慢性不良反应包括精神症状、抑郁反应、行为改变、偏执状态及闪回现象(请见下节“闪回现象”)。临床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有无人格扭曲来判断是否为LSD所致的慢性不良反应,尤其是在多药滥用的人群中。LSD所致的人格改变可以发生在仅仅使用一次药物后,不像其他被滥用的药物,PCP也许除外。
致幻剂所致的精神分裂症样症状可以持续数周到数年。近期表现为焦虑体验,及一些进展迅速的阳性症状,提示精神病变的出现及存在。尽管这些症状看上去更容易发生在那些有个性倾向的个体中,然而,事实上并不清楚是致幻剂的使用导致了慢性精神疾病,还是致幻剂只是慢性精神疾病的一个诱发因素。有证据表明发病前存在判断力下降、精神病史、和(或)长期反复使用致幻剂者更易发生迁延性精神疾病,但也有报道说,迁延性精神疾病也发生于没有以上病史的人。这种迁延性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无异。患者常常试图通过多种药物的滥用来治疗自己的疾病。这些精神症状的预后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症状会顽固残留,需要进一步治疗。
慢性焦虑和抑郁状态在一些案例中,使用致幻剂后焦虑和抑郁状态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发现LSD的使用不仅是抑郁发生的诱因,而且还很有可能是青少年抑郁症的一个致病因素。我们尚不知道究竟是心理稳态的失衡还是患者原有的个性倾向导致了抑郁的发生。然而,心理治疗及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都收效甚微。非药物抗焦虑治疗,如放松训练和行为疗法会有所帮助。
对于长期使用致幻剂的患者,我们需要在确定患者完全戒掉毒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长期的心理治疗,并评估药物的使用究竟满足了患者的哪些需求。12步治疗法及家人的关怀可以帮助患者预防复吸。
闪回现象闪回现象是广受杭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jc/21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