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饮食 >> 什么是自知力缺乏丨回声第十六期
“羽翼计划”是心声公益旗下的精神疾患照料者支持项目(戳这里看详情),旨在为精神疾患的照料者提供教育及支持服务,如提供科普知识、搭建交流平台、传递支持性信息、教授照料技巧、在线答疑解惑等。
该项目志愿者总数超10人,包括精神科医师、社工、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士。每天,我们都会在群内推送相关疾病的照护小知识。每周日,我们还会进行线上答疑,为照料者们提供在线支持。未来,我们还会进一步推出线上团体辅导、心理解压、科普讲座、照护手册等多样化的服务。
自年6月上线以来,我们已建立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其他精神障碍等三个照料者社群,累计支持照料者达人。
如果您也是一名精神病患照料者,如果您也因照顾精神病患而感到彷徨,欢迎加入社群!(加入方式见文末)
本次的推送内容便整理自群内答疑活动,答疑专家为精神科专家张英诚医师、精神健康社工二坤!
医生对家人的诊断是自知力缺乏,这种情况有办法改善么?简单来说现在愿意吃药,但还是不觉得自己生病。
1.自知力是患者对自身精神状态及行为表现理解并客观评价的能力。自知力缺乏是继发性的症状,不是表现。本案例中,患者认识到自己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会给家人带来困扰,并愿意吃药,说明自知力没有完全缺失。
2.首先,我们需弄清患者是如何理解他的问题的。一些患者由于症状或歧视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前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后者可以通过认知治疗技术帮助患者认识这种疾病。照料者在日常多鼓励患者服药、就诊的行为,对谈论病情营造开放坦诚的氛围,有助于了解患者自知力的变化。
患者学历很高,因患双相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和稳定的工作,因为年迈的父母难以提供照料,患者长期住院。住院期间,患者拒绝服药和接受治疗,并且对家人心生埋怨,对医护人员充满恐惧。患者十分希望出院,但他的病情很不稳定,出院后复发的风险较高,家人该如何做呢?
我们非常理解您作为患者的家属,在患者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长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您感到焦虑和不安是正常的。
但您也不必太心急,可以思考一下:从您个人及家庭的角度,哪些问题是优先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需要一段时间慢慢解决的。从您的描述来看,患者的情况其实是比较复杂的,可能很难短期内解决。首先,他的病情不太稳定,而且服药的依从性比较差,不肯配合治疗。其次,您家的情况也是很不容易,患者的父母高龄,年迈的父亲还需要照顾患病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出院,他未必能获得比住院期间更好的治疗和照料。
双相障碍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甚至可能是终身的状态。无论患者是否住院,都需要做好疾病的管理和与医生、患者的沟通。患者目前住院,并且强烈要求出院。您最近需要做的可能有以下两件事:
第一,和主治医师沟通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疾病和住院生活,比如他的病情是否适合出院,如何提高他的治疗依从性和自知力等,获取关于预后、功能的信息和指导,和医生沟通并共同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和步骤。
第二,与患者沟通,如果难以与患者见面,可让主治医师或者护士与其沟通,主要是沟通住院和出院的利弊,尝试让患者理解多次复发对他病情的影响,以及住院治疗对于他的病情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伤害。
很多双相的家属都有类似的经历,您可以在群里与其他家属多交流。
请问病人住院之后,一直不认为自己生病。在这种情况下,家属应该跟病人讲明对方生病了这件事吗?如果是的话,在什么情况下说、需要什么样的技巧呢?病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之前有过两个月的住院经历,但是那次没有恢复自知。这次住院三周了,好像目前认知上没有什么变化。
需要看病人患有哪种疾病,及治疗效果。患者经过治疗,一般病情缓解后,自己会渐渐意识到自己生病了。家属可以等患者病情稳定,找到合适的机会,切记不要争辩,按患者恢复情况。症状稳定后,问问医生适不适合做心理教育和认知行为治疗。
往期回声:
作为双相患者照料者,当患者出现抑郁症状时,该如何帮助
回声第一期
停药、断药肿么办?服药的正确姿势丨回声第二期
(点开看一个关于诊断、休学和康复的真实案例)丨回声第三期
家人在服药,我需要知道什么?丨回声第四期
如何微笑以对仿佛无休止的痛苦丨回声第五期
重返社会是一个过程丨回声第六期
家族史和生娃自由能共存吗?丨回声第七期
医院真的合法吗?丨回声第八期
精神障碍患者可以结婚吗?丨回声第九期
燃芯不易丨回声第十期
开始服用长效药之后,原来的短效药需要突然停药吗?丨回声第十一期
家人住院时,我可以做什么呢?丨回声第十二期
什么,服药依从性也能评估?丨回声第十三期
18岁才能被诊断为人格障碍吗?丨回声第十四期
边缘型人格障碍人士沟通技巧丨回声第十五期
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精神障碍的照料问题,欢迎加入我们的照料者社群!
注意:因为无法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面对面了解,因此这里的医师意见仅作参考,具体诊治建议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如何加入精神病患照料者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