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护理 >> 人类心理治疗简史第十三讲自体心理学中的
本文首发于
人类心理治疗简史第十三讲——自体心理学中的病理模型与治愈之道
主讲人:游韬
时间:年11月9日晚7:00----8:00
——————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各位群友,大家晚上好!
我们需要审视那些与传统精神分析不同,被自体心理学认为是构成精神分析治愈的本质要素。
--《精神分析的治愈之道》
通过深化对精神分析治疗的传统解释学习,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体心理学有关治疗过程的观点,找出自体心理学治疗过程中区别于传统精神分析理论所强调的那些要素,或是能对传统理论进行互补和修正的要素,这些要素也被认为是治愈性要素。
丧失的自尊--将人置于死地的情感
自体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自恋。自恋跟自豪、自尊、自卑、自大、自傲等情感是同义语,这类情感实际上是自恋的不同的表现。有些是健康性的自恋,有些是病理性的自恋。比如自尊就是一个健康的自恋,也是情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尊在所有人类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为此我们会维护和增强自尊。当一个人发现他的行为和秉承的价值观互相矛盾时,常常会感到羞耻、绝望,甚至不可自拔,从而丧失自尊。这种矛盾势必会给人带来痛苦,也可能产生自杀或者杀人的倾向。因此我们说:凡是能够将人置于死地的情感,一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也是人类的核心情感。
比如《楚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项羽明明可以渡过乌江,再招三千子弟跟刘邦对决,可是项羽觉得自己很羞愧,不好意思回去,遂自刎于乌江边上。我们说“无颜见江东父老”,就是说没有脸去看以前那些付出子女来支持过自己的父老乡亲。这是一个明显的维护自尊的例子。
比如秦末时期《田横五百士》的故事。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齐王田氏的后裔,生于狄邑,是我国古代著名义士。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田横一家是抗秦的部队之一。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顾齐国的灭亡,同他的战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个孤岛上。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他将来起兵造反,便命令田横过来投降,如果来投降可以封王封侯,不投降就把他和他的战友全部杀掉。后来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但是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人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岛上五百人的性命。孤岛上这五百战友听说他自刎了,便都蹈海而死,这就是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徐悲鸿曾经画过一幅非常有名的画,就是《田横五百士》。他很钦佩这五百人,据说徐悲鸿把他自己也画到了那幅画里面。如果仔细去看这幅《田横五百士》的油画,就会看到油画里面其实有一个人就是徐悲鸿。
自尊能够置人于死地,同时自尊也跟成功有着必然的联系。有些人可能因为自尊的获得成功。比如弗洛伊德,喜欢精神分析的读者非常的理想化,认为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勇气。弗洛伊德在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认为他能够出类拔萃,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精英之一。所以弗洛伊德从小就有很高的自尊。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这本书里面解析了很多自己的梦,这些梦往往都跟力比多有关,而且具有攻击性。有些人很敬佩他的勇气,认为他敢于把自己的阴暗面暴露出来。但是如果了解弗洛伊德本人的话,会发现他是一个高自尊的人。他把自己看成一个勇于为真理献身的无畏的勇士,并能够勇敢地揭露自己的道貌岸然和自欺欺人的缺陷,这一点其实跟他的高自尊有关系。除此之外,还有跟自尊有关的情感,比如愧疚、内疚、羞耻感等等,这部分情感在临床的心理治疗中是很难处理、很难去消灭的痛苦。
缺陷与扭曲—精神病理学的核心
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对精神病理学的观点是追随着他的发展理论,尤其是对自体客体体验的改变而改变。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需要三种自体客体体验:第一种是夸大自体需要镜映的自体客体体验;第二种是理想化的双亲影像;第三种是孪生自我的自体客体体验。如果有这三种自体客体体验,这个人就能够实现并且维持个体的有效运转,就会建立起令人满意的自体感。如果这个人不能够体验到充分的自体客体关系,说明这三种自体客体体验是残缺不全的。这样势必导致自体的脆弱性,这个人就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症状或者行为障碍。
自体心理学的精神病理学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wh/2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