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个学校的期中考试陆续结束。拿到成绩的那一刻,就到了家长看成绩比成绩的时刻。在中国的教育中,孩子的成绩承载着一大半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努力认真=成绩好、成绩好=好名校、好名校=好前途这样的一个简单粗暴的公式,先不说这样的公式是否正确,一味的逼迫孩子认真学习真的能让孩子认真学习使其改变成绩及未来吗?我们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从脑科学角度分析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父母所给予的高压状态下的话,身体便会进入应激的生理反应,不断促使大脑中的杏仁核发生放电。且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孩子,身体还会分泌肾上腺素等和焦虑相关的肾上腺激素,肾上腺激素会使免疫及消化系统下滑。带来孩子健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终身的。所以,从科学及健康的角度来看,教育孩子不应该是单纯的施加压力的形式。对于成绩差,孩子自己心理其实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挫败感和焦虑心理。此时得到的应该是鼓励,让孩子自己产生学习的动力。而不是靠压迫,让孩子产生心理的沉重压力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2.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由于家长事事都让孩子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造成了在孩子心中只有学习,唯一目标也只有把学习成绩好。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患上了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叫做强迫型人格障碍症。他的世界里只有学习,从而摒弃除了学习之外的其它所有事情,除了学习,其它的事情在他心里一片空白。这种对于当事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如果一旦学习成绩不好的话,他很容易会出现吃不好睡不好甚至是崩溃的现状。而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孩子,也很难进行更有专注力的学习,其实学习的质量是非常差的。学习不应该是如此粗暴的硬啃,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探索。所以才会有那些学习很勤奋刻苦但成绩依然不太好的孩子。3.从教育学角度分析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或者是学习的成绩不好,一定是有其中的原因的。也许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了,但由于你没有过多的注意所以觉得是因为孩子还不够努力。解决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找到问题。是孩子最近学不懂了还是孩子最近发现什么好玩的东西,学习怠慢了还是因为同桌不爱学习了等等。而不是单纯的觉得是因为孩子没有努力造成了。这样粗暴的判断会丧失孩子和你沟通的意愿。这时候家长应该具备同理心,表达你对孩子现状的理解,这样孩子才能打开心扉的和你进行沟通。你对孩子要求那么高,你总觉得孩子做得不够好,那你自己有很好的负到自己的责任了吗?这样算下来,你是不是也有一半的责任呢?所以,好的教育,是我们彼此共同成长。4.对于成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1)成绩,更反应的是一种做事的能力所以,我们不应该把成绩单单的以分数来权衡,它更是一种综合的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能力。这样的能力,连成人后的我们也都在不断的学习中,又怎么能奢求让孩子不犯一点错的完成呢?如果将分数作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wh/299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