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护理 >> 回避型依恋最痛苦的地方在哪里
回避型依恋的人最痛苦之处在于他的述情障碍。
回避很难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能通过某种行为表达情感,并期待对方读懂自己的行为,自然而然的理解自己行为的含义。
情感叙述障碍者总是用理性的方式权衡关系的得失与利弊,因为怕被拒绝,所以才会不断有试探行为,希望对方先主动开口确立关系,保证自己永远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
不能用语言这样直白表达,因为他内在是没有安全感的,曾经索取过但是受到了伤害,所以他通常会把自己放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里,究其原因,是自身没有感受过完整的爱,求爱不得于是退而求其次,靠自身创造的某种环境来保护自己,在这种环境里,即使没有爱至少不会受到伤害。
回避的行为模式是什么样的呢?
通常回避是等你先主动然后自己才敢给予回馈,你先撩他他才会主动,如果在他主动的过程中你没有回应,他立马又会往回退。
这使得回避始终处在一个被动的、相对封闭的状态下,非常难找到一个共情的人。
1、童年经历形成的不配得感带来成年后对自我需求的羞耻感
小的时候回避并不是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感情。
但是被否定、被拒绝、被忽视久了,回避便形成了这样的想法:
我是不配的。
世界上有许多人能过的幸福,然而我不配,我天生就不会不被真正的喜爱。
这种不配得感不断的给回避洗脑,质问他:你这样的人凭什么想要那么多。
这就导致成年后的回避,对于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到羞耻,想到要向别人示弱索取些什么,就觉得难以启齿。
说出自己害怕会证明自己懦弱。
想哭是无能。
讨厌别人是不友善。
喜欢某个人是自作多情。
想得到某件东西是奢望。
总之一切事实被说出口,都会让自己有羞耻感。
本质上是因为回避自认为自己的需求不配被满足,这是一种根植于心的深深的自卑感,回避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不配被爱。
他的骨子里充满着对自我价值的否定,觉得自己这样的人,连父母都不会给予无私的爱的人,又怎么奢求世界上有一个人能真正的看见自己。
每当他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想要跟对方表示亲近的时候,这种想法就跳出来打击自己的积极性,告诉自己:把欲望和喜欢说出来,会被拒绝和嘲笑的,你的性格已经如此,不要有过多的期待。
2、防御机制
回避最怕被拒绝被否定,而如果不说出来,就不会被拒绝和否定了,这就是回避大脑中的自我防御机制。
即便非常喜欢你,分手的时候非常想挽留你,但是大脑会告诉他:你说出这些可能会受到伤害。防御机制阻止了回避的表达。
不要忘了,回避始终将安全感至上,在回避的选择中安全感大于被爱。
在跟回避交往的过程中,最好要主动打破这种僵局,给予理解和爱,当对方觉得你懂他,你无需语言也能了解他所需,他才会感到踏实。
然而这听上去真的很像是在强人所难,世界上似乎找不出一个人,能够真正穿过回避的防御机制,成为他肚子里的蛔虫,所以回避的痛苦在于,孤独,以及无人理解,无人能看透他行为背后的含义,无人相信他的防御行为背后是对爱的渴望。
大多数人对回避的认知就是忽冷忽热,很难相处。
回避自己也在纠结,说出自己的脆弱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回避是非常的,在回避眼中弱者不配被爱,强者才有吸引力的。
他不能接受不安,不能接受不确定性,所以许多回避难免有着很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同时他又希望能够有人喜欢自己,于是拼命伪装。
甚至会甜言蜜语,谎话说尽,来维持自己的吸引力,保证自己一直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wh/3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