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健康君被一条“18岁史学天才跳楼自杀”的新闻震惊。

今年18岁的林嘉文此前已出版两本史学专著,被称为“史学研究天才少年”。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为这位少年的书作序,并赞其为“解放以后最年轻的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的作者”。

然而,半年前,林嘉文患上了抑郁症,最终,他以坠楼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

坠楼当晚,林嘉文在给朋友的最后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

悲剧古已有之

“天才”、名人”自杀身亡的例子比比皆是.....

早在公元前年,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选择了跳海自杀,并说道“愿厄里帕的水吞没我吧,因为我无法理解它。

”美国知名作家海明威也在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痼疾“搏斗”后于年7月用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国台湾地区著名女作家三毛最终也选择了自杀身亡,张国荣、崔真实等演艺明星最终也选择用自杀手段结束生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会选择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医院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病房主任张玲来为大家解析自杀种种原因。

有些自杀没有明显诱因

自杀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生物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

就生物学因素,神经递质可以维持人体的思维、情绪、行为等。

简单来说,人在没有其他明显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出现的自杀,可能就是高级中枢神经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信号”,即神经递质出现功能缺陷,引起人体的不当思维、行为或情绪。这一类人的自杀通常并没有明显的诱因。

文化因素、失恋、挫折

都可能导致自杀

文化、失恋、挫折等都是可能导致自杀的社会学因素。黄悦勤介绍,有些人在疾病状态或非正常状态时会有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有些自杀是由疾病引起的,其中多数为精神障碍患者,根据统计,自杀者罹患精神障碍的比例为63%,60%的自杀死亡者和40%的自杀未遂者罹患严重的精神障碍。

心理素质同样重要

健康君觉得,遇到同样的情况,不同人的反应也大不相同,个人心理素质是否也会影响自杀倾向的产生呢?

张玲表示,自杀既有外界因素的刺激,也跟人们的个性有关。同样应激条件下,有人应付自如,有人却走上自杀的道路,这显然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

人在应激处境下,可以运用自己的资源和社会支持,提高应付能力,克服面临的困难,达到心理平衡。

如果个人心理素质不良,包括未树立正确人生观、缺乏精神支柱、胸襟狭窄、自尊心强、性格偏颇爱走极端,适应能力差等,则往往在遭受应激时,缺乏周密考虑而出现一念之差,任凭自己的冲动驱使而导致自杀。

注意!

周围人老把“没意思、没劲”挂嘴边,

得提高警惕了!

同很多疾病一样,自杀也可以预防。

黄悦勤告诉健康君,大约三分之二的自杀死亡者患有精神障碍。

张玲介绍,这种精神障碍可能是抑郁症、酒药依赖、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等。“举个例子,有些人可能本身患有癌症等,觉得治疗没有希望,在这种基础上可能伴有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可能出现自杀行为。”但也有部分人是冲动的自杀。

  

要预防自杀,准确把握患者自杀前的一些征兆异常重要,下面以抑郁症患者为例。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征兆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在患病期间产生过自杀的想法,但绝大部分患者知道这种想法并不恰当,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自杀行为,但这少部分人的行为仍然有迹可循。

1.通常来说,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在停药后,病情有所波动,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新的治疗尚未及时介入,患者可能会出现轻生的想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比较顺利的情况下,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一般在两周左右,但病情在这段时间内有可能继续进展,需要特别   

3.如果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抑郁情绪很严重,没有原因的病情突然好转,有说有笑,这也需要家属高度注意,“有些自杀意念比较坚定的患者,会伪装病情转好,让周围人放松警惕。”

  

4.有些人会偷偷写好遗书,周围人注意   

5.有些人会直接声称要自杀,“觉得生活没意思、没劲”是有些自杀者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黄悦勤提醒,周围人可以从中注意,预防可能出现的自杀行为。

抑郁症患者自杀的行为特征

1.十分坚决而隐秘

2.多发生在疾病缓解的初期

3.多发生在清晨

4.当患者有绝望、后悔、自责和焦虑性抑郁症状时十分容易发生自杀

5.药物治疗开始后的两周内,由于药效还未发挥,有自杀观念的患者容易发生自杀

6.药物治疗不良反应严重时,患者难以耐受时,容易发生自杀

自杀能预防是真的!

自杀是可以预防。黄悦勤介绍,有些自杀稍微进行干预,就可预防,“人的心态就好像一个天平,进行简单的干预就有可能改变方向。”“人早晚都得死,你不用那么着急吧?”这是黄悦勤用来开导患者的话。黄悦勤介绍,有时候一句话,就能有效抑制患者的自杀行为。

因为”少年天才史学家“的离世,抑郁症再次引发大家的







































白癜风注意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173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