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由浙江省大众心理援助中心主办)

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特征能总结为“极度畏惧失败与受伤”。他们毫无自信,与其碰一鼻子灰不如干脆不去尝试。他们坚信,“反正我就是窝囊废”。要是他们真的失败了,那就更是一蹶不振。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发病率较高,门诊中多表现为抑郁状态与焦虑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其实是想跟人接触的,但他们因为缺乏自信,误以为“不会有人爱我”,于是就无比担心被他人拒绝或否定,久而久之他们便开始回避深层次的人际关系了。在之前的文章中曾说道,自恋型、类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也容易闭门不出。而长期闭门不出的以回避型和类分裂型居多。

不少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身边总会有一个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有自恋倾向的(兄弟姐妹)总是惹人注目,追求他人的赞赏,是众人注目的焦点,而有回避型倾向的那个总是窝在这个自恋人的影子里。他们会拿功成名就的同袍与自己相比,误以为自己处处低人一等。

父母对他们的态度与评价在其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类患者总是成长在父母的否定中。许多患者表示“我几乎没被父母表扬过”。父母也是是无意的,也许是有心的,但是过低的评价日积月累,便让孩子形成了回避型的倾向。

导致“回避”这一行为模式的直接原因,就是某种心灵创伤。这种心灵创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被人欺负过,尤其是学生时代的欺凌和老师、家长的不当处理;另一类是长时间的忍受痛苦,比方说从小逼迫的高强度学习。

如果你的他那么胆小

1,尊重他们的玻璃心吧。要防止回避型人格障碍,最关键的就是“尊重一个人的自主性与意愿”。我们千万不能逼人家去做违心的事,末了再补一句,“你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这会使对方陷入双重自我否定的深渊不可自拔。实在没有条件,也得给孩子求助或逃避的自由,如此一来便能避免最糟糕的情况。

2,压力自己扛,自由给他们。回避是对压力与伤痛的自然反应,首先,我们必须接受这一前提。在回避的初期症状中,暂时性的休养是可以得到较好的缓解的。要防止全面化的回避,我们必须给他们一个自由身,而他们离开压力源的期间压力由自己来承担。

如果哪天你想出来走走

1,失败有什么好怕的。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总是因为过度畏惧失败而畏首畏尾。他们在采取行动之前联想到行动可能引起的不愉快与焦虑,想着想着,就会压垮了。可是,也许你大胆前行之后便会发现,长久以来束缚着你的,其实是“我动不了”的错觉。

2,只防守的缩头乌龟会被人嘲笑。人一旦躲进堡垒,就很难再回到外界了。如果这座堡垒能给人以“避难所”般的安全感,那么回避行为就会持续很长时间。然而,不少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在失去保护伞之后就会采取行动,尤其是面对“生存的需要”。

浙江省大众心理援助中心致力于为社会弱势群体、政府事业单位及企业提供心理咨询和EAP服务,提倡用心理学改变生活









































白癜风治疗的方法
有什么方法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185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