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试图从元心理学(metapsychology)和适应的角度,探讨施虐-受虐的心理动力学。并提出这样的假设:“施虐-受虐”是形成客体关系的第一步,施虐受虐关系,是客体关系的最原始模式,是爱的开始。施虐受虐是客体关系形成的贯穿始终的基本运动方式,客体关系形成的历史,就是一部施虐受虐的进化史。施虐与受虐的进化,是一个施虐受虐的驯服过程,伴随着去性化、去攻击化与个性化。施虐与受虐的主要适应意义在于,使客体关系面临施虐受虐的选择压力,有利于淘汰不匹配的性配偶,从而不断形成势均力敌的、个性化的、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能量的、可以比较圆满地完成生存和生殖任务的配偶和个体。施虐与受虐的进化过程,受到所投注的能量,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制约;能量的平衡和运动方向,决定着施虐受虐的发展或退行的阶段和时间。施虐与受虐的表现和运动形式,取决于主体和客体“容器”的能量效率。临床上出现的施虐受虐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力必多不足,导致的向客体关系的低级水平的退行和固着。所谓的在各个发育阶段的施虐受虐,本质上是客体关系在施虐受虐进化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治疗关系的本质,是一个能量效率低的容器系统,与一个能量高的容器系统的相互作用。分析师是一个“表面上施虐受虐的足够好的‘容器’”。

正 文一、施虐受虐的定义   一种施虐与受虐结合在一起的状态,在与别人的社会关系和性关系中,同时存在屈服和攻击的态度,伴随的强烈的破坏倾向[1]。之所以将施虐与受虐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同意HaroldP.Blum,M.D.的观点,即施虐与受虐现象是紧密相连的[2]。二、研究施虐受虐的意义   负性治疗反应,一直是分析师治疗原发性人格障碍(包括自恋性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主要困扰[3]。根据自己在精神分析中的体验和观察,负性治疗反应无论其最终的起源是什么,在治疗关系中都体现为一种程度不同的施虐受虐性质,负移情往往是通过施虐受虐来完成的。Kenberg曾经指出,若能调动移情中具有负性情结的客体的兴趣及成分,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也能透视出治疗师的功力[4]。Blum认为,施虐与受虐是一种复杂的妥协性混合体,具有多重功能,并且,很可能出现于心理发育的各个阶段。无处不在的施虐受虐现象,代表着满足、防御、适应、以及自体与客体关系的重要维度。所有的心理结构,都参与施虐受虐的妥协性混合体的构成[2]。施虐受虐的难以把握,以及概念上的众说纷纭,说明了我们还没有真正把握施虐与受虐的实质,还没有真正理解施虐受虐的总体动力学。通过对于施虐受虐的心理动力学研究极其适应意义的研究,使我们可以对于负移情、负性治疗反应能够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处理原发人格障碍的能力。

三、研究的角度适应性是核心角度,即本研究主要是从适应性的角度出发,来在元心理学的层面,探讨施虐受虐现象的动力和起源。之所以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是因为“适者生存”,是包括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内的决定物质和生命运动的最根本法则,只有从最根本的法则出发,才可能从本质上把握施虐受虐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果从“稳定者生存”、“适者生存”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有满足适应这个前提,才能存在,所以,我们似乎也可以反推,凡是存在的,必然有其适应意义。本文就是在假设施虐受虐具有适应意义这样一个前提下,试图寻找到施虐受虐现象广泛存在的原始动力和适应意义。研究将首先根据几条公认的原理进行一系列的假设和推理,然后,为了增加这些推理和假设的说服力,还将提供几个治疗中的个案,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提供证据。四、假设与推理1、人类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其适应优势和策略,主要来自有性生殖,及其复杂漫长的哺乳期――足够好的“容器”原型。后来的其他复杂适应优势,都是这种有性生殖和哺乳的复杂化和高级化。但无论后来的行为模式如何高级和复杂,其基本模式是不变的。所谓精神动力学所最







































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北京治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207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