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症状 >> 好文荐读我国最新的游戏障碍防治专家共
今年5月25日,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将“游戏障碍(gamingdisorder)”作为新增疾病,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疾病单元中。不久后,我国卫健委疾控局组织专家对游戏障碍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游戏障碍防治的专家共识(版)》。
很多罹患精神心理疾病的青少年都有“网络成瘾”的表现,其中,玩电子游戏是最常见的形式,这也是很多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共识》的原文,其中能看出不少游戏障碍的临床诊疗现状和难题。
在“游戏障碍”还未列入精神疾病之前,社会上出现了殴打、关禁闭等所谓的“治疗方法”,这些暴力手段不但没有医学根据,还容易对青少年造成二次伤害。
如今,《共识》指出,只有正规的医疗机构才能对游戏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像豫章书院这一类社会机构不具备收治资质,否则就是严重违法。
而且,《共识》还强调,游戏障碍的干预应当基于普遍的医学伦理道德,尊重人权和患者尊严,不损害患者健康及利益。
虽未指名道姓,但我认为这条原则委婉地否定、批判了临沂四院杨永信的治疗。杨永信对网瘾青少年采取电休克、电击治疗严重违背了医学伦理,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著名的《Science》杂志曾公开指责杨永信是“mostinfamous”(最臭名昭著的)。
所以,《共识》的发布意义重大,既规范了游戏障碍的诊疗,还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实践指导,总体而言是一种进步,值得被肯定。
可是,基于我多年的成瘾治疗经验,我认为《共识》并未看到游戏成瘾的更复杂的一面及深层次根源。
在至年期间,医院担任心理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成立了国内首家“青少年成瘾治疗中心”,并兼任该中心主任。
当时,我们接诊了许多复合型成瘾的青少年患者,他们不仅沉迷网络尤其是电子游戏,还存在物质滥用问题,如处方药成瘾、毒品成瘾等,治疗难度极大。
不少患者一开始只是在网吧沉迷网络游戏,经常彻夜打游戏,感到身体疲惫,便会服用止咳水等处方药来提神,保持精力充沛,这才能在团队游戏中更好地发挥,收获来自队友的肯定,大大满足了他们本就空虚的精神世界。
而这类患者也就从一开始的游戏障碍,慢慢出现了处方药成瘾,甚至是毒品成瘾。从那时起,青少年网络成瘾伴药物成瘾的话题受到了社会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2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