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症状 >> 熊玲什么是依恋依恋有哪几种类型
精神分析家鲍比的依恋理论认为,人的依恋模式有四种:我好你不好的抗拒型;我不好你好的回避型;我不好你也不好的不安全型;我好你也好的安全型。成人依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童年的依恋模式的再现。童年和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关系,会影响一个人往后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
生活中,我们无论所处的是亲子关系还是朋友关系,恋爱关系还是婚姻关系,你都会发现这四种依恋模式的存在,同时也会发现,人最深的愿望或痛苦,人的爱恨情愁的情感是跟不同类型的依恋模式紧紧相关的。我们简单阐释一下这四种依恋模式就知,人依恋情感背后的人形。
“我不好你好”的回避型,和“我好你不好”的抗拒型,都可说是焦虑矛盾形态,在成人依恋关系中就是你所说的焦虑矛盾个体。这两种依恋模式,表现迥异,但本质一样。前者是害怕和躲避关系,后者是依赖和主动掌控关系。深入看,回避型的主体,其自我内心建构的“客体关系”是:“我不可爱的自我”和“自大自私的父母”,他成人后的人际态度是小心谨慎,防备走近。抗拒型的主体内心建构的“客体关系”是:“无所不能的自我”和“懦弱或溺爱的父母”,他成人后的人际态度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两类个体,在建立人际关系中的表现,就如你所体会到的:一方面希望和他人建立持久亲密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又对建立这样的关系没有信心;而他们对依恋对象的感觉,是极其敏感、多疑、控制。这都只因他们内心的“弱我”害怕受冷落、遭否定、被抛弃。这也反应了,一个人的外在关系状态是他内心关系模式的投射。
以亲子关系为例,回避型个体,犹如拖沓或自闭的儿童,抗拒型的个体,犹如任性或人来疯的儿童,他们成人后在亲密关系中反映出,前者就是那种容易隐忍、忧郁、失落的“受害者”,后者是那种显得焦躁、激进、强势的“迫害者”。但他们依恋的本质相同:一个以被动攻击,一个以主动攻击而吸引对方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26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