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教育·历史·人物·旅游·读书·财经

导语

疫情过后,一些中小学陆续开学、学生恢复到紧张的学习过程中,然而,最近接二连三的学生轻生数目,令人触目惊心。仅仅一座城市教委公布的数据,实属震惊:

从高三初三复课起,市里跳楼自杀学生24人,其中xx新区14人,小学生3人......

如此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终结,无法相信、无法接受、除了痛心、就是痛心......

那么多少是校方、老师教育方法缺失的?还有多少悲剧是我们社会、学校和家庭,可以防患于未然的呢?

本期再次重温一篇《不能再无视!孩子自杀为何离我们越来越近?》专家万字讲稿的内容。

面对接连发生的优秀学子自杀,在悲伤痛惜之余,到底我们大家能做些什么?

了解他们曾经历的心理状态,

了解可能的触发或影响因素;

学习辨别孩子的情绪问题、

分辨可能的自杀意向与信号;

掌握一些应对与干预的方法!

上海大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儿童人格发展与问题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及家庭教育,辅导十余年的杨丽华女士。

第一部分:

自杀心理解析

第二部分

如何应对身边人的情绪问题与自杀意念

第三部分

十个问与答

青年学子自杀现象解析与家庭干预

各位家人们好:

这里我将同大家谈一个严肃又沉重的话题,青年学子的自杀问题。想在群里谈谈年轻学生情绪问题的想法由来已久,但直到一个多月前,这想法变得越来越清晰,所谈主题也越来越倾向“自杀”二字。

我知道在中国文化中死亡从来都是一个禁忌的词,自杀更是,能否在群里同家人们直接谈论自杀话题,我曾经犹豫再三,怕太过于直白,会引起家长们的不适。

.....作为家长,面对青少年自杀、令人心痛却又真实无法回避的消息,听取了几位家长的意见,最终决定还是引领大家勇敢面对自杀这一话题。

有的家长说的好如果连父母们都忌讳精神障碍与自杀这样的话题,我们又如何能正确看待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

所以勇敢决定了这一讲座主题。因为我相信每一位家人面对这个问题时不仅有悲伤心痛,还有困惑,有担忧。在讲座中,我不会罗列已发生的案例,因为不想再讲述一遍这些令人悲伤的故事,我只是对青年学生自杀这一现象做一次诚恳的解析,帮助大家了解他们心理状态、影响因素与诱因,学会分辨可能的自杀意念,更重要的学习一些干预与治疗方法。

·第一部分·

自杀心理解析

1.自杀者的心理状态

一个决意放弃自己生命的年轻人在自杀前的心理状态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因为自杀已成功者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已无从确切知道,我们只能从他们的留下的只言片语去推测。

但好在也不是完全没有线索,一是一些心理医生或咨询师的研究,他们经历比较多的案例,二是一些自杀未成功者事后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描述,这些能给研究提供很多的帮助。

从这些研究或描述中得知,他们普遍经历过抑郁、无望、孤独、无助的心理状态,他们或体会精神上的极度痛苦,或沉浸在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意义的认知中,或经历无法辩解的屈辱,或是极端愤怒(报复)而无法控制一时的冲动。

这几乎概括了大多数自杀者自杀前的心理状态。后两种会有明显的诱因,一般是某种关联事件的发生(此处可举例李惠利中学的例子)。若在关联事件发生后,能获得支持,则很大可能不会发生自杀的冲动,或冲动被制止后会放弃。

在生活中没有明显外在事件作为诱因的自杀行为,常常是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无望、无助。(大学生自杀更多非冲动的)在这个漫长的阶段里,若能获得合理的治疗与辅导,也很大可能避免最后悲剧的发生。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不能觉察孩子正在发生的问题,也许孩子不够信任我们能理解能接纳而不愿与我们沟通,也许孩子知道自己面临问题却已失去求助的能力与愿望。

尤其对于留学生这个群体来说,他们接受过多年的良好教育,有着高的智力水平,生活在一个相对被尊重的宽容的文化背景中,但他们也会经历痛苦挣扎,会绝望无助,为什么?

2.自杀的影响因素:心理、环境、生物基础等

每次有学生自杀的信息传来,都会引发很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268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