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中科院研究生谢雕邀请中学同学周凯旋在北京一家餐厅吃饭,突然,周凯旋掏出刀具,连刺谢雕8刀,后者当场死亡。案情被曝光时,曾引起一时轰动。

上个月,该案件已有最终判决结果,周凯旋被判处死刑。谢雕的父母表示,这个结果虽然弥补不了他们丧子之痛,但起码讨回了公道。

可是,据新闻报道,周凯旋在整个庭审的过程中非常冷静,甚至是冷漠。他承认自己的罪行,请求判死刑,但法官询问其是否认识到错误时,他理直气壮地回答“不赔偿,不道歉”。

凶手周凯旋,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周凯旋心理活动的分析

周凯旋的态度并不让我感到意外,反而更加证实了我的判断:他患有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才会如此残忍地对同学下狠手。

但必须申明,虽然他有人格障碍,但其行凶的时候意识是清晰的,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对方死亡,更清楚会被判死刑的法律后果,他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判处死刑可以说是没有异议的。

其实,周凯旋的精神心理问题早有端倪。据报道,他曾前往医院就诊,被发现有妄想、强迫观念、轻度焦虑抑郁等症状,但其本人讳疾忌医,不肯服药;其父母也未予重视,因此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

虽然当时他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但并非精神分裂症,很可能是抑郁障碍伴偏执型人格障碍,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妄想)。

我们在临床中曾接诊过大量患有抑郁障碍伴偏执型人格改变患者,他们多数还被其他权威精神科机构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当然,我认为这种情况下的“双相情感障碍”诊断属于过度诊断,我们已经反复说过这个问题。

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他们问题的根源在于在成长过程中曾遭受了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其变得敏感多疑、容易把他人好意当坏意,专业上称之为“偏执型人格改变”。他们的父母多数是有自我反省能力,所以,许多患者是内归因,将所有责任归结于自己,不断自我否定,导致抑郁加重。

但如果他们遇到挫折和矛盾冲突时,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一味的将责任推卸给他人和外界,即所谓的“外归因”模式,那么,就会逐步演变成“偏执型人格障碍”,完全丧失了自我反省能力。

这会导致他们与外界的冲突会越来越剧烈,最严重的还可能会发展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最后甚至导致滥杀无辜,如美国的很多枪杀案犯罪者。

据警方透露,周凯旋自称杀死谢雕的原因,是因为后者在一次聚会中侮辱自己,还侮辱自己家人,骂得非常难听。但是6、7个当时也在场的同学称,当时两人是有一些冲突,但谢雕绝没有说过那些话,且称谢雕平时乐于助人,阳光积极,不可能这样侮辱人。

不排除周凯旋当时可能有妄想,甚至有幻听。但就因这一次所谓的“被侮辱”就起了杀心?我认为不是,背后肯定还累积了很多因素。

根据我们的临床深度心理干预经验推测,周凯旋在自幼成长过程中,可能也遭受过来自于原生家庭、学校、互联网等方面的叠加性心理创伤,高中与谢雕同一寝室时,可能也有过一些小冲突。在大家眼里,同窗之间有矛盾都是小事,但在周凯旋心里却未必。这可能已经造成他出现了偏执型人格改变。

而他还可能受父母教育的影响,缺乏自我反省能力,遇到矛盾冲突的时候,完全的外归因。

偏执型人格改变与外归因模式的结合,导致周凯旋逐渐演变成偏执型人格障碍。

周凯旋上大学时,沉迷游戏,挂科,其实他那时已经出现了游戏障碍、学习障碍、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障碍,并形成恶性循环,内心越来越自卑、封闭,偏执型人格障碍已经越来越严重。

那时,谢雕为了帮助他振作起来,还特意鼓励了他一番。而在年那次聚会中,谢雕还曾拉了个9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265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