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古典

新精英生涯总裁、美国生涯教练国际认证CBCC中国首席导师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培训师CCTV《科技博览》、北京台《天天阅读汇》、凤凰台《一虎一席谈》邀请职业发展专家《中国教育报》《新前程》、新浪教育、中华英才网等媒体职业规划专栏作家。国内不超过10个同时拥有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高级职业指导师、注册心理咨询师与企业教练4个认证的生涯发展专家,被业内认为是“中国职业规划界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大学就读土木工程,玩乐队,练散打,骑单车从长沙流浪到北京。想出国却稀里糊涂进入新东方,历任GRE首席词汇讲师、集团培训师,新东方教育与职业发展协会会长。

心智决定我们的命运

人们宁愿自我欺骗,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是被欺骗的。因为他活在自己的“思维之墙”当中。

一切真实的事物都是心智模式,而一切的心智模型对于你来说,都是实在的世界。

我们往往把这个称为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或者“思维定式”。这个看不见的“镜片”加上一套固定的“思维程序”所搭建的内在世界模型,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MentalModle)

我们用一个固定程序来处理进入大脑的信息,然后根据经验和记忆构建出一个我们假设的世界模型,再对这个假设世界作出反应。简单地说,我们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模型!然后根据这个创造出来的世界生活。这是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

我们思考一下:

为什么同一个班的学生收获却完全不同?

为什么同看一本书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

同样是一个机会有人视而不见有人马上行动?

为什么同卵双胞胎会有完全不同的命运?

原因很简单:虽然他们同在一个世界,但是他们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处理我们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后在我们脑子里面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

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能看到什么世界,更加好玩的是,这个自建的“真实世界”,又反过来印证这个模式给我们看。根据以上的结论,那句《周易》的老话可以升级一下:仁者见仁而得仁,智者见智而得智。我们认为葡萄是酸的,葡萄果然就是酸的;父母觉得孩子坏得都不像自己生的,孩子果然坏得超乎你想象;你觉得“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那么你就能遇到一系列的流着坏水的男人。

这就像自我实现的预言:一个女人觉得丈夫有外遇(构建了一个老公出轨的世界模型),于是越看就越像,天天地一跟二查三套话。(仁者见仁)半年下来,她的丈夫终于想通了:原来出不出轨,成本是一样的!反正家也不像家了,还不如找一个!(得仁)于是预言果然应验了……

有钱不快乐的原因

他们心智模式是:

希望幸福→赚钱→获得幸福

实际上是:

不幸福→赚钱→更加远离幸福→更努力赚钱→更不幸福(如此循环)

努力付出一定有回报?(思维里的墙)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拆墙)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思维里的墙)

金子本身是不发光的,如果你是金子,你得找到让自己发光的方法。(拆墙)

我一旦找到自己非常热爱的工作,我就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吊儿郎当的,我会全力以赴。(思维里的墙)

只有当你全力投入的时候,你才会从工作中获得快乐。(拆墙)

拆掉心智模式这堵墙的方法----心智模式的智慧:找到那些我们内心世界中可以突破的地方去突破,找到那些不能突破的地方去接纳

外界变化了,内心的心智模式就要改变,思维方法和心态要变化。今天这个世界,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改变。按照外界的条件变化,升级你的心智模式。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过去,我们却能改变对于我们过去的看法,这才是心智模式的伟大之处。

你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那些3年前帮助你成功的心智模式,现在也许正在阻碍你3年后的成功。

破除无效的心智模式,进入你自己希望的人生。

你是“受害者模式”还是“掌控者模式”?

我们的情绪有两种模式:受害者模式和掌控者模式

受害者模式

掌控者模式

最大的收获是:发泄的快感、被同情、觉得自己其实是正确的

最大的收获是:找到新的可能性,自省,觉得自己可以应付一切,有动力去再尝试。

最大的损失是:觉得失落、绝望、无奈、无助、无力感。

最大的损失是:很有压力,面子问题

你是受害者模式还是掌控者模式?

受害者生活在让自己舒服的自怜状态,却失去了掌控生活的机会和可能性。掌控者则需要面临一些压力和面子问题,却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你最常使用的是哪一种?

你想成为哪一种?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希望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生命的人,但是最终却还是回归为一个自怨自艾的受害者。

为什么我们对受害者那么的恋恋不舍,藕断丝连?

事实上,大部分的受害者都挺享受这个过程的,因为受害者其实有不少的秘密好处,不信?去看看这样一个受害者的天堂!

受害者的天堂五大法则

一、受害者天堂的第一条法则:推卸责任、保住面子

比如说: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不好。不是我的问题,是我小时候没有这个条件。

二、受害者天堂的第二条法则:安心做坏事

比如说:不要怪我,我也是一个受过伤害的人,我这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三、受害者天堂的第三条法则:让我们一起分享“凄惨故事会”

电视里各种比惨访谈,网络上各种不幸消息,还有人比你更惨,让你在受害者故事里面获得廉价的快乐和快感。如果你失恋了,你的朋友一起陪你喝酒,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四、受害者天堂的第四大法则:用受害来轻松获得同情和帮助

除了职业乞丐,我们身边也有更多人以精神乞丐为生。到处诉说自己的伤心事和糟糕经历,然后找几个温暖的人待着。你很快可以轻松地出卖你的悲惨,换得足够的情感和物质支持。

装着装着,他们自己开始变得无能、柔弱,他们一边把自己搞得更惨,一边吸取越来越多的情感支持。他们的内心半斤暗爽、八两自怜,享受身边人源源不绝的帮助。

终于有一天,他们自己会完全进入自己营造的受害者世界,这个时候业余受害者会升级为一个专业受害人士——成为一个“情感黑洞”(心理学术语叫做边缘性人格),他们会无休止地寻求关爱,表现得犹如孤独的弃儿,抑郁、酗酒、暴食,带着过去的惨痛经历寻求帮助。当他们身边所有的支持者都被他搞得身心俱疲、无力支持的时候,他们会大声抱怨一句:“原来没有人爱我,你们都抛弃了我!”然后跳到下一个好心人群体中去……如果没有好的帮助,他们的一辈子,都会以这个为生了。

此类人格障碍患者——主要为女性——在自我形象、心境、行为和人际交往中表现不稳定。他们相信自己由于在童年被剥夺了充分的关爱而感到空虚、愤怒,有权要求抚爱,因此他们无休止地寻求关爱。在精神科和其他各类卫生保健机构中,此类人格障碍最为多见。当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感到他人的关心时,他们表现得犹如孤独的弃儿,为抑郁、物质滥用、饮食障碍和过去遭受的虐待寻求帮助。但当他们害怕失去别人的关心时,其心境会发生戏剧性改变,往往表现出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与此同时还伴有对世界、对自身以及对他人看法的彻底转变——从黑到白,从恨到爱。反之亦然。

五、受害者天堂的最后一条法则:自我伤害,绑架他人

---你不爱我,我就自杀

当生活没有压力的时候,我们真诚地希望自我掌控。但是一旦遇到问题,我们的受害者模式又习惯性地带我们回到这个受害者天堂。受害者模式变成我们的心理吗啡,我们通过它来逃离短暂痛苦,让自己陷入无法自控的长久折磨中去。

我们在这个天堂获得短暂的快乐和安全,却损失了自信、自省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盼望。最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对自己生命的掌控。

因为受害者深深坚信,自己快乐与否、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人手中。

对生命屈服有很多种,最可怕的是那种喜欢被奴役。

如何拆掉受害者模式的墙

1.找到自己的受害者情景。

问问自己,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最没有掌控感,最没有力量?那就是你的受害者模式。

2.找到受害者故事背后的模式。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只有受害的份儿?受害者模式其实来源于过去某个时刻的故事。故事的主题往往是:面对……我没有办法。

3.给自己一个新的掌控故事。

找到这个故事,然后说服自己:过去的是过去,我可以现在就掌控我的生活。尝试把这个情况当成别人的事情,给自己写一封信关于掌控者的故事:

如果这一切发生在你身上,我觉得你可以做的是……

世界本质就是不公平的,学会如何面对不公平,远远比学会如何评价不公平重要.

我们的幸福感是怎样流失的?

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出了问题,也许并不是因为你赚得不够多,名声不够大,而恰恰是因为你缺乏一种把物质转化为幸福的能力。

幸福是一种转换力。

社会的你其实不喜欢成功,你喜欢的其实是比别人成功。而自我的你其实也不喜欢成功,你喜欢的是成功的过程与希望。但是请记住:对幸福来说,成功就是越来越近。

我们内心中有两套价值系统,本来社会系统和自我系统一个管外、一个管内,管外的社会系统通过与外界的比较推动你更好地表现(比如让你努力获得优异表现),而管内的自我系统把资源转化为绵绵不绝的幸福(比如让2万元钱转化为幸福感)。

这本来是个运转良好的系统,但小明的电话却刺激了你的社会系统:一个不如我的人竟然拿到比我高两倍的钱?你的社会系统冒出来,一脚踹醒你感觉良好的自我系统:喂!这可不能随便幸福!我们一定要拿到5万元的时候,才能够幸福!于是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你只有在自己拿到5万元,或者得知小明的公司倒霉之后,才会感到幸福。我们过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268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