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的口中HIV是非常可怕的疾病,是无法医治的,是死亡率高的疾病。但不要盲目地害怕,应当有科学的标准。HIV感染与HIV(AIDS)是两个不同的概念,AIDS是HIV感染的最后阶段(出现很多种机会性感染,即可定义为AIDS)。

在没有ZhiLiao的情况下,HIV感染者在感染后约6~8年内出现HIV相关的体征,而这一时间可能会更短。

但是这个所说的是被感染人群,如果有了高危行为或者是根本不是高危行为的人群,他们的“恐艾症”其实是更加不好解决的问题。他们满身症状,反复检测,每次都是阴性,但就是说不了自己,有的是被自己身上所谓的症状吓得,有的是被网上的负面宣传吓得,总之,恐艾人群不单纯有了检测阴性结果就能排除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一般来说,我们发现人格特质中伴有强迫的、焦虑的人更容易出现HIV恐惧。

强迫特质的人常常是追求秩序、讲究规则、注重细节,生活中常常缺乏弹性,做事比较刻板,有较高的道德标准,而且不容易改变,他们在发生高危行为后,就开始担心HIV,便立刻陷入恐惧。

他们会不停地思考细节,对HIV的知识、检查等等反复研究,对所谓的概率感觉无法忍受,需要不断地明确的肯定,但是又发现疾病本身的许多问题是无法得到肯定的答案,那些过去本来就有一些洁癖的来访者,即便没有高危行为,对一般的生活事件比如一般性的接触、理发等等都变得无法容忍,担心的事情越来越多,恐惧越来越重。

有一部分人甚至会产生强迫思维,让自己无法摆脱恐惧。回避焦虑型的人格特质的人往往比较害怕被拒绝,他们在生活中更希望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平时做事比较小心谨慎,内心更容易感受到焦虑与恐惧,害怕被他人嘲笑和羞辱。这类人在有高危行为或没有高危行为之后,因为担心HIV,特别是HIV所隐含的道德羞耻感,让他们特别无法容忍。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人格特质的人也可能产生恐艾心理,相对来说如果了解自己是什么人格特质,对自我的认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就更容易理解自己。人格特质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特点不同。

在对待HIV的问题上,只要了解预防的准则:避免非固定伙伴行为,要有保护措施行为,远离危害,那么就可以极大地减少HIV的可能,当发生的恐艾心理问题的时候,也不是上网乱搜,加深自我恐惧,而是找到正确的方法,才可能帮助自己真正脱离恐惧的深渊。

--为您推荐--身体出现这3症状,或已被“艾滋病”缠身,不要再“掉以轻心”!惊呆!艾滋病竟也能通过这些途径传染!经常有人这么做却不知道…艾滋病让人恐惧,初期有哪些症状?详解5大传播途径,可避免传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271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