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症状 >> 博臣心理要么爱,要么恨在情绪两极游走
你有没有遇到这种人:
前一秒还在和你言笑晏晏,畅想未来,下一秒就因为一点小事和你吵得不可开交,甚至闹到要绝交的地步。
他们情绪极其不稳定,极度渴望与人亲近却又随时把人推开,为了挽回一段感情能把自己搞到要死要活的地步,情绪起伏太大像个疯子。你骂TA、恨TA,却又心疼TA。
这就是让心理咨询师都感到棘手的危险指数九颗星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到底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它又为什么被称为「咨询师杀手」呢,今天小博就来给大家好好科普一下。
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也被称为「情绪不稳定人格」,是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稳定以及表现出显著冲动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有学者描述便是"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
因为不稳定和易冲动,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高自杀风险的精神疾病,约75%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企图自杀,10%最终通过自杀结束生命。
严重的边缘性人格障碍会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杀手”。
心理学家MarshaLinehan这样形容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就像一个身上90%的面积被重度烧伤的人,他们的情绪没有皮肤保护,轻轻的一个触碰就会引发极大的痛苦。”开心的时候对你笑脸相向,关怀备至,讨厌的时候口吐恶言,拳脚相向。对待自己也犹如时钟的摆锤一样,左右摇摆反复纠结,要么爱要么恨。
这种不稳定的自我认知可能导致他们频繁地更换学习方向、工作、朋友、目标、价值观和性别意识。
虽然边缘性人格障碍让心理咨询师头疼不已,但它并非不可治疗,新的证据表明一部分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们在接受治疗以及周围人的帮助之下,过一段时间往往可以好转并且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
边缘性人格的典型特征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们的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一样,你永远不知道哪句话就能点燃炸线,情绪崩溃。
心理学家MarshaLinehan将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形容为「没有皮肤的人」:他们的情绪没有皮肤保护,轻轻的一个触碰就会引发极大的痛苦。
没有是非黑白的界限
“我再也不会劝你别混黑社会了,你要是一个流氓,那么我就是流氓的女人。只要能在你身边,我什么都无所谓。”这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一句话准确地表现出了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经营感情的态度。
在他们的认知里,这个世界不是黑就是白,正所谓「爱恨就在一瞬间」,爱则让你生,恨则让你死,没有中间地带。
极度害怕被抛弃
有一本描写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书——《我恨你,别离开我》,书名就完美地契合了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害怕孤独,害怕被抛弃的感受。
他们害怕自己在意的人会离开自己,有时候会想尽一切办法试探对方,比如无理取闹或者做一些极端的事情来确定这个人是否会抛弃自己。
甚至有的时候因为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抛弃,他们会先抛弃别人以免自己受到伤害。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都被他们自己搞的一团乱。
认知不稳定
当边缘性人格无法承受压力和困惑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这个人是不是要伤害我?而且无法调理自己的情绪。
短暂的应激及有关的应激观念,遇到一些事件会有一些极端的想法,这个极端的思想和很多人都不一致,这一类的人会演变成偏执性的人格障碍。或者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分离性的症状,对周围感知不真切,出现人格解体和非真实感,但现实检验能力又相对完好。
因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不稳定」,他们常常被称为「心理咨询师杀手」
有强烈的冲动自毁行为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控制情绪和耐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差,经常出现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情感爆发时可出现暴力攻击、自伤、自杀行为,有冲动性的酗酒、挥霍、偷窃、药物滥用等。
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同样表现冲动、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做事虎头蛇尾,很难坚持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做事往往没有预见可能要发生的事情。大多数患者在行为过后往往又感到非常后悔。
容易陷入极端
边缘性人格的自尊水平和对自我的认知,「完全取决于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且经常会陷入理想化和自我贬低的极端。
与伴侣在一起时,对自我的评价很正常,甚至过于正性:“世界安好,我是最幸福的人。”一旦与亲密的人分离,就会陷入极度的自我厌恶,身也空了,心也凉了,自尊碎的连渣都不剩了,简直一无是处,觉得自己根本没有什么留在这世上的必要。
什么样的人易成为边缘性人格遗传因素
人格是高度遗传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家庭背景中抑郁症多见,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较,他们的亲属中有较多患心境障碍。
脑病理学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脑)结构功能不良。MRI研究发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海马和杏仁核容积减低,或者仅杏仁核容积减低。
童年因素
边缘性人格的人大多经历过悲惨的童年。他们在童年时期遭受了父母不公正对待,精神上的忽视、肉体上的虐待都使得他们的童年充满了悲伤的色彩。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发展为边缘性人格障碍。
个体因素
研究证明,边缘性人格在女性中的发生率远远大于男性。由于女性在传统意义上受到的尊重普遍没有男性高,并且女性在很多方面承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从而导致女性出现边缘性人格的可能性较大。
心理因素
个体的自我形象、感知偏差、认知歪曲等心理因素也会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例如,他们可能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y/3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