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看到一个视频。是一档离婚调解节目。这是一个干瘦干瘦的二婚男人,脸色蜡黄,但别人讲话的时候,他的表情有点戏谑;轮到他讲话了,他的表情又变得从容淡定。他说------妻子这个身份在他的理解里面就是家庭工具。令人倒吸一口寒气。主持人问到他们的感情,他说,我从来没爱过现在的妻子,也没有爱过前妻,我也不在乎她们爱不爱我。只要能把家庭维系下来就可以了。至于离婚以后孩子的问题,她要给我,我就养,不给我,我也不抢。她要多少生活费,我能给的我就给,给不出来的,我也没办法。

之后主持人问他爱过谁,渴望过谁的爱没有。他回答说,爱过,也渴望过。但那个人都不是他的两任妻子。

网上有一句话特别写实------男人如果面对情感失败的策略就是,娶谁都无所谓,反正那个人不是你;女人面对情感失败的策略却是,反正谁都不是你,所以我谁都不要了。无论哪一种,其实都是困在某一个逝去的关系里面,从不曾出来a过,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做固着,意思就是情感被固定的附着在某一个地方,不再流动。所以把这个写实的描述再延申一下,就是“只要我爱的那个人是人,其余的人都不是人。所以我怎么活下去,或者我要让身边的人怎么活下去,我都无所谓。”

谈到固着,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术语叫做“刻板人格”。刻板人格就是这个人无法对世界和自己建立新的感知。当一个人的刻板人格发作的时候,她(他)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跟现实是失联的,并且从不曾怀疑过自己允许这种失联的存在,其意义究竟是怎样的。

我亲眼见过的最人格刻板的人,是一位父亲。

我发现,无论他的女儿对他付出到怎样的程度,他即不会感动,也不会相信,他终身唯一在意的就是如何使用到自己的女儿。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是一个男权主义者,所以女婿被他看成是将来唯一能够掌握他命运的人,因此他一边对女婿各种奉承讨好,一边用道德绑架的方式帮助女婿控制以及虐待自己的女儿。

这种控制跟虐待,并没有太多的,或者说对女儿婚姻稳定程度的关联,更多的原因是这位父亲试图给女婿传递出一种“我可以,并且也一定会帮助你驯服你的妻子”的信息。这是一个在心理上已经失去了男性身份,对另外一个他认为具备h男性身份的男人的效忠,而男性身份是这位重男轻女的父亲唯一知道的能够让自己活下去的救命稻草。

所以这种长幼颠倒,亲疏相悖的家庭秩序出现以后,他的效忠也理所当然泛化到干涉女儿管外孙的地步。每次孩子有什么不对,他就以爱之名,像老虎一样跳出来制止女儿的管教孙子。老人的潜台词被升级为“我比你妻子更爱你的孩子”而传递到女婿对自己这个婚姻的认知当中。所以这段婚姻的结果就是,女儿在自己的婚姻里面失去了最后的意思尊严,她的丈夫可以打她,也可以出轨。

她最难的时候,是用指甲掐自己的大腿的内侧,掐到流血,她也感觉不到痛;以及无数次站在27层的楼顶犹豫着自己是跳下去还是活下来更划算。这段婚姻当然最后也是没有保住的,但她的父亲反思的结果是“以后不要再结婚了,头婚都靠不住,还二婚。”

我们对爱与光,是认真的。

O心理

我怀疑这个父亲有严重的偏执型人格障碍。但因为没有接诊,无法进行确切的评估,不过人格刻板是一定板上钉钉了。

人格刻板的意思就是这个人只认可,也只依从一套逻辑。就像这位父亲一样,无论是只认可男人才有活下去的希望;还是只认可靠着女婿就有饭吃;还是到最后认为天下女婿都靠不住了s逻辑永远是不这样就那样,但绝对没有兴趣论证自己逻辑的合理性。因此刻板人格的逻辑里面,道德,永远服务于某些低级本能。而这种低级本能通常都指向生存与不用承当后果绝对自由,以及不用自己买单的享乐。所以他们通常会把一切挫折解读为自己要被杀死了,或者把享乐跟绝对的自由当成唯一值得庆幸的事情。

但人格刻板却是一个每个人性格里面都有的精神病因子,只不过有的人可以通过读书,讲道理,还有新的客体经验的获得来进行修通。(特别是新的客体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好的伴侣是咨询师,或者说新欢是疗愈情伤的良药的原因。)但有的人却不能。这是因为有的人在成年早期得到的爱虽然质量不好,但他得到的爱是真的;而有的人在成年早期,无论从父母那里得到怎样的爱,最后都被恨,淹没了;而恨,是会让一个人对世界失去安全感,陷入没有希望的绝境中的。所以刻板,成为了这个人铜墙铁壁般,并且唯一的安全屏障。

为了保证自己这唯一一道安全屏障不被爱“侵略”,他们的恨通常是移情,在解离情境下被传递出来的。

我们对爱与光,是认真的。

O心理

我们一定见过这样的人,他们毫无底线的剥削他人,伤害他人。并且直言不讳的说“我做了,我就承认,我绝对不会撒慌。”这个时候,如果头脑清醒一点的人,就会怼一句“跟撒谎没关系,那么你这样做是对的还是不对的呢?”但通常也是失败的。因为他们会对你诉说一堆他们需要剥削他人,伤害他人才能活下去的理由,这个时候你的大脑会出现,懵圈,等不懵圈了,你也会变得对他的事情再也提不起任何兴趣了;而心智不坚定的人还会认为,噢是啊,他好像是对的。

但实际的情况是,人跟人的关系就是,如果其中一个人不能共同构建出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空间;这个关系就只能在要不我听你,要不你听我的,这样的模式下存活下去。所以当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都固着在关系中只有一个人能够活下去的唯一可能的时候,他可能会杀死别人,或者自杀。当他要杀死别人的时候,抱有两个人可以同时活下去的观念的人,就会让渡自己,所以这个例子中的女儿开始自残,并且抱以自杀的念头;而当他要自杀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就成为了杀害他的凶手。所以当这个女儿离婚的时候,他父亲的反应是,女婿杀死了女儿的婚姻,杀死了自己的后半生。并且得出一个绝对不能再婚的观念。

刻板人格的例子有很多。

手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有一个叫木子李的网红,她主张性自由。先生在某个文化论坛一脱而红,而后又组织了很多女人给农民工提免费的供性服务,成为某个特殊群体的教主。最后一次看到她的消息是,她非要贴钱贴人的去勾引一个有家有室的士司机,结果人家死活不离婚,没有文化,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的男司机在同样什么都没有妻子的愤怒之下把她甩了;我认识的一位男士有勇有谋,德才兼备,却一辈子甘居人下;今年看新闻说有一个小偷被抓了以后操着家乡的口音说了一句“打工,打工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的啦,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只能偷东西维持一下生活这样子”,结果很多网红公司的老板开着豪车在看守所门口等着他出来签他。但被相关部门叫停。。。。。

这些人看似都为了自己的生活在努力,但他们永远都在原地打转,不断的重复相同的生活主题,要命的是就算重复一辈子,也没有办法在重复中发展出看问题的新事业,更不曾看见过新的自我。这就是刻板人格的痕迹。

如果去研究那些刻板因子形成的痕迹,往往有一条这样的脑回路:现实“不可以”,然后是“必须要”,接下来是“只能这样”。。。然后脑电波不断在着三个步骤里面循环。

所谓的“不可以”是一个道德禁忌。这个里面住着一个别人可以,你没有资格的声音。所以刻板人格的第一个形成因子是自卑;“必须要”是一个恨凝聚成的复仇情结。这是不仅仅是在为自己的“没有资格”复仇,也是在为第一重要扶养人的复仇;而“只能这样”又是自我发展被抑制后的衍生物。意思就是,前面的“不可以”拖着我,后面的“必须要”推着我,这两股力量还是朝同一个方向使劲的,那么也就只剩下“只能这样”的绝望。这一切长成血肉,如果要看一眼现在和现实,不亚于伤筋动骨的痛,所以最难的是一个人能够发现他自我的某个部分其实一直活在过去,她重复一万遍,也不会有新的体验。

那么怎么才能着眼于当下呢?

答案有一点残忍,就是“只能这样”这条路也断掉的时候。因为刻板人格的问题本质就是过去杀死了现在。当一个人沉溺在过去的爱情情仇里面,现在的日子再也进行不下去的时候,现实的严峻将令他不得不清醒过来。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隐藏着很多这样的真理。例如“穷则思变”;“凤凰涅槃”。。。。。。这也是人为什么要发展亲密关系的意义。因为所谓的亲密关系,就是某一个具体的能够满足你当下刚需的关系。但通常对一个成年人而言,这样的亲密关系是婚恋或者合作的亲密关系,而非原生家庭的关系。因为一个人成年以后,原生家庭就无法再承担成年人社会生活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能够来找咨询师的人,基本都是两个极端:要不就是重症,要不就是出现了生活重大问题,总之他们是被某个困难逼着来到咨询室的;另外一个极端就是,跑来找咨询师的人,生活和身体状况还不至于糟糕到什么程度,纯粹的就是为了接受精英训练,哪怕他们还没有成名成家,或者已经成名成家。(关于为什么心理咨询是精英训练,哪天我空了再写一篇文章来阐述一下。)

THE

END

作者介绍

游宁

国二级心理咨询师

精神分析取向

团督与私人体验师支持执业

原价:RMB/50分钟

成长就是不断去发现你还不知道,你其实一直不知道的东西。

O心理出品

游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z/261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