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偏执,是好的第一次去文学院一年级的班级讲课时,我简直紧张死了。那是一间坐了四百人的阶梯教室,我从来没有一次教这么多人。前几分钟最难熬,我感觉喉咙发聚、双手发枓,但因为我之前花了很长时间备课,所以一张开嘴,话就自然说了出来,而台下的学生看起来也蛮专心的。我开始平静下来,但我看到第三排有两个学生在讲悄悄话,其中一个还笑了起来,我立刻想:“他们是在嘲笑我!他们看出我怯场了!”以上是大学助教艾伦的讲述,事实上,这样的场景是所有要面对公众的人,如教师、报告者,以及那些需要在公开场合讲话的人,都熟知的经历。如果听众席上有人发笑,演讲人首先会想到那个人是在笑自己,要养成公开讲话的习惯,才能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平静地去想“他们是在笑上一个发言人”,或者“他们是在笑另一个人”,这是否说明所有的发言人都是偏执型人格呢?其实不然,这只能说明,在身处一种使人紧张、高挑战(此处是引起所有听众的兴趣)的情况时,我们都会倾向于认为身边的环境具有威胁,并做出带有敌意阐释。在面对少见或未知的情形时,我们也会做出最具威胁性的假设。例如,到语言不通的异国旅行,尤其会让我们变得多疑。但说到底,有点疑心,不是好过太过天真吗?对于持进化论观点的心理学家而言,某些人格之所以能代代相传至今,是因为它们有利于生存和繁衍:这种假设同样适用于偏执型人格:多疑者能对敌人有所防范、避开潜伏着危险的陷阱,从而提高生存的机会。至于坚定不移,这种特质有时可以使人更快地获得领导地位,尤其是在一生中不大变化的环境中,就像千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那样。因为过于灵活顺从可能会受制于更为专横的人,而在原始社会,这就意味着更少的配偶和更少的后代。另一方面,太过多疑可能会妨碍寻找盟友和进行团队合作,而过于顽固则不利于适应变化的环境,比如我们的现代社会。由此可见,适当的偏执,可以在以下不同的情形中发挥作用:一、必须懂得如何坚定不移地依法办案,如警察、法官、诉讼人员。二、必须懂得如何在发生争执时,维护自身权益,无论是跟汽车修理工或行政部门。三、必须懂得如何面对奸诈而危险的潜在对手,例如在警察局、海关、反恐部门工作。但我们并不是说在这些部门工作的人,都是偏执型人格,如此就以偏概全了,而是说,如果你从事这类职业,拥有某些偏执型人格的特质会让你在工作上更加有利,我们来看看以下这个案例:四十二岁的伊夫跟我们谈到的A先生——他是伊夫家的管委会主委。三年前,他第一次当选管委会主委,便开始积极筹划小区管委会许多大小会议。A先生是位退休的企业老板,他精力充沛、支配欲强,跟陌生人见面时表现得不是很自在。但让他做我们的主委,确实是件令人庆幸的事。因为他,发现了第一任主委的违规行为,大家也都为此付出了代价。A先生找出了种种证据,最终让那个主委代表主动请辞。不仅如此,他找来一位专家,查出负责维修大楼的包商在工程中不仅粗制滥造,还伪造工程发票。A先生提出申诉,最终承包商做出连带赔偿,并立即进行修复工作。另外,还有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一位开发商想在我们大楼旁边的旧花园里,建造一幢八层楼高的房子,但这样会影响到不少住户的采光。A先生立即开始着手准备诉讼的相关准备,于是,有关部门迫于压力正在取消其建筑许可!我认识A先生为这件事聘请的律师,是我的朋友;他跟我说,他不得不仔细地重新查看判例,因为我们的主委带着百般的热情钻研过房产法规,甚至发现了几处被他忽略的细节!另外,A先生对我们非常友善,看得出来,他对自己受到大家认可的角色深感满意。很显然,没有人会因为不放心而去妨碍他的工作……。由此可见,偏执型人格者在自身利益需要得到维护或权利需要得到尊重的情况下,其所发挥的社会效用,相当有利,因此,恰到好处的偏执,或许是有用的。若出现迫害妄想,即可诊断是疾病艾黛儿,五十三岁,单身。她认为她居住大楼的房东——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想方设法要把地赶走,好以更髙的租金把房子租给其他人。渐渐地,她在大楼里注意到的一切,都成了保险公司想把地赶走的蛛丝马迹。“电梯旁那几个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肯定是来监视我的;门口楼梯间的涂鸦,是为了恐吓我:不在家时跟管理员一起来査看水电表的工人,肯定放了窃听器。”在那以后,艾黛儿禁止管理员在自己不在家的时候,前来查看,并要回了放在管理员那里的备用钥匙。即便如此,她越来越确信,自己不在家的时候曾有陌生人来过,因为她每次回来都坚信有东西被挪动过。这种坚信受到监视和跟踪的想法,让她陷入了无比的焦虑,夜不能寐,甚至水管里的潺潺声都变得甚为可疑。她去找精神科医师开了安眠药。医生做出了诊断并开一些药给她,让她的迫害妄想症状在几个星期内消失不见。在这位精神科医师的建议下,艾黛儿约见了那家大型保险公司,一起讨论房屋租金问题,结果发现人家对她毫无恶意,在那之后,她就痊愈了。在这个案例中,艾黛儿的许多猜疑都过头了,或者说做出了错误的揣测,以致想象出荒唐可笑的阴谋:这是一种因偏执所造成的迫害妄想,令人惊异的是,这些戏剧化的妄想在经过治疗之后,往往比偏执型人格的症状更容易消失。然而偏执型人格患者很少会主动求医,因为他们多半不认为自己有病。然而,不断地跟别人发生冲突和感到被抛弃,会让他们陷入忧郁,进而觉得需要找人一吐为快。为此,他们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去找家医科或精神科医师求助。事实上,治疗偏执型人格者堪称“挑战”,因为首要条件就是取得患者对他人的信任,而这恰恰是患者最难以给予的东西。至于药物,两种分子药物在病症发作期间,具有一定的疗效:神经镇静剂和抗忧郁药。神经镇静剂是最早被使用的药物,堪称真正的“抗妄想药物”,可以缓解或消除受迫害的想法和某些攻击型妄想症状,但此类药物具有某些副作用问题,为此,治疗过程需由医生严密监控,而抗忧郁药则可以帮助敏感型人格患者的情绪变得更加乐观。事实上所有的精神科医师都曾碰过敏感型人格的病例,有时稍带点妄想,这些患者往往在经过少量神经镇静剂辅以抗忧郁药的治疗后,症状就能完全消失。相反地,对一些偏执型人格患者而言,任何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尝试都无明显的功效。简而言之,只有对“敏感型偏执”和“妄想型偏执”患者投药才有作用,而“单纯偏执型”则不见成效。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偏执型人格代表由西班牙国宝级导演布纽尔执导的《奇异的激情》(TheStrangePassion,一九五二年),无异于是一个对爱情中偏执症的临床研究案例。富裕的墨西哥业主弗朗西斯科与一位美丽的少妇一见钟情,但事情并非像想象中那样美好。婚礼当晚,弗朗西斯科俯身亲吻新娘,新娘激动地闭上双眼,可他马上问道:“妳在想谁?”由美国导演爱德华·迪麦特雷克执导的《凯恩舰事变》(TheCaineMutiny,一九五四年),是一部根据赫尔曼·沃克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亨弗莱?鲍嘉在片中饰演了一个令人痛心的偏执狂,这位专横无能的舰长激怒了所有的舰员,最终使得他众叛亲离。在美国导演史丹利·库布力克(StanleyKubrick)的经典之作《奇爱博士》(Dr.stranglove,一九六三年)中,斯特林?海登饰演的空军将领杰克.D?里巴,是一个坚不可摧且充满自信的偏执狂。他坚信苏联人在自己的“体液”中下毒,并发起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希望现今掌握核武器的当权者,都能通过人格倾向测试,否则因偏执或妄想而随意按下核弹发射键,挑起世界大战那可就麻烦大了。)英国作家伊夫林·沃(EvelynWaugh)在《怪谈》中描述了一段妄想性的谵妄体现。在一艘游轮上,他不断听到船员和旅客对自己语出不敬,并伴随着越来越强烈的幻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z/270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