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诊断 >> 躁狂时让生命崩裂,低沉时让抑郁成诗he
究竟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它与“躁郁症”是一回事儿吗?
如何鉴定我是否有双相特质?
双相有遗传吗,能否生育呢?
医院副主任马燕桃老师,她将结合她多年与双相障碍工作的经验,通过案例来分享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增进人们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减少对它的社会污名。分享嘉宾:马燕桃医院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双相障碍协作组专家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精神科分会双相障碍工作组专家委员国际双相障碍联盟(ISBD)中国分会委医院访问学者哈佛大学医学院高级研究学者曾获美国精神医学协会“全球青年科学家奖”一、“双相障碍”与“躁郁症”是一回事吗?我们今天的讲课内容,初步拟定了8个小题目,这8个题目我相信可能在座的各位有些兴趣,我也会结合一些案例来讲解。首先,要讲讲双相是怎么回事儿?先讲一个故事,在我职业生涯中碰到的第一例双相的病人,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他是我们的医疗同行,也是一位心内科的医生,而且是一个海归的博士。当时他回到国内之后,由于业绩很突出,医院,也非常愿意提拔这个医生,但是后来发现他有一点点不对劲,不对劲在哪儿?他虽然是一个科室的主任,但是他不是医疗方面管理层的干部。可是,他有一段时间,不管什么院长级别的大会小会,都要跑去主动发言,并且侃侃而谈,表现得非常的积极,甚至说过分积极了,大家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后来觉得,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不去看一看。这是我接诊的第一位双相的住院患者,而且他还是我当年的一个带教老师。我第一次意识到,有这么一类人群,他们可以工作很出色,生活也不错,但是这种情绪的出现和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心情好,或者是心情不好不太一样,到底是什么是双相?我们就要讲下另一个故事,双相障碍这是词汇是个外来词,它是翻译过来的,从老美那翻译过来的,最早这个名词的出现是在年。我们精神科讲,年是个重要时间节点,出现了这样一个诊断名称,双相障碍和躁郁症曾经在中国是一回事儿。但是,在最近的20年里很有意思,这两个称谓发生了不同的走向,在20多年前,一听到某某障碍、某某情绪障碍,大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alien(陌生的),一个非常诡异的名字,跟我没什么关系,所以很多人非常不喜欢使用。在那时,躁郁症其实是被一部分人群所了解的,为什么?这是因为躁郁症,首先它是一个什么什么症,听起来不重。其次,我们回想一下,在20多年前,中国社会也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所谓的抑郁症走进中国。大家开始逐渐意识到了情绪它也可以出问题,而且出了问题你还得重视它,躁郁症在那时是与抑郁症一同进入到中国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我们诊断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化,双相障碍的这个名词在经历了一个低谷后,又逐渐地重新回到学术界以及社会公众的认识里。我们所谓的bipolardisorder(双相情感障碍)这个英文词汇,大家现在觉得它相对会更加客观,而所谓躁郁症这个词,在经历了一段时髦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这个可能大家觉得不太好理解,为什么同一个病的两个称谓会有差别。差别反映了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当我们说某某障碍的时候,通常我们会把它认为是一类有确定症状和有一定生理基础的问题,这是为什么某某障碍现在用的比较多,什么什么症?它有可能是个心理问题,有可能是个医学问题,所以躁郁症?在这几年里,实际上是提法越来越少,是因为大家对这一类的情感障碍有一个趋向的认识,就是认为双相障碍是有一定生理基础的。另外,双相障碍的全称叫做双相情感障碍,但是,由于英文的原文里没有情感这个词,没有mood(心情)这个词,也没有emotion(情绪)这个词,它的英文原文就叫做bipolardisorder,所以后来,我们把这个疾病的名称简化了叫做双相障碍。二、我的情绪我做主?抑郁与躁狂真的水火不容么?双相障碍说的是什么事儿?简单来说,说的是情绪的事。那么,它说的是情绪的什么事情?它说的是情绪的特殊变化,而且这个特殊变化不是1天,不是3天,要有一段时间。情绪在一段时间里有显着的,并且是持续的,与众不同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想一想,我们的情绪是否有了一些问题。双相障碍我们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它包含了情绪的两个迹象,就是高的迹象和低的迹象。第一个迹象,很多同学也了解说,我知道抑郁症怎么回事,你不用跟我讲了。双相它确实包含抑郁这块,但同时它也包括了一个所谓抑郁的反向,就是躁狂,或者是我们讲的轻躁狂,这两块的问题不一定同时出现。但是假如先后出现,在诊断上,它有可能是符合双相障碍诊断的,这是我们对这个疾病的理解。但是,双相障碍又比较复杂,它不是一开始就表现出非常典型的抑郁或者躁狂的,它会有很多的发展,或有很多不典型的症状。这个就涉及到了我们所说的,既然是情绪的问题,我的情绪怎么来判断,是不是我觉得没有问题就可以了?另外,情绪的好与不好,这两方面是否有所矛盾的,一个非常极端化的例子?就是我曾经接触过的一个领导干部,他特别有意思,他有20年的病史,我问他说,这20年里,您怎么能工作和治疗都不耽误?他说我早上的时候,一般是心情不大好,下午的时候心情会好一些,所以我通常把我的工作安排在我状态好的时候去做。所以,没耽误大事,但是说实话,情绪低的时候非常痛苦。这个情绪它有一个最根本、最核心的特点,就是情绪是主观化的,所以我们在对情绪判断和理解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尊重的是站在情绪背后的这个人,这个人他的体会是什么,这是一定要去理解和倾听的,当然,除了本人的理解和评判,我们也同时会去了解周围的人,比如说他的照料者,他的伴侣,他的朋友是怎么评价他的?在一个医生的眼里,需要把这两方面的工作整合起来,才能够判断这个情绪,到底是真的有问题还是没有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医学过程,我在这里突然就想到一个细节,就是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如果你们的情绪障碍可以这样去判断,看起来挺容易的,那我能不能装出抑郁或者是装出躁狂来?我说,你可以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像。但是,如果要装得真的很像抑郁,或者是很像躁狂,那还是需要一些功夫的,不太容易装。为什么这么讲,就是我们刚才谈到情绪改变的程度,它超出了我们一般的理解范围,比如说,平时讲到的情绪不好,这个情绪不好和我们一般说的,今天碰到点事儿很懊恼,很低沉,是不太一样的。在业内有一个词叫做pathological(病理性的),病理性有什么表现,比如说抑郁的时候,很多人的自我描述为像进入了一个漩涡,是一个低的漩涡。这个漩涡进去之后,你没办法通过自我调节百分之百回到你的正常水面上来,这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体验。躁的时候其实也类同,在躁狂发作或者是情绪亢奋的时候,他是没有办法自己做一个有效调节的。简单理解来说,凡是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把情绪回归到一个相对正常节律的,它至少不是一个重型病,即便是有问题,也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是我们对情绪的理解。当然,这里如果通过一些精细化的判断,还能把程度区分得更清楚一些,这是可以做到的。有的同学说了,那我的情绪出了问题,有时候高,有时候低,两边不能融合融合嘛,两边一匀,我不就好了吗?第一,如果是处在某种情绪状态,比如说抑郁的发作或者是亢奋发作来说,它不存在融合的可能性,但是它存在转换,我们有个词叫做swing(摇摆),这个词说的是情绪的摇摆,有的人说,我的情绪摇摆摇摆也不错,就像你刚才说那个例子,早上情绪低,什么也不干,晚上情绪高,我干两倍的活不就匀起来了。话这样讲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在这个情绪摇摆的过程中,其实带来的痛苦体验是很多的。三、情绪变了,我还是我么?谈情绪和认知的亲密接触这也涉及到我们现在对情绪的理解,不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