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http://www.kstejiao.com/m/吴谢宇被捕后,仍然没有淡出人们视野。近日有报道称,吴谢宇将弑母动机由“帮助母亲解脱”,改为“协助母亲自杀”。这个说法还没有得到警方证实,但是无论动机如何,吴谢宇残忍杀害妈妈的事实都太惊世骇俗,迫使人们一再反复地进行反思,希望能够从这个案件中得到警醒。吴谢宇曾经是福建省内最好高中的优秀毕业生,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录取,在人们眼中他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是一个高度自律的人才。从他身边同伴透露的很多生活细节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着“完美主义”的人。甚至在目前媒体曝光过的关于案情细节里,我们也能发现,他有很多看起来“莫名其妙”的行为,都是将这种“完美主义”践行到了极致。据悉,在年7月弑母之后,吴谢宇并没有马上踏上逃亡之路,而是多次回到家中,一丝不苟地将现场全部处理妥当,甚至还换掉了墙上的壁纸。在年12月底,还有北大的同学声称那时看到过吴谢宇回寝室。原来是因为他错过了期末考试,想回来补考。有人推测,包括吴谢宇的弑母动机,也与他内心的“完美主义”有关。吴谢宇的在高中时,父亲逝世,她的母亲一直生活在悲痛之中。无论是“帮助母亲解脱”还是“协助母亲自杀”,或许在他看来,这是在替母亲着想,让母亲和父亲重聚,达到他认为的“完美”状态。有人会疑惑,为什么要让“完美主义”来背锅?一个是高度自律的学霸,一个是用残忍手段杀害母亲、还能冷静处理一系列后续工作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去把这两个人设联系到一起,然而细想之下,其中又确实存在不必然又非偶然的关联:都有着强迫自己按照一定顺序维持事物完整性的心理倾向。“完美主义”是异常心理的入口在日常生活中,“完美主义”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多数情况下会被看成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还有不少家长会把它当做一个优点,孩子若是有一点“完美主义”,则会更努力、不断追求进步,岂不是更好?有优秀的孩子,会反复研究一个知识点直到弄懂为止;要求试卷百分之百理解,不能有任何遗漏;会自觉牺牲休息时间,熬夜学习……诚然,在学习上如果没有坚持的精神,便不可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似乎“完美主义”的孩子的确能让家长省心不少。实际上,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日本精神科医生、医学博士冈田尊司提到“完美主义是异常心理的入口,被看作是一系列精神疾病和精神问题的先兆特征。”他认为,完美主义在任何孩子身上都有可能出现,它与正常心理相近,但稍一过度就会演变成异常心理。也就是说,如果事情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完美主义的孩子会不断进取越来越好;一旦遭遇到困难,现实出现的状况不在完美计划之中,就会让他们陷入无限焦虑之中。这种焦虑感的程度,要远超没有完美主义的孩子,会在两个方面呈现出与正常孩子不同。一方面,“完美主义”异常心理带来的焦虑以及压力,在身体方面有所展现。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有一位叫莎拉·伊根的研究员,他在对饮食紊乱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有些7、8岁的孩子就出现了饮食紊乱,他们的问题常常来源于完美主义。”这是为何?英国约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戈登·弗莱德,对完美主义有着30年的研究经验,他给出了这种解释:完美主义的孩子十分擅于寻找“不完美”,依靠自己想象创造出比山还大的压力,但是又无法应对解决,转移至身体状况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完美主义”异常心理,还会导致他们做出许多旁人无法理解的举动。加拿大钢琴演奏家格伦古尔德,以演奏巴赫的乐曲而闻名于世。他特别在意音乐会现场出现的“杂音”,有观众的咳嗽声或其他微小的声音,都被他视为有碍“完美演奏”的敌人。由于无法忍受这样的状态,在32岁以后,他便停止公开的现场演奏,转向录音。如果不能舍弃追求完美的心态,当发现“不完美现状”已成定局,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济于事时,完美主义的人所追求完美的信念,就会成为压在心头的压力。这种无法抑制的痛苦,甚至会迫使他们走向极端。日本大文豪三本由纪夫,曾三次提名诺贝尔文奖都遗憾错过,而同为日本文豪的川端康成拿到了诺贝尔奖。尽管三岛由纪夫得到了全世界读者极高的评价,但完美主义的他无法接受这种不完美。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存在,他用了四年时间为自己策划了一个完美的“死亡舞台”。在完成最忌最后一部作品的最终章,将原稿教给编辑的当天,他用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作品的最终章叫做《天人五衰》。三岛由纪夫用一场完美缜密的“自杀计划”来实现自己心中“完美”,与吴谢宇杀害母亲来达成心目中“完美”状态,荒谬得竟然如此类似。“完美主义”与自我否定有关容易陷入吴谢宇和三岛由纪夫这样心理状况的人,都有着类似的思维方式,那就是“二分法”思想。二分法思想就是指“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他们会认为一件事只有“对”和“错”,“是”和“非”的区别,没有其他的可能性。这种思维出现在年龄偏小的孩子身上,我们会觉得很正常,这是因为孩子的认知尚不成熟,还在发育之中,大脑发育程度和自身经历的局限让他们还没法认识到事件的全貌。例如,老说了上课不要说话,小明不听话就是坏孩子等等。但为什么说完美主义的人,大多也具备二分法思想呢?一旦完美主义的人认定事情不符合自己的“完美”定义,他们就会认为是失败的,甚至会身心自己一无是处。这种无法从统合角度思考问题、无法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就是二分法思想。究其原因,这与他们心中的自我否定有关,离不开成长过程中家庭和父母的深刻影响。英国巴斯大学的心理学家托马斯·库兰,是《心理学公报》作者,他认为:“如果家长过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ofks.com//mjcczz/30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