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点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5291113.html(七)表演型人格障碍DSM-IV对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过分的情绪表达和招引他人注意;起自成年早期,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都会出现,表现出下列5项以上:(1)如自己不是人们注意的中心,便感到不舒服;(2)与他人交往时的特点往往是带有过分的性诱惑或挑逗性行为;(3)迅速变换而肤浅的情感表达;(4)持续用外表吸引他人注意;(5)说话拿腔拿调,给人留下夸张但空洞的印象;(6)情绪表达显得戏剧化、舞台化和过分夸大;(7)易受暗示,容易被他人或环境所影响;(8)认为与别人的关系比实际上的更亲近。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1)一种假设认为,这种障碍可能与其反社会人格障碍有关,有证据表明表演型人格和反社会人格在同一个体身上同时存在的可能性,远远超过了随机水平。根据这种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联系,有人认为,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人格障碍可能是同样的内在原因在不同性别的人身上的不同表现。(2)心理分析理论认为,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情绪化和性诱惑是由于家长,特别是父亲对女儿的诱惑。在患者的家庭环境中,其父母把性视为一种肮脏的东西来谈论,但却表现出对性行为的兴趣。这种成长环境可以解释为何患者对性非常热衷。另外,作为对内心低自尊感的一种反抗,病人总是试图成为他人的注意中心。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大部分措施集中在其有问题的人际关系上。治疗中通常要让患者知道,这种交往手段获得的短期利益是以牺牲其自身长远利益为代价的,并且要让患者学会用更加合适的方法来处理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八)自恋型人格障碍DSM-IV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持续地表现出浮夸、需要他人赞扬;起自成年早期,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出下列5项以上:(1)对自我重要性有一种夸大的感受;(2)沉湎于无限成功、权利、光辉、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幻想;(3)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高地位的人们所了解或与之共事;(4)要求赞扬;(5)有一种荣誉感,即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优厚待遇或别人自动顺从他的期望;(6)在人际关系上是剥削性的,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占有他人的利益;(7)缺乏同情感,不愿设身处地地了解或认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8)往往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都在妒忌自己;(9)显示骄傲、傲慢的行为或态度。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1)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是由于拒绝型的家长在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对孩子表现出不爱和不接受的行为方式,使孩子感到不满足、被拒绝、没有价值,从而对世界充满警惕。其中一部分孩子为了对抗这些消极的情绪,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认为自己实际上是非常优秀的,是被人需要和受到崇拜的。(2)支持行为和认知模型的理论家认为,发展为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恰恰是被过分积极的赞赏和溺爱所宠坏的人,他们会因此而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价值。(3)也有研究者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自恋型人格障碍,及时行乐、个人主义、竞争和成功等观念在大范围的社会变迁中被强调的太多了。也有研究表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流行可能是因为对这种障碍的兴趣和研究的增多而造成的虚假现象。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对这种病人的治疗,主要集中于其被扭曲的自我、对他人评价的病态敏感和对他人缺少同情感方面。认知治疗的目标是用日常生活中实际可以获得的愉快体验,来代替病人的自我夸大的观念,用放松训练等应付策略帮助他们面对和接受他人的批评。(九)边缘型人格障碍DSM-IV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感情的不稳定以及显著的冲动性;起自成年早期,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下列5项以上:(1)疯狂地努力以避免遭到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遗弃;(2)一种不稳定的强烈的人际关系,其特点是从极端理想化到极端的自我贬低之间变来变去;(3)身份障碍,对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的显著和持续的不稳定变化;(4)至少在两个领域出现冲动性,有潜在的自我毁灭倾向,例如浪费、性、药物滥用、鲁莽驾驶、狂吞滥饮;(5)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自伤行为;(6)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而情绪不稳定;(7)长期的空虚感;(8)异常的暴怒,或难以控制的发怒;(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性症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很多这种障碍的病人都为被遗弃的恐惧所折磨,因此研究者在探讨这种障碍的病因时,特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ofks.com//mjccby/26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