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心理治疗的操作技术规范要求
你知道什么是心理治疗的操作技术吗?你还在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心理治疗技术而犯愁吗?不妨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各个心理治疗操作规范是什么?
小苏打心理治疗师1.7K赞同·评论心理治疗的操作技术一、支持性心理治疗与关系技术
(一)概述。支持性心理治疗与关系技术指心理治疗人员在医疗情境中,基于治疗的需要,在伦理、法律、法规和技术性规范的指导下,与患者积极互动而形成支持性、帮助性工作关系。治疗关系不等同于日常发生的社会行为,是心理治疗操作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的作用,在精神卫生领域的临床工作中作为各种心理治疗的共同基础性技术。关系技术适应于各类心理治疗的服务对象,无绝对禁忌证。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进入治疗师的角色。心理治疗人员要以平等、理性、坦诚的态度,设身处地理解患者,建立治疗联盟,避免利用、操纵性的治疗关系。
2.开始医患会谈。建立让患者感到安全、信任、温暖、被接纳的治疗关系。
3.心理评估与制定治疗计划。在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人格特点、人际系统、对治疗的期望、转诊背景等基础上,进行心理评估,与患者共同商定治疗目标,制定可行的治疗计划。4.实施治疗。采用倾听、共情与理解、接纳与反映、肯定、中立、解释、宽慰、鼓励、指导等技术实施心理治疗。
5.结束治疗。简要回顾治疗过程,评估疗效,强化治疗效果,帮助患者与治疗人员完成心理分离,鼓励患者适应社会。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支持、保证的技术时,要尊重患方自主性,注意自我保护,承诺须适当,不做出过分肯定、没有余地的担保与许诺。
2.在鼓励患者尝试积极行为时,避免根据治疗人员自己的价值观代替患者做出人生重大决定。对于具有攻击行为、妄想观念等症状的患者,要慎用鼓励的技术。
二、暗示-催眠技术
(一)概述。暗示是不加批判地接受他人情感和思想影响的现象。暗示疗法是运用暗示现象获得疗效的治疗方法。催眠是持续地对患者进行暗示,以诱导催眠状态、达到催眠治疗目的的技术。本条所述规范限于临床专业人员针对特定问题,旨在诱导意识状态改变而有意地、系统地使用的暗示及催眠技术。催眠是心理治疗的基础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以达到镇静、降低焦虑水平、镇痛的目的,也可以与其它技术联合使用。按照使用暗示治疗的用途,可以分为直接暗示和系统催眠治疗,应用于广泛的精神障碍及部分躯体问题。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前期准备。评估暗示性及合作意向:通过预备性会谈、暗示性实验或量表,检验受试的个体性反应方式,评测接受暗示的程度,以及有无过度紧张、怀疑、犹豫、不情愿等负性情绪或态度,避免出现副作用。
2.直接暗示。在排除器质性障碍,或确认器质性病变基础与当前症状、体征不甚符合时,可以利用业已建立的医患关系及医师的权威角色,营造合适氛围,直接使用言语,或借助适当媒介,如药品、器械或某种经暗示即能诱发的躯体感觉,实施直接针对症状的暗示,而不一定刻意诱导意识改变状态。
3.催眠诱导。
(1)建立关系:运用关系技术,建立信任的关系。
(2)注意集中:请其盯视某点,同时用讲故事或强化躯体感觉的方法诱导内向性注意集中,促进入静。
(3)使用合适的语音模式,如节律性同步、重复、标记、困惑、分离和批准等。
4.判断催眠程度。通过观察感觉、认知、运动、生理四个方面变化,判断催眠的程度。
5.治疗阶段。入静达到合适的深度后,进一步做催眠性治疗。主要包括:催眠后暗示;促进遗忘;重新定向。
(三)注意事项
1.以下情况不宜做催眠治疗:早期精神病、边缘型人格障碍、中重度抑郁;急性期精神病;偏执性人格障碍。对抑郁障碍患者有可能加重病情,包括自杀倾向。
2.分离性障碍患者及表演性人格障碍者慎用。
3.在滥用的情况下,在医疗机构之外实施的群体性催眠,有可能使具有依赖、依恋、社会不成熟、暗示性过高等人格特征的参与者发生明显的退化、幼稚化,损害社会功能,加重原有问题。
4.注意处理副作用: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失代偿、头痛、激越等副反应。
5.治疗师必须接受过规范、系统的催眠技术培训,且在督导师指导下治疗过病人。
6.在患者暗示性极低、医患关系不良情况下,不宜使用;
7.不是对于器质性疾病的对因治疗方法。
8.对儿童要慎用。
9.不推荐采用集体形式的催眠治疗;不应在医疗机构外以疗病健身术名义,使用群体性暗示技术有意或无意地诱导意识改变状态。
三、解释性心理治疗
(一)概述。解释指对心理、行为及人际情境中的关系或意义提出假设,促使患者用新的词汇、语言及参照系,来看待、描述心理和行为现象,以帮助患者澄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新观点看待和理解病理性问题与各种内外因素的关系,获得领悟,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该疗法适用于以下情况:
1.增加患者对自身人格发展、当前临床病理问题及其处理策略的认识,改变功能不良的信念、态度和思维方式。
2.健康教育,指导康复。
3.临床其它专业领域参考、借用于日常医患交流,保障患者知情同意及知情选择权,增加依从性。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根据施用于患者时引发的感受、干预的力度和发挥作用的时间的不同,解释分为以下4个层次:
1.反映:治疗师给患者的解释信息不超过公开表达出来的内容。
2.澄清:只是稍微点明患者的表达中所暗含、暗示的,但自己未必意识到的内容。
3.对质:治疗师利用患者呈现出来的情感和思想作为材料,提醒病人注意暗含的,但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承认的情感和思想。
4.主动阐释:按照与当前临床问题有关的理论,治疗师直接导入全新的概念、意义联系或联想。
5.隐喻性阐释:通过利用譬喻、象征的方法进行交流,以促进病人及其相关系统产生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的方法。
(三)注意事项。
1.重视对方反应,注意其接受力,避免说教式的单向灌输;
2.注意避免过多指责、批评患者。
3.对有意识障碍、明显精神病性症状和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痴呆的患者不适用。
4.对心理分化程度低,自我强度弱,缺乏主见,暗示性、依赖性高的患者,引导、干预力度较高的解释释宜配合其它旨在促进自我责任能力的疗法使用。
四、人本心理治疗
(一)概述。人本心理治疗是一组体现人本心理学思想的心理疗法的总称,主要包括以人为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等,其中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影响最大。本条仅涉及罗杰斯所代表的以人为中心疗法。该疗法可用作一般的发展性咨询和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确定治疗目标:加深自我理解,在整合现实的方向上,达到自我重组、发展更自在和更成熟的行为方式。
2.建立治疗关系:核心要素是真诚一致、共情、无条件的积极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