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预防 >> ldquo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的样子
引言
我喜欢你,但请你不要喜欢我。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也会被幸福所伤。
——《人间失格》
前些日子,孤独等级测试突然火了起来,不同等级的孤独也在网上疯传:
一级孤独:一个人逛街
二级孤独:一个人逛超市
三级孤独:一个人喝咖啡
四级孤独:一个人吃火锅
五级孤独:一个人下棋
六级孤独:一个人看电影
七级孤独:一个人看海
八级孤独:一个人去游乐场
九级孤独:一个人旅行
十级孤独:一个人搬家
骨灰级孤独:一个人看病
崩溃级孤独:一个人做手术
你是否悄悄做了这个测试,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等级与自己匹配呢?其实,我们或许多多少少地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不得不说,孤独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常态。
即使孤独可能是人生的底色,漫漫人生路,我们或许也总是保有这样的期待:能在一个冬日的午后,拉上好友,从步行街的这头漫步到那头;能在悲伤失意时,找一个小摊,与知心人一边撸串,一边倾诉,甚至酒醉到天明……尽管孤独的底色不变,但大多数人,或许都期待着另一个能与自己相互依偎的孤独灵魂。
但是,对另外一群人来说,亲密关系的建立,可能并不十分容易,别人的关心、迁就,与他人的相互依赖,或许更像是一种负担。孤独,于他们而言,更像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回避型依恋人格”。
理论阐释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依恋理论,是Bartholomew()的四类划分:
依恋这个概念发展到这里,它已经不那么强调类型了,而是强调2个维度,也就是图中横、纵两个坐标所代表的“忧虑被弃”(anxietyaboutabandonment)和“回避亲密”(avoidanceofintimacy)。
而回避型依恋(又称,疏离型(dismissing))这一类在图中的第三象限,它的核心特点是,有很高水平的“回避亲密”,而较低水平“忧虑被弃”。
有人说,这种心理或许就像是“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的样子”。
名词解释: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
成年以后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患者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案例分析
术语总是冰冷的,但每一个人却是如此鲜活地存在于我们身边,下面让我们一起倾听一下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朋友的衷心吐露:
易渴求爱-犹疑爱-放弃爱,男生跟女生约会恋爱亲亲抱抱举高高很正常,我能理解也能接受,却做不到。明知道自己没有多了不起,更知道自己有多糟糕。男生有一分的表示,自己虽有十分的欢喜,但对方进一步,自己便会退一步,以保持距离。
回避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都表现为疏离,不依赖不纠缠不热络不解释,距离产生美。但是你感受到的一点温情,她却是鼓足了所有的勇气,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已波涛汹涌。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对自己不自信吧,内心自卑,敏感如水晶,因此相处起来很辛苦。只有一直给她确定以及肯定,才能让她坚定。
因为怕自己会爱上你,所以不敢靠得太近。更怕习惯了谁的好,然后又被无情的丢掉,怕怕怕,所以才会躲起来……
从上面可以看出,回避型依恋人格并不是冷酷无情,完全拒绝别人的示好,只是一种接受爱时的疑虑以及反馈爱时的无力。更确切的说,是因为缺少安全感,对自己能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存疑,因此导致的回避亲密关系的心理。
那么除了上面的示例之外,回避型依恋人格还有哪些表现呢?下面是《读懂恋人心》一书的解释:
1.我发现我分手后心情很快就平静下来,我很惊讶自己能够这么快忘记一个人。
2.看到伴侣伤心的时候,我感觉很难给他情感上的支持。
3.对我来说,独立比恋情更重要。
4.我不愿意和伴侣分享内心深处的感受。
5.我发现自己很难全身心依靠伴侣。
6.有时候,我会冒出一些无名火,让伴侣感到不知所措。
7.与很稳定的恋爱相比,我更喜欢不用承担责任的爱。
8.当伴侣与我过分亲近的时候,我会感到不安。
9.我的伴侣常常希望我更亲近一些,但是我不想那么亲近。
10.和伴侣分开的时候,我会想念;在一起的时候,我却想逃离。
11.我讨厌被人依靠的感觉。
12.如果我发现喜欢的人不喜欢我,而喜欢别人,我感到如释重负,这意味着他不会缠着我不放。
13.如果我的伴侣表现有些冷淡疏远,我会感觉无动于衷,甚至如释重负。
14.我如愿以偿地和追求已久的人在一起之后,我感觉兴味索然。
(选自《读懂恋人心》中关于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描述)
在知乎上有人这样说,“回避性依恋人格,为什么要有依恋俩字呢?因为依恋的产生会激发你的回避性人格。也就是说让你回到产生这种人格的起点——就是最初你靠这种状态保护自己的时候。
起初被激发时会产生一系列所谓的副作用,所以想迫切地要回到原始的舒适区。而回避,抑制等手段就是保护自己,让自己回到舒适区的最佳手段。
所以这种人格当他回避一个人的时候,代表自己有依恋的出现,但他的保护措施会抑制这种行为,根据不同的人的严重程度,保护自己的程度也不同。
说来令人唏嘘,回避型依恋人格因依恋而起,却往往以回避告终……
解决方案
那么,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朋友难道注定就要孤独终身吗?事实上,大可不必如此悲观。研究证明,平均起来,四分之一的人每隔四年就会转变一次依恋风格。也就是说,当前处于回避型依恋人格困扰的朋友,可能在几年之后便会转变依恋类型,可能便会回归正常依恋类型,有正常的情感体验。
此外,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根源还是在于个人缺少安全感,因此,或许在找到那个愿意陪你一起改变,愿意以他温暖的怀抱给予你足够的安全感的人后,你会发现,回避型依恋人格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美好的感情就在身边了呢!同时,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朋友们也需要自己努力从过去的伤害中走出来,要知道,过去的一切都只是过去式,要记住,过去并不能决定你的将来!或许挣扎,或许艰难,但请尝试着打开心扉,给爱你的人一个机会,毕竟,每个人都值得爱,也应该学会如何去爱。
最后,祝愿每一个人都能飞越沧海,看到在另一头等你的那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
蔡雨琪
编辑
倪雯婷
运营
杨梦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