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童年时期的经历,也许是因为自我认知的障碍,有很多人在处理人情世事上总是依赖别人,我们把这种性格称作“依赖型人格”,多数人给这类人贴上“不懂事”“不成熟”的标签,但“依赖”这件事比我们认知的更复杂。

导致这种性格的原因其中一大部分来自成长环境,导致自己喜欢依赖别人是因为早年时期“过度溺爱”或者“缺爱”。被溺爱长大的孩子,万事都想让别人帮忙,小时候一直生活在温室,成年后不得不独自面临社会时,往往无法适应。缺爱长大的孩子,他们不是不成熟,而是成熟得太早,五六岁就懂得体谅大人的痛苦和难处,从小就很懂事,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是渴望被呵护的,长大后依旧喜欢付出,以此来换回爱,容易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

我们肯定希望自己能够做自己,成为一个自信、阳光的人,但很遗憾,早年爱的缺失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是无法弥补的,那种每一根毛孔都散发出自信自我的人,不是学出来的,我们只能够尽力而为,一方面适应自己的性格,一方面摆脱性格中的弱点。

如何缓解“依赖型人格障碍”?

1、对父母而言,不要过分参与孩子的生活,不要任何事都抢着帮孩子做决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问题并做出决断,在一旁修正即可。切记不能过分越俎代庖,要知道没父母能护孩子一世,孩子终归要靠自己;2、如果你小时候因为父母过分溺爱,已经让你有了明显的“依赖型人格”,首先要有“精神剥离的意识”,即不可再过度依赖,要学会独立去思考、面对并解决问题;3、即便自己感到不能处理好问题,也别轻易放弃主导权,可以寻求意见,但执行一定要亲力亲为;4、不要害怕失败、受挫,要明白人的能力都是锻炼出来的,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直接放弃行走,永远依附于他人;5、要勇敢地去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要刻意逃避长大,要迎风成长,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靠自己的能力给自己营造安全感而不是其他任何事物;6,拒绝过分脆弱和玻璃心,别太在意他人的言行,要立志过好自己的生活;即便真的受到伤害,也不要沉溺于其中,要学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多花精力去做有益于自己身心成长的事。

一个人的人格障碍是在早年就开始形成了,所以强调儿童早期教育,在幼年时期培养健全的人格,对预防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当儿童出现行为问题时,父母及老师绝不能疏忽大意、听之任之,而应及时设法矫正,看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度宠爱、放纵孩子的个性任其发展,则容易使孩子的个性形成偏离正常,贻误终身。年轻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懂得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家庭、幼儿园和学校要对孩子予以良好教育,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减少家庭纠纷,避免父母离异,应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对人格障碍的预防亦大有裨益。

温馨提示:如有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强迫症、妄想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疑难疾病相关问题,您可以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我们的专家会在第一时间为您答疑解惑。

医院

医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山东省医院,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多年来一直探索于精神疾病的病因、临床治疗领域,逐步形成失眠、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康复、酒精依赖、心理咨询与评估等诊疗科室。

医院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中西医结合诊治精神疾病,将中医中药、针灸医学、物理疗法、心理疗法,融合现代西医结合治疗,使精神疾病临床治愈得到提升,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

客服-小时值班(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by/28562.html
------分隔线----------------------------